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玄宗爲什麼要逼迫哥舒翰出潼關作戰?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唐玄宗爲什麼要逼迫哥舒翰出潼關作戰?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寶十五年,唐玄宗逼迫哥舒翰出潼關作戰,正因如此,導致了後來靈寶之戰的失敗,主帥哥舒翰被俘,潼關也因此失守。後來安祿山更是趁勢率軍攻陷了長安,唐玄宗則狼狽逃往蜀中。從最後的結果看,唐玄宗逼迫哥舒翰出潼關決戰,顯然是件非常愚蠢的決定。那麼,唐玄宗爲什麼要這麼做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按照我們通常的說法,主要是因爲楊國忠害怕哥舒翰會對自己不利,便極力勸說唐玄宗逼哥舒翰出戰。而唐玄宗呢,老邁昏庸,竟然聽信了楊國忠的讒言,於是派人不斷逼哥舒翰率軍出潼關作戰。

至於哥舒翰,雖然明知道凶多吉少,但因爲有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車之鑑,他也只能流着淚率軍出征,結果很快遭遇慘敗。從這層意義上說,唐玄宗逼哥舒翰出潼關作戰的原因,主要就是楊國忠使壞和唐玄宗昏庸的結果。那麼,這件事背後的原因,真的就只是這樣嗎?

哥舒翰守潼關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唐玄宗起用哥舒翰爲兵馬副元帥,令其率軍20萬,鎮守潼關。其後數月,哥舒翰依靠潼關易守難攻的地形,將安祿山的軍隊阻擋在潼關數月,不能西進。

與此同時,由於許叔冀鎮守靈昌、魯炅鎮守南陽、賀蘭進明鎮守臨淮、李巨、尚衡鎮守彭城、張巡守雍丘、薛願守潁川、許遠守睢陽,導致安史叛軍一時也無法向南方打開局面。

關鍵是,安史叛軍佔據的河北和中原地區,也開始出現大規模的反抗行爲。比如,在顏杲卿的組織下,河北24個郡,有17個郡重新掛起了大唐的旗幟。更要命的是,郭子儀、李光弼也開始率軍殺入河北,並在河北戰場上一再大敗叛軍。

唐玄宗爲什麼要逼迫哥舒翰出潼關作戰?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面對此情此景,安祿山直接是焦頭爛額,以至於他都大罵當年鼓動他造反的人,總而言之,你們鼓勵我造反時,把前途描繪得多好多好,可現在的結果呢?從某種意義上說,按照當時的情形來看,唐玄宗只要繼續維持現狀,安史叛軍走向滅亡,已進入倒計時狀態。

事實上,當時郭子儀、李光弼就曾上書唐玄宗,總而言之,只要哥舒翰繼續在潼關堅守不出,我們很快就可以率朔方軍北取范陽,把安祿山的老巢給拿下,由此也可見當時唐軍所佔據的優勢有多明顯。

當然,也正是因爲類似的原因,在哥舒翰堅守潼關的最初五個月裏,唐玄宗絲毫沒有要逼迫他出潼關作戰的意圖。問題是,接下來所發生的這幾件事情,卻讓唐玄宗改變了注意。

第一,哥舒翰縱容下屬的行爲,讓唐玄宗對他產生了信任危機。

在哥舒翰鎮守潼關之初,唐玄宗和哥舒翰之間還算比較默契。問題是,哥舒翰在潼關待了幾個月後,他手下的將士們,竟然叫囂着要用武力迫使唐玄宗誅殺宰相楊國忠,並且大家還希望哥舒翰能夠領銜幹這件事。

據記載,當時哥舒翰的部下王思禮曾這樣勸哥舒翰:“安祿山造反,是以清除楊國忠爲藉口,如果我們留兵三萬鎮守潼關,其餘精銳回師京城,誅殺楊國忠,安祿山的進兵就沒了藉口,這是漢挫敗七國的計策,你認爲怎麼樣?”

