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爲什麼要迫使哥舒翰出戰?原因是什麼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爲什麼要迫使哥舒翰出戰?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爲什麼要迫使哥舒翰出戰,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安史之亂中,哥舒翰率領二十萬軍隊鎮守潼關,本來是一件非常正確的事。可按照傳統史書的說法就是,唐玄宗不知道是哪根弦搭錯了,非要強迫哥舒翰出城和安史叛軍野戰。

事實上,唐玄宗並沒有搭錯弦,他強令哥舒翰率領二十萬大軍主動出擊,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自然是哥舒翰消極避戰,不過這也可以解釋爲軍事需要。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爲什麼要迫使哥舒翰出戰?原因是什麼

但第二個原因就誅心了:哥舒翰的部下居然密謀兵諫,要求撤換宰相楊國忠。

唐玄宗覺得這支軍隊有點不知好歹,於是命自己的心腹率領一軍前去“協助”哥舒翰,其實就是監視他。

哥舒翰倒也乾脆,立刻把唐玄宗的親信給宰了,然後上書告狀。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我相信任何人都會覺得:哥舒翰這事做得太過分了。從來都是政府指揮槍桿子,你現在想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要造反?

未經中央政府授權,就用武力兼併中央政府的直屬軍隊,根本不用上綱上線,它也是無可非議的造反行爲啊。

不要說皇權時代,就是在民權時代,一個軍事統帥敢架着高大上的理由幹這種事,他肯定也是想造反的。

在這種背景下,唐玄宗就下令讓哥舒翰率潼關守軍出戰。

雖然在這種背景下,讓潼關守軍出戰多少有點吉凶難卜的意思,但到此爲止,唐玄宗好像也只能用這一招了。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爲什麼要迫使哥舒翰出戰?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因爲哥舒翰這支軍隊的政治可靠性與叛軍就差一線之隔,再讓他們駐紮在帝國都城附近,恐怕隨時會惹出大亂子。

後來到了唐德宗時代,關東地區發生叛亂,唐德宗調西北軍區平叛,結果呢?西北軍因爲對政府的一些行爲表示不滿,立刻聚衆叛亂,這種危機,對大唐帝國那可是標準的心腹大患。

大家不要忘記,安祿山是從關東地區起兵,而關東地區出現叛亂,即使想要威脅大唐中央政府,也需要一個相對較大的空間和相對較長的時間。

但如果是在長安城附近發起叛亂,那分分鐘都有可能威脅大唐中央政府。

所以,突然聽到負責平叛的西北軍叛亂,唐德宗當時就率衆逃離了長安城。逃離長安城後,被西北叛軍困在一座孤城(奉天城)內四十多天,如果不是有高級將領率軍及時救援,唐德宗恐怕就要命喪於此。

上發涇原諸道兵救襄城。冬,十月,丙午,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將兵五千至京師。軍士冒雨,寒甚,多攜子弟而來,冀得厚賜遺其家,既至,一無所賜。丁未,發至水,詔京兆尹王翊犒師,惟糲食菜;衆怒,蹴而覆之,因揚言曰:“吾輩將死於敵,而食且不飽,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聞瓊林、大盈二庫,金帛盈溢,不如相與取之。”乃擐甲張旗鼓譟,還趣京城。

至是,上召禁兵以御賊,竟無一人至者。賊已斬關而入,上乃與王貴妃、韋淑妃、太子、諸王、唐安公主自苑北門出,王貴妃以傳國寶系衣中以從;後宮諸王、公主不及從者什七八。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爲什麼要迫使哥舒翰出戰?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沒過多久,此前救援唐德宗的高級將領,也因爲對唐德宗不滿意,又以唐德宗信任奸臣爲理由開始對他舞刀動槍,於是唐德宗嚇得再次向南逃竄到漢中。

