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鄒衍爲什麼會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第一個提出“中國是海洋中的一塊陸地”的人

鄒衍爲什麼會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第一個提出“中國是海洋中的一塊陸地”的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鄒衍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鄒衍,生卒年不詳,據推斷大約生於公元前324年, 死於公元前250年,活了70餘歲。可以說,先秦時期的鄒衍,比起同時代的孔子、孟子等人,他的名字似乎很沒有存在感。甚至於,連司馬遷著文時,都只是將其放於《孟子荀卿列傳》中。

鄒衍爲什麼會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第一個提出“中國是海洋中的一塊陸地”的人

不過,鄒衍的學術可並非像後人所認知那般“藉藉無名”。

在《孟子荀卿列傳》中,很是明確地寫出了鄒衍的“職業”,“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

其實,“陰陽”一說,在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中,很早就存在了。而在鄒衍這裏,他卻是從細微處觀察,繼續衍生,發展了自己的觀點“五德說”。雖然,這種說法現在很少被人提及,不過,在先秦年代,卻是被極爲認可的。

那時,有野心的國君一大把,齊國就有好幾任國君,想超越自己的老祖先齊恆公,甚至,還想稱帝。不過,最後只有秦始皇做到了。以至於,那時的各家學說,實際上,都在爲國君服務,爲國君們治國提供學術上的“支撐”。

鄒衍爲什麼會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第一個提出“中國是海洋中的一塊陸地”的人 第2張

那麼,鄒衍學術思想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

先來看看司馬遷的總結:“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可以說,鄒衍看得非常遠,他說沒有永遠的王朝,帝王之間的“輪換”就如“五德轉移”,天下萬事萬物無不遵循這一規律。其實,這話在一些有想法的國君看來,真的是太對了。

這裏的“五德”說的是“五行之德”,而“五行”對於後人來說算不上不陌生,就是“金木水火土”。所以,“五行”的概念和“陰陽”一直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

而鄒衍將“五行”和“德”結合,藉以告誡國君們:治國應當實行“德政”。此外,鄒衍還將“五行之德”排了座次,第一的是“土德”,後依次是木、金、火、水。其實,後來的很多現象,都可用此學術來解釋,比如:皇帝龍袍的顏色。

按理來說,鄒衍單憑此學術,走到哪都應該吃香的喝辣的。剛開始時,他的確受到了重視,在齊宣王和齊閔王時期,他的學術很受歡迎。因爲,這兩任國君,一個比一個有野心,前者要“王天下”,後者更要“帝天下”。

不過,鄒衍的學術並沒有在這兩位國君執政時期得到驗證。於是,鄒衍去了燕國,據說,當時燕昭王對於他能入燕,也是極爲看重,還特意扛着掃帚掃路,生怕塵埃髒了這位大師。

雖然,鄒衍的學術是要國君用“德”來治政,但天下不會白白的到自己的“囊中”,都需要用武力來征服。於是,燕昭王得了鄒衍後不久,就聯合了其它各國伐齊。

而鄒衍雖在異鄉,但心還在故土,當然不會參與此事。當年,鄒衍提出這個思想,心中所想則是幫助自己的國君,如今被他人所用,心中該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後人不得而知。

也許,就是這件事,給鄒衍帶來了無妄之災。

鄒衍爲什麼會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第一個提出“中國是海洋中的一塊陸地”的人 第3張

戰國的局勢可以說是瞬息萬變,每個國君都有自己的想法,燕昭王的繼任者就很不相信鄒衍,找個理由將他扔進了牢裏。據說,他入獄時是夏時六月,而天居然降霜。不過,後來也證明他無罪,便被放了。之後,鄒衍不再在燕國任職,回到了自己的故土。

鄒衍的故事,到此基本就結束了。後來,關於他的記載鮮見於書籍。

不過,民間關於他的故事,可不是“五行之德”,那是要做天子的人關注的事,民間惦記的只是簡單的衣食住行。

說鄒衍在燕國任職之時,主抓的是生產。不過,該地雖然土地肥沃,但氣候寒冷,很難長出“五轂”。而鄒衍來了之後“吹律”,居然使氣候變得溫暖了起來,“黍谷”可以生長了。至今,當地後人都還記得鄒衍,並建有他的祠堂。

按照當年燕昭王對他的禮遇,可以說,他在當時是極受歡迎的。但爲何他的學術似乎隨着他的逝去,顯得越來越黯淡了呢?也許,還是司馬遷看得透徹:“其遊諸侯見尊禮如此,豈與仲尼菜色陳蔡,孟軻困於齊樑同乎哉!”因爲,鄒衍的學術,並非爲了迎合而創建。

其實,他只是用了天地間萬物的運行規律,來告訴那些國君如何治理國家。

後世常說的蔚爲壯觀的“百家爭鳴”,就是以齊國稷下學宮爲中心。鄒衍也是在這裏的“百家講壇”上,推出了他的“大九州”說。

鄒衍爲什麼會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第一個提出“中國是海洋中的一塊陸地”的人 第4張

鄒衍以爲“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爲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

可以說,鄒衍是中國第一位海洋理論家,也是第一位挑戰儒者“中國”概念的海洋學者,提出中國是海洋中的一塊陸地。

由於,當時他是“稷下學宮”的著名學者,後人在劃分流派時,將他歸於了“道家”。都知道,道家說的是“無爲而治”,而鄒衍講究“順應而爲”。只是,他當年的那些著作都已盡散,自己也沒收門徒,因此,如今再分類時,只能將他歸於“陰陽家代的表人物”。

若是當年鄒衍不是那麼專注於學問,而是稍微分點心思在個人聲名上,是不是現在就會多個“鄒子”學派?不過,看後來各朝代的治理,不是都在強調“德”的重要性嗎?以至於,鄒衍的五德說不僅在當時受到重視,還對後世的學術和政治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就學術而言,董仲舒將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與儒學相結合,開啓了漢代儒學陰陽五行化的先河。就政治而言,五德說作爲一種改朝換代的理論工具,受到了歷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