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玄宗爲什麼要干預安史之亂,致使哥舒翰戰敗?真的是他不明智嗎?

唐玄宗爲什麼要干預安史之亂,致使哥舒翰戰敗?真的是他不明智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唐玄宗,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唐朝天寶年間爆發的安史之亂將唐王朝拖向了衰敗的深淵,原本安祿山所轄叛軍雖然軍勢強盛,但實則難以持久,只要他留在河北的根基受損,敗亡就是時間問題,可是大家都知道的,唐玄宗強行讓哥舒翰強行兵出潼關,最終在靈寶之戰中大敗虧輸,讓唐王朝失去了防禦長安的屏障,動搖了國本。

個人覺得,這場事關唐王朝國運的靈寶之戰,哥舒翰的戰敗,還是敗光了唐王朝正面防禦家底的一戰,唐玄宗雖然干預了前線的指揮作戰,但並不是完全不明智,哥舒翰被迫出征,但難以掌控全局,臨陣指揮出現了大問題。

唐玄宗晚年的確是過於昏聵,寵信奸臣,要不然也不會親手扶立起一個造反的安祿山,他在安祿山反叛初期,做過兩個導致惡果的決定,一個是斬殺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兩員名將,另一個就是催促哥舒翰倉促出關。

唐玄宗斬殺封常清和高仙芝多少是因爲封常清沒有實現他在玄宗面前說的大話。

《舊唐書.封常清列傳》常清見帝憂,因大言曰:「天下太平久,人不知戰。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馳至東京,悉府庫募驍勇,挑馬箠度河,計日取逆胡首以獻闕下。」天子壯之。

唐玄宗爲什麼要干預安史之亂,致使哥舒翰戰敗?真的是他不明智嗎?

面對安祿山的反叛,唐玄宗自然是一萬個不爽,這個時候是封常清自薦,去駐守洛陽的,如果說封常清在洛陽抗住了叛軍的進攻,的確可以極大的挫敗叛軍的士氣,那麼加上郭子儀李光弼攻襲叛軍後方,的確有可能出現叛軍中層武將直接將上面的人只接砍了投降的局面,可是封常清沒守住洛陽,很快洛陽就陷落了。封常清沒能兌現他的承諾,讓唐玄宗白歡喜一場,而高仙芝則是更着封常清的敗軍退到了潼關。

《舊唐書.高仙芝列傳》常清、仙芝乃率見兵取太原倉錢絹,分給將士,餘皆焚之。俄而賊騎繼至,諸軍惶駭,棄甲而走,無復隊伍。仙芝至關,繕修守具,又令索承光守善和戍。賊騎至關,已有備矣,不能攻而去,仙芝之力也。

最終兩人被殺,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憤怒和失望,這個就可以定一個基調,那就是唐玄宗太需要一場關鍵性的大勝來挽回自己的面子,當然也是維持自己帝王的尊嚴,被安祿山背叛,他識人不明,任用奸臣的帽子是摘不下來了,本來太過寄希望於封常清,結果封常清戰敗了,加上身邊宦官的讒言,唐玄宗一氣之下將兩員重將誅殺,其實這也能看出唐玄宗的心思,他可不想死守潼關,同時他也是想要告訴別人,封常清戰敗不是叛軍太強,而是其指揮不利,總之唐玄宗擺出了短期內可以平定叛亂的架勢。

而唐玄宗憤怒殺害封常清的另一個原因是洛陽丟失導致的嚴重後果,洛陽可不僅僅是名義上的東都,洛陽是大唐“動脈”上的關鍵節點,必須要奪回來,這也是後來唐玄宗爲何急着讓哥舒翰出關的重要原因。

洛陽是隋唐大運河上連接南方和長安的關鍵節點,洛陽被安祿山控制,隋唐大運河被攔腰截斷,這對大唐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因爲關中之地不足以供養當時關中人口的口糧。

《新唐書·食貨志》唐都長安,而關中號稱沃野,然其土地狹,所出不足以給京師、備水旱,故常轉漕東南之粟。

也就是說關中之地的糧食主要源自東南的富庶之地,五胡亂華和南北朝時期,南方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開發,成爲大唐糧食賦稅供給之地,而如果是陸運的話,時間長,花費也高,唐玄宗時期的大臣耀卿就上書過。