不旬日,懷光果奪兩節度兵,建徽單騎遁而獲免,惠元中路被執,害之。報至行在,人情大恐。翌日,移幸山南。

總地來說,西北軍叛亂對大唐中央政府的威脅是非常驚人的,也是非常迅速的。皇帝面對這種威脅,除了跑路之外好像也沒有別的選擇。

雖然唐玄宗不可能知道後世唐德宗的經歷,但在西北軍蠢蠢欲動的背景下,他自然知道,這種情形如果長久存在,大唐都城隨時會遭受滅頂之災。

事實上,唐德宗時代的西北軍之所以發動兵變,和哥舒翰部下的藉口差不多:收拾奸臣。

哥舒翰的部下覺得楊國忠是奸臣,一定要收拾他;唐德宗時代的西部軍區大佬覺得盧杞是奸臣,也一定要收拾他。

上曰:"衆人論杞奸邪,朕何不知?"勉曰:"盧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爲奸邪也!"德宗默然良久。

可無論是唐玄宗還是唐德宗,他們的反應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絕不向西北軍區妥協,更不會交出所謂的“奸臣”。

翌日延英,上謂臣曰:"朕欲授杞一小州刺史,可乎?"李勉對曰:"陛下授杞大郡亦可,其如兆庶失望何?"

從唐德宗與盧杞的關係,我們大約可以窺見唐玄宗與楊國忠的關係。

當然了,站着說話不腰疼的人肯定會簡單發表議論:唐德宗與唐玄宗一樣,都是腦袋被驢踢過的人,所以纔會如此冥頑不靈地信任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奸臣。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爲什麼要迫使哥舒翰出戰?原因是什麼 第4張

可問題是:如果軍區大佬認爲某人是奸臣,就直接通過逼迫皇帝的方式幹掉奸臣,這真是皇權時代的臣子本分嗎?

如果皇帝信任所謂的“奸臣”,就證明他腦袋被驢踢過,那和宣揚“颳風下雨是主神旨意”的神棍能有多大區別呢?

唯物史觀絕不會這麼簡單粗暴。

爲什麼在說起唐玄宗信任楊國忠的時候,大家總會強調這是唐玄宗的問題呢?

主要原因還在於:唐玄宗很快就退位了,受益者是接班人唐肅宗。如果唐肅宗爲唐玄宗翻案,那麼唐肅宗上位的合理合法性何在?

基於這種原因,唐玄宗的相關歷史自然只能用一種“颳風下雨是主神旨意”的方式被記載流傳了。

或許有人會問:唐肅宗逼迫哥舒翰出戰,他能拒絕嗎?我的答案是雙重否定的。

不僅是不能拒絕,同時也不想拒絕。

先說不能拒絕的原因。

在此之前,是潼關守軍在大造輿論,強調唐玄宗如何不對,錯信奸臣楊國忠,外界或許還會對這種輿論報以同情。

但哥舒翰二話不說,直接把唐玄宗派來的另一支軍隊給兼併了,更把軍隊首領給殺了,這事怎麼說都是潼關守軍沒理。

當唐玄宗要求哥舒翰全軍出擊時,如果哥舒翰膽敢直接造反,那麼勢必會站在輿論的對立面。

到了那個時候,哥舒翰不就是安祿山第二了嗎?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爲什麼要迫使哥舒翰出戰?原因是什麼 第5張

再說不想拒絕的原因。

當時,河北地區遍佈以顏真卿爲代表的義軍。李光弼、郭子儀在河北戰場上已一再取得勝利,而且安祿山坐鎮的河南地區也不穩定。

在這種背景下,不止是唐玄宗認爲潼關一線沒有多少叛軍,就連哥舒翰恐怕也是這樣想的。

安史叛軍把戰線拉得這樣長,後方也已經被政府軍打成了篩子,他在潼關腳下能有多少軍隊呢?

當時有一種說法就是:安祿山將大批精兵調回後方,潼關一線的叛軍只剩下四千人,而且大都還是老弱病殘,只是龜縮在函谷關一線虛張聲勢罷了。

會有告崔幹佑在陜,兵不滿四千,皆羸若無備,上遣使趣哥舒翰進兵復陜、洛。

在這種背景下,哥舒翰恐怕也覺得:收拾這支叛軍,不會有多少困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