雖然,哥舒翰本人並沒有同意這個建議,問題是,他也沒有旗幟鮮明地反對這個建議。事實上,如果哥舒翰真的旗幟鮮明反對這個建議,他就應該立馬把提出這種建議的人抓起來,然後交給皇帝處置!退一萬步說,他也應該馬上向皇帝揭發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爲!問題是,哥舒翰這兩樣都沒有做。

從這層意義上說,就哥舒翰的這種表現,最多隻能表明他不會這樣幹,卻並不能證明他會堅決反對別人這樣幹。又或者,與其說是哥舒翰拒絕了手下將領的建議,還不如說是他默許了手下將領的這種建議。總而言之,你們要幹就自己幹,但千萬不要把我拉下水!

唐玄宗爲什麼要逼迫哥舒翰出潼關作戰?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第2張

站在我們普通人的角度看,哥舒翰的這種行爲自然沒什麼大問題;但站在皇權的角度來看,哥舒翰的行爲顯然已犯下大錯!因爲,哥舒翰作爲帝國的軍政大佬,其職責就是保衛皇權,現在有人在他面前公然提議要用武力清君側,他卻默不作聲,這是想幹什麼?

事實上,當一個人選擇造反作亂時,如果帝國的軍政大佬都是哥舒翰這種表現,本身就是一種默許,或者說是間接的支持。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說,哥舒翰部下的這個提議,並不是要造反,而是爲國除害,他們只是想清除奸臣楊國忠。

問題是,站在唐玄宗的角度來看,軍人試圖用武力誅殺帝國的宰相,這和造反有什麼區別?要知道安祿山造反也是打着清除楊國忠的口號呢?更重要的是,順着這種邏輯,一旦誅殺了宰相,那下一步是什麼呢?自然是更換皇帝,或是把皇帝當擺設。因爲,宰相禍亂天下,皇帝卻一門心思信重用他,那這樣的皇帝還有什麼資格繼續當皇帝呢?

所以,當這個消息傳到唐玄宗的耳朵裏後,他自然是充滿了恐懼。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件事直接讓唐玄宗對哥舒翰產生了信任危機。

第二,哥舒翰用武力兼併中央軍的行爲,讓唐玄宗覺得他已經處在造反的邊緣。

在當時的背景下,唐玄宗雖然對哥舒翰產生了信任危機,但卻並沒有立馬對哥舒翰進行責罰,畢竟在外有強敵的情況下,稍有不慎,很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後果。問題是,站在唐玄宗的角度,他也必須做好相應的防範,否則哥舒翰的潼關軍一旦有所行動,後果只會更可怕。

在這種背景下,唐玄宗就在楊國忠的建議下,在潼關外圍又佈置了一支中央軍,並由楊國忠的心腹杜乾運統領。這樣一枝軍隊突然出現在潼關外圍,雖然名義上說是爲協助潼關守軍抵禦叛軍,但實際上呢,誰也知道它是用來防範哥舒翰的潼關守軍。

客觀來說,基於哥舒翰先前的行爲,唐玄宗的這種做法並不算過分,如果哥舒翰真沒有什麼想法,就應當尊重這種安排,讓唐玄宗能夠有相應的安全感。

問題是,哥舒翰一見朝廷竟然這樣安排,就大呼小叫說,這是楊國忠擅自設置的,不是唐玄宗的意思。總而言之,如果這是唐玄宗的意思,我會無條件接受;但是,這明顯是奸臣楊國忠的意思,所以爲了防止楊國忠繼續危害國家,我必須得接管這枝軍隊。

唐玄宗爲什麼要逼迫哥舒翰出潼關作戰?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第3張

從某種意義上說,哥舒翰完全是在睜着眼睛說瞎話。因爲,這樣一個重大而又敏感的軍事安排,唐玄宗作爲皇帝,他不可能不知道。更重要的是,沒有唐玄宗的同意,楊國忠就敢擅自調動軍隊去防備哥舒翰的潼關軍,他眼裏還有皇帝嗎?他能調得動嗎?就是能調動,其後果恐怕也不是他能承擔的。