《新唐書·食貨志》江南戶口多,而無徵防之役。然送租、庸、調物......六重爲勞費。其得行日少,阻滯日多。

唐玄宗爲什麼要干預安史之亂,致使哥舒翰戰敗?真的是他不明智嗎? 第2張

隋唐大運河雖然始建於隋煬帝時期,但是河道經常出現淤塞的情況,所以唐朝要經常開通河渠,令大運河成爲了東南向大唐核心長安地區輸血的關鍵通道,可是安祿山捏住了大唐的要害,控制洛陽,原本高效的運輸方式被截斷,唐玄宗在長安的日子可是不好過了。

安祿山是在天寶十五年正月在洛陽稱帝的,哥舒翰也是進駐潼關,而哥舒翰是在六月才被唐玄宗催促出潼關的,唐玄宗是給了哥舒翰時間的,但是戰事僵持了半年,戰事仍然不明朗,這個唐玄宗就不能忍了,他晚年可是貪圖享樂的,這一下子大運河輸血通道被阻隔了,他在長安的生活條件肯定是要下降的,而且主要物資都要用於前線將士,雖然當時楊國忠爲唐玄宗斂財,長安的府庫還算充盈,但是糧草這個東西怎麼弄啊?

雖然哥舒翰郭子儀主張的堅守潼關不戰,攻佔叛軍後方的戰略不錯,但問題是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沒人能夠告訴唐玄宗一件事,那就是用此戰略平定叛亂需要多長時間,當然也沒人能夠給出答案,戰場之勢瞬息萬變,有可能打10年,有可能打1年,有可能打1個月,再打個幾天就平叛了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唐玄宗等不了,除了收復洛陽打通大運河的需求,唐玄宗也可能擔心叛軍南下攻略江南富庶之地,那是大唐的財力根基,如果被安祿山佔了,那這場叛亂必定會曠日持久,唐玄宗可不會想到會出現一個張巡,能夠死守睢陽,最難的時候,將自己的愛妾殺了,給將士分食充飢,遏制了叛軍南下的態勢,保護了江南之地免遭戰火摧殘。所以說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戰不完全是不理智的行爲。

而哥舒翰在統兵在外期間,可能是以爲老了,加上身體病重,屢屢做出引起後方混亂的動作,最終也是形成了蝴蝶效應,令唐玄宗逼迫其出關作戰。

哥舒翰原本和安祿山關係不好,這或許也是唐玄宗強行啓用這位老將的原因,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唐玄宗知道哥舒翰老了,身體不行,還是有意掣肘哥舒翰,給哥舒翰配置了一大批副手。

《舊唐書.哥舒翰列傳》拜爲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帥,以田良丘爲御史中丞,充行軍司馬,以王思禮、鉗耳大福、李承光、蘇法鼎、管崇嗣及蕃將火拔歸仁、李武定、渾萼、契苾寧等爲裨將,河隴、朔方兵及蕃兵與高仙芝舊卒共二十萬,拒賊於潼關。

唐玄宗爲什麼要干預安史之亂,致使哥舒翰戰敗?真的是他不明智嗎? 第3張

這個配置本身就有問題,這麼大的班底,需要一個有精力的主帥統領,可哥舒翰偏偏就不是這樣的主帥,在戰前他就是一個病重的老人,“翰耆酒,極聲色,因風痹,體不仁。既疾廢,遂還京師,闔門不朝請”,到了潼關,他也是病倒了,更多的是將事務甩給了田良丘,但田良丘沒有才能和威信,其他將領呢,則是互相看不慣,沒人能夠真正的統領全局,能守住潼關就不錯了。

而哥舒翰在兩件事情上的抉擇,更是展現出了,他已經沒有能力掌控全局,他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統帥。

在哥舒翰率部開赴潼關之時,有人就建議兵諫擒殺楊國忠,就像漢朝七王之亂之時,誅殺晁錯那樣,來杜絕安祿山反叛的理由,畢竟他造反的理由就是清君側。

《舊唐書.哥舒翰列傳》翰至潼關,或勸翰曰:「祿山阻兵,以誅楊國忠爲名,公若留兵三萬守關,悉以精銳回誅國忠,此漢挫七國之計也,公以爲何如?」翰心許之,未發。

《新唐書.哥舒翰列傳》翰猶豫未發,謀頗露。

兩種記載中哥舒翰的態度不同,一個是支持,一個是猶豫,但是不管是那一個,這都給楊國忠敲響了警鐘,因爲哥舒翰無論是那種態度,哥舒翰都沒有反對這個辦法,也就是說手握重兵的他,要是真的回師長安,唐玄宗必然會誅殺楊國忠的,這也就導致了楊國忠一直在唐玄宗身邊說哥舒翰的壞話。要知道當初爲了抗衡安祿山,楊國忠是拉攏哥舒翰的,“時楊國忠有隙於祿山,頻奏其反狀,故厚賞翰以親結之”,結果哥舒翰在潼關前線還有除掉楊國忠的計劃,楊國忠果斷收回“友誼的小手”。

