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諸葛亮殺魏延揭密: 真的不是因爲魏延有反骨!

諸葛亮殺魏延揭密: 真的不是因爲魏延有反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延謀反大概是三國時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案之一,在劉備最落魄的時候像趙雲一樣計劃投奔的魏延會在劉備死後謀反,怎麼也說不通,身爲蜀國丞相,諸葛亮卻一直未能給魏延以信任,在臨死前甚至留下計謀欲除魏延,這其中的緣由讓人很是費解,諸葛亮爲什麼要設計啥魏延呢?本文將爲你揭曉。

魏延,字文長,義陽(河南信陽)人。《三國演義》中說魏延是在劉備平定荊南四郡時,投靠劉備的,而且當時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勸劉備殺掉他,但這在史書並無相關記載。魏延第一次登場是在211年,這時劉備應益州牧劉璋的邀請入川,魏延作爲部曲隨劉備入蜀作戰。在平定益州之戰中,魏延因作戰有功,被封爲牙門將軍。當年長阪坡之戰時,趙雲因保護阿斗,也曾被封爲牙門將軍。

218年,劉備親率大軍攻打漢中,曹操聞訊親率大軍抵禦,史稱漢中之戰。在漢中之戰中,魏延數戰有功,最終幫助劉備奪下漢中。219年,劉備在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將治所定在成都,於是需要留下大將鎮守漢中要地。當時關羽已經鎮守荊州,許多人都認爲鎮守漢中的重任非張飛莫屬了,就連張飛也覺得十拿九穩了。

諸葛亮殺魏延揭密: 真的不是因爲魏延有反骨!

網絡配圖

但當劉備宣佈最終人選的時候,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劉備破格提拔魏延爲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他的“軍銜”從牙門將軍升爲鎮遠將軍。劉備大會羣臣,向魏延問道:“今天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怎麼做?”魏延朗聲答道:“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爲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衆至,請爲大王吞之。”劉備聽後十分滿意,羣臣也稱讚魏延的豪邁。

魏延鎮守漢中長達八年之久,直到227年諸葛亮入駐漢中,籌劃北伐。230年,魏延率軍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大破魏將費瑤、郭淮,戰後魏延因功被提拔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爲南鄭侯。而且魏延每次隨軍北伐,都請諸葛亮給他統領萬兵,另走子午谷攻關中,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魏延認爲諸葛亮膽怯,恨自己之纔不能盡用。

魏延雖然勇猛過人,善待士卒,但性格高傲,性情極惡,人人都避其鋒芒,頗似晚年的關羽。唯獨丞相長史楊儀不屑魏延,兩人勢成水火。甚至魏延有幾次拔出刀來要殺楊儀,但諸葛亮愛惜二人的才華,費禕也常爲二人調解。此時就連東吳孫權都看出了蜀漢的這種情況:“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爲禍亂矣”。

234年8月,諸葛亮臨死前留下命令,“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諸葛亮死後,楊儀便讓費禕去探探魏延的口風,魏延回答道:“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爲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魏延還想讓費禕與自己聯名向諸將宣示。從魏延的言行來看,他並沒有造反的意圖。

當魏延得知大軍撤退後,他十分惱火,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將棧道燒燬。楊儀和魏延先後向劉禪上書說對方謀反。但魏延畢竟是武將,文官們一致擔保楊儀。當魏延攔截楊儀大軍時,大將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魏延的軍隊不明情況,紛紛逃散。

諸葛亮殺魏延揭密: 真的不是因爲魏延有反骨! 第2張

網絡配圖

魏延和其子數人逃亡,注意他們的逃亡路線是逃往漢中,並非逃向曹魏。但楊儀派遣大將馬岱追擊,將魏延斬首。當楊儀見到魏延的首級後,一邊用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一邊罵道:“庸奴!看你還能再作惡麼?”楊儀贏了,魏延謀反的罪名也就成立了。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爲“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魏延只是想殺楊儀,並非謀反。元代的郝經更是認爲楊儀是“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魏延謀反確係冤案,而且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魏延的形象更是影響深遠,堪稱一樁千古奇冤!

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由於始終採取“十全必克而無虞”(《三國志·蜀書·魏延傳》注引《魏略》)的穩打戰法,一味追求兵法常規的所謂循序漸進,不僅“未能進咫尺之地”,反而使魏將對其策略瞭如指掌。首次北伐失敗後,曹真預料諸葛亮“後山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第二年春第二次北伐,果然如此。郝昭只率千餘人就擋住蜀軍數萬,且被郝昭所破。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出斜谷,屯兵渭水南原,司馬懿對衆將說:“亮若出武功,依山而東,誠爲可憂;若西上五丈原,諸將無事矣。”(《資治通鑑》卷七十二)亮果屯五丈原,懿乃使郭淮退之。無數事實證明,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他若當年用魏延“子午奇計”,很有可能制險而勝,三國歷史也可能要改寫——然歷史是不容假設的。

諸葛亮密謀玄計,楊儀乘機陷害魏延,終於釀成蜀漢史上第一大冤案,也是第一大悲劇。衆所周知,楊儀與魏延各持其能,一直不和。諸葛亮經常調和,以求平衡。最後也想借楊魏矛盾除掉魏延。這就註定,魏延將成爲“陽謀”鬥不過“陰謀”的犧牲品。也許是性格決定命運吧!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諸葛亮病危時,召開祕密軍事會議,安排他去世後的退軍調度方案。這樣重要的會議,只有長史楊儀、司馬費神、護軍姜維參加,把官階、爵位高的魏延排斥在外。諸葛亮決定,由魏延殿後阻擊追敵,姜維作爲副將,楊儀擔任退軍指揮;如魏延不服從,軍隊仍按計行事。這就爲楊儀陰謀陷害魏延提供了可乘之機。諸葛亮去世後,楊儀密不發喪,派費禕去揣度魏延的意向,並抓住魏延個性矜高的致命弱點,用欺詐和激將手段,引蛇出洞,惹得魏延勃然大怒,搶在楊儀撤兵之前,率領所部徑南歸。楊儀便派馬岱以叛逆罪追殺之,並誅延三族。這不是諸葛亮借楊儀之手取魏延之頭嗎?魏延還是想搶先奏報朝廷,指控楊儀反叛,希望輿論支持自己代丞相之位,根本沒有叛逆之心。如果反叛,何不北向投魏?倒是楊儀,後因未得到丞相之位(諸葛亮早已察覺楊儀心胸狹窄,不能爲相)後悔沒有率兵投魏,並上書誹謗朝廷,終被流放,最後自殺。

諸葛亮殺魏延揭密: 真的不是因爲魏延有反骨! 第3張

網絡配圖

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被劉禪尊爲相父的十幾年中,運用手中掌握的大權,採取一系列隱祕晦暗的手段,對魏延多次建議和行動,進行掣肘與壓制,直至藉機處之,究其主要原因,還是他的懷疑之心作祟,怕今後後主劉禪駕馭不了魏延而出亂子,同時也爲自己指定的“成承諸葛亮之成規,因循而不革”(《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禕姜維傳》作者評語)的接班人蔣琬、費禕掃清障礙。

最後還要多說幾句。後主劉禪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知人善任,頗有其父遺風。魏延若不蒙冤,後主定會像先帝那樣予以重用和依賴,魏延也會盡其才力,報先帝知遇之恩。請聽魏延得到殿後命令後的豪言:何以一人之死廢天下之事邪?(《三國志·蜀書·魏延傳》)意即宣誓:繼續北伐,堅決完成復漢大業!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