所以類似的問題,只要是局中人都能看明白,楊國忠不過是唐玄宗擺在明面上的執行人而已。至於哥舒翰的做法,本質就是在表達他對唐玄宗的不滿。當然,如果哥舒翰只是口頭上說兩句,這倒也沒什麼;問題是,哥舒翰竟然說到做到,他先以商討軍情爲名,將杜乾運召到自己的大營,然後擅自將其斬首;接着他又用武力將杜乾運的這枝中央軍給強行兼併掉了。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潼關守軍與叛軍的界限,恐怕也就只差幾毫米了。因爲,作爲一個在外統兵的將領,竟然擅自擊殺帝國的高級官員,還用武力兼併帝國的中央軍,這種行爲,不管放在任何年代,那都是要造反的節奏!這樣發展下去,他們突然用武力脅迫唐玄宗改組中央政府,那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雖然史書上說,哥舒翰這個行爲主要是爭對楊國忠,所以當楊國忠聽到這個消息,感覺非常害怕,於是就讓皇帝逼哥舒翰出戰。問題是,楊國忠聽到這個消息非常害怕,唐玄宗聽到這個消息,難道就不會害怕?難道他真會傻乎乎地相信哥舒翰只是單純的針對楊國忠?

唐玄宗爲什麼要逼迫哥舒翰出潼關作戰?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第4張

第三,哥舒翰的潼關守軍距離長安城太近,讓唐玄宗覺得他對中央政府的威脅是最可怕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安祿山造反,從理論上無法真正威脅到帝國中央政府,因爲他距離長安城太遠,他打到長安需要一個很長的空間和時間;但駐紮在潼關一線的哥舒翰軍隊,如果突然掉轉槍口,中央政府恐怕立馬就要玩完,因爲他們可以分分鐘殺到長安城下。

一切正如王思禮勸哥舒翰時所說的,總而言之,我們只需要留兵三萬鎮守潼關即可,其餘精銳完全可以一口氣殺回京城。事實上,從後來的歷史來看,王思禮的這個目標實現起來並沒有什麼困難。

比如,在唐德宗時代,也是關東地區發生叛亂,唐德宗調涇源軍隊前去平叛,結果他們在出徵時,覺得皇帝賞賜給的東西太少,於是就打着皇帝橫徵暴斂的理由,發動了叛亂,直接打得唐德宗率衆逃離長安城。關鍵是,唐德宗雖然跑得快,但還是被叛軍困在一座孤城(奉天城)內四十多天,如果不是朔方軍隊率軍及時救援,唐德宗恐怕就要命喪於此。

然而沒多久,這羣前來救駕的朔方軍隊,也因爲唐德宗給他們的賞賜太少而不滿,於是便以皇帝信任奸臣、重用宦官爲理由,再次發動叛亂,嚇得唐德宗只能向南逃竄到漢中避難。從這層意義上說,駐紮在長安附近的軍隊一旦發生叛亂,對皇帝的威脅那是驚人的、迅速的。

事實上,當時潼關守軍對中央政府的不滿,與唐德宗時期的涇源軍隊、朔方軍隊有多大差別呢?雖然唐玄宗不知道後來唐德宗的這段歷史,但在潼關守軍蠢蠢欲動的背景下,他自然知道,這種情形如果長久存在,長安城隨時會遭受滅頂之災。

唐玄宗爲什麼要逼迫哥舒翰出潼關作戰?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第5張

總結

對於唐玄宗來說,哥舒翰的軍隊在潼關一線,不想着好好打仗,卻暗中想着清君側,甚至還用武力強行兼併帝國的中央軍,如果他還讓這種與叛軍就差一線之隔的軍隊,繼續駐紮在帝國都城附近,那等他們醞釀久了,隨時可能會因爲某個偶然的原因失去控制。

如果他們真的失去控制,那唐玄宗想逃,恐怕都沒有機會。在這種背景下,唐玄宗只能逼哥舒翰出潼關作戰,讓他們把精力全部集中到對付安史叛軍身上。而且,基於正常的形勢分析,哥舒翰率領20萬大軍出戰,即便是失敗,也不至於一戰就全軍覆沒。

畢竟,哥舒翰好歹也算是一代名將,他的軍隊人數,也要多於叛軍人數。雖然在質量上,是以預備役爲主,但他們大都已服役超過六個月,在這種高強度的戰爭狀態,預備役部隊的整體素質,應該也接近正規軍。更何況,此時安祿山、史思明親率的主力部隊,大都被牽制在河北、河南地區。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不知道後果的結果,不要說是唐玄宗,就是哥舒翰和潼關守軍們自己,恐怕都不會相信他們此番出潼關作戰,會敗得這般慘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