其實哥舒翰在這件事上的態度是有問題的,雖然楊國忠和晁錯沒法比,比人人家晁錯是賢臣,社稷之臣,楊國忠只是亂國的奸臣,但是你哥舒翰是不能去誅殺楊國忠的,這件事唐玄宗自己提出來可以,但是你哥舒翰是手握重兵的主帥,你在回師長安誅殺楊國忠,這種行徑和安祿山造法也是差不多了,而且你要是真的這麼做了,唐玄宗還敢讓你繼續統領主力的唐軍駐守潼關嗎?

唐玄宗爲什麼要干預安史之亂,致使哥舒翰戰敗?真的是他不明智嗎? 第4張

個人感覺,這倒像是,哥舒翰手下一些將領的意見,哥舒翰不好直接拒絕,表面上說考慮考慮,但是畢竟一直沒有實施,所以個人猜測哥舒翰心底還是不支持的,但是這件事被楊國忠知道了,顯然當時哥舒翰的手下,是有楊國忠眼線的,哥舒翰可能沒想到自己沒明確表露的態度,讓楊國忠成爲了唐玄宗身邊極力催促其出兵的誘因,畢竟讓哥舒翰和叛軍死磕,就沒時間對付他楊國忠了。

除了這件事之外,哥舒翰還敢了,另外一件很不合時宜的事情,楊國忠害怕哥舒翰真的回師長安,所以假意以保衛長安爲名,招募了一支軍隊駐守在長安和潼關之間,實際上就是爲了遏制哥舒翰真的回師西進。

《新唐書.哥舒翰列傳》又奏召募一萬人,屯於灞上,令其腹心杜乾運將之。

按理說哥舒翰的重中之重是如何擊敗東面的叛軍,而不是對西面楊國忠募集的這支臨時軍隊,給楊國忠天大的膽子,他也不會故意找哥舒翰的麻煩,畢竟安祿山纔是真的要殺自己的人,楊國忠此舉只是出於自保,但是哥舒翰卻很奇怪的吞併了這支軍隊。

《舊唐書.哥舒翰列傳》翰慮爲所圖,乃上表請乾運兵隸於潼關,遂召乾運赴潼關計事,因斬之。自是,翰心不自安。

《新唐書.哥舒翰列傳》國忠愈恐,謂其子曰:「吾無死所矣!」然翰亦不自安,又謀久不決。

就實際戰力而言,這一萬餘人臨時組建的軍隊對潼關防線沒有什麼意義,又不是什麼百戰精兵,對戰局沒有影響,哥舒翰以平叛的名義,斬殺了杜乾,吞併了楊國忠組建的軍隊,這是在傳達什麼信號,楊國忠能不膽戰心驚,唐玄宗能不對其產生疑心。

唐玄宗爲什麼要干預安史之亂,致使哥舒翰戰敗?真的是他不明智嗎? 第5張

而且哥舒翰既然都這麼做了,要麼就直接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回師長安,誅殺楊國忠得了,可是他倒是表現的不安了,難道他真的是老糊塗了,個人覺得,他可能還是被手下將領們的意願所裹挾,很多將領看不慣楊國忠,而哥舒翰更多的可能是這些將領推到前面的,讓其成爲和楊國忠對抗的主帥,這就和兵敗後哥舒翰被部屬幫着投降安祿山一樣,老年的哥舒翰已經失去了控制全局的能力。

整合各方面因素,唐玄宗有收復洛陽的意圖,加上哥舒翰的奇怪表現,同時楊國忠因爲私利而慫恿,安祿山還示弱於唐軍,意圖引誘唐軍出戰,唐玄宗也就很果斷的令哥舒翰強行出關作戰了。

《新唐書.玄宗本紀》哥舒翰及安祿山戰於靈寶西原,敗績。是日,郭子儀、李光弼及史思明戰於嘉山,敗之。辛卯蕃將火拔歸仁執哥舒翰叛降於安祿山,遂陷潼關、上洛郡。

而值得質疑的是,哥舒翰是知道叛軍示弱是有陰謀的,“祿山久習用兵,必不肯無備,是陰計也”,但是爲何還要將駐守潼關的20萬唐軍,幾乎都派出去了,正常情況下,知道敵軍有埋伏,派小股部隊出擊不是更穩妥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