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此人爲大唐帝國開疆拓土,可是正史中爲什麼不記載他呢

此人爲大唐帝國開疆拓土,可是正史中爲什麼不記載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閩南一帶,每年六月,閩臺和海外就有許多民衆到威惠廟焚香禮拜,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他們拜祭的是“開漳聖王”——陳元光。陳元光爲唐朝的安定和疆域擴大立下豐功偉績,但是正史上卻沒有記載。這是怎麼回事呢?

此人爲大唐帝國開疆拓土,可是正史中爲什麼不記載他呢

(陳元光雕像)

唐總章二年(669年),在福建西南部閩粵交界處爆發了大規模、持久的“蠻獠嘯亂”,以至於“生民苦之”。什麼是“蠻獠”呢?指得是當地靠狩獵生活的土著民族,他們勢力龐大,與唐民爆發了激烈持久的矛盾,事情震驚了朝廷,唐高宗李治命玉鈐衛左郎將陳政爲嶺南行軍總管,統率府兵3600名入閩,鎮守綏安故地(今漳浦縣西南100裏)。唐高宗李治在詔文裏殷切嚴厲地寫道:“莫辭病,病則朕醫;莫辭死,死則朕埋。斯誓斯言,爰及苗裔,汝往欽哉!”當時年僅13歲的陳元光隨父陳政同往。

起初因兵力太少,寡不敵衆,陳政不得不退居九龍江東岸,後在舊地河南固始招募援兵八十七姓,在雲霄鎮屯兵,建宅火田村,陳政在平定“獠亂”的同時,開屯建堡、墾荒農耕,漸漸取代了當地撩民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方式。

唐儀鳳二年(公元677年),陳政積勞成疾,病卒。年紀尚輕的陳元光依朝例繼承了父親陳政的職位,陳元光好騎射,有才識,他帶領戍閩唐軍一邊打仗一邊開荒種地,在父親陳政平亂的時期他就提出:“元兇既誅,餘兇復起,法隨出而奸隨生,功愈勞而效愈寡”……“誅之則不可勝誅……”(陳元光《請建州縣表》)。因此他實施“畿荒一德、胡越和同”的民族融合政策,爲了爭取大多數“蠻獠“歸順,他免除了當地的賦稅徭役,這一舉措大大的緩解了“蠻獠”和漢人之間的矛盾,當地蠻撩在蠻荒之地九龍江一帶定居下來漸成村落。

陳元光帶領唐軍和“蠻獠”又打了百餘次仗後,終於平定了閩南一帶的騷亂。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奏請朝廷創建了漳州府,陳元光提倡民族通婚,鼓勵部下與當地女子結婚,促進了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大融合。同時他還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讓更多生活在山區遊動不定的少數民族結束了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

陳元光在漳州期間大力辦學,其中鬆州書院是最早以書院命名的學校,學校的創辦不僅達到“民風移醜陋,土俗轉醞醇”(陳元光《龍湖集》)的目的,而且讓當地土著人民走向科舉考試的道路。他還開通商貿,發展手工業,在經濟發展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陳元光在文化藝術上貢獻也可圈可點。

陳元光幾代人平定“蠻獠之亂”,維護了唐朝疆土的穩定和統一,開創了漳州的文明起源,後世感念陳元光父子的恩德,爲他們立廟祭祀,尊其爲“開漳聖王”。

此人爲大唐帝國開疆拓土,可是正史中爲什麼不記載他呢 第2張

(平蠻撩)

爲什麼被世人稱爲“開漳聖王“的陳元光父子在新、舊《唐史》上沒有記載呢?缺少記載陳元光父子平定“蠻撩之亂”的唐史卻又明確記載了漳州郡的“漳浦,垂拱二年十二月與州同置於治所”(見《舊唐書•地理志》);又如《新唐書•地理志》亦記述:“漳州以南有漳水(在雲霄)而爲名”),可見在歷史上陳元光父子是確有其人其事,但爲什麼唐史對他們的事績沒有記載呢?

有人說是當時的漳州地處大唐東南邊陲蠻荒之地,又是新設立的州郡,路途遙遠,新設立的州郡也鮮有人知,所以有關事蹟很難傳入數千裏之外的長安城。

不過這種說法有些不靠譜,不管隔得多遠,平定“蠻獠之亂”也算是唐朝的重大事件,而且是新設置的一個府,差不多相當於現在一個省,怎麼會不記載呢?我認爲根本原因是陳元光祖上是隋代的降將,同時他在當地有很大的威信,被民間稱爲“聖王”就可見一斑。作爲大唐統治者,對這樣的人肯定是頗爲猜防的,所以事蹟不見於正史記載。如此看來。在集權社會,就算是大唐,其氣度也是很小的……

但是,民間卻記下了這對父子的豐功偉績,北宋年間,漳州人吳輿(官至奉議郎、潮州府通判)著有地理與政區專著《圖經序》,就有明確的記載:“皇唐垂拱二年十二月九日,左玉鈐衛翊府左郎將陳元光平靖蠻、潮寇患,奏置州郡。敕割福州(唐中期改稱隋閩州爲福州)西南地,置漳州。治初在屯所漳水北,因水名州……”後又在《閩書》《八閩通志》《福建通志》《漳州府志》人修列傳, 漳江有廟祀將軍中對陳元光父子“開漳”有了較爲詳細的記錄。

同時,福建和臺灣及海外,有不少閩南人感念陳元光父子,併爲其建了百座“聖王廟”,年年對其進行盛大隆重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