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探索滿清最後一位劊子手——鄧海山的一生

探索滿清最後一位劊子手——鄧海山的一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鄧海山這個名字卻很少被人知道,甚至在很多書籍中不一定是真的 歷史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劊子手是我國封建社會一個特殊的職業,已經在我國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封建王朝倒臺後,這個職業也隨之消失了。隨着社會的進步,很多國家都開始注重人權,不再像過去那樣直接對犯人進行處斬,而是採取注射藥物或者槍決的方式來進行,但歸根結底這些方式和古代的劊子手的目的是一樣的。

莫言先生在著作《檀香刑》中,所塑造的主角趙老甲就是一名劊子手。讀過這本書的朋友都會發現這名劊子手相比於他的同鄉來說,可以說是極其富有的了,並且在封建社會講究“秋後問斬”,這也就意味着,一年12個月,一般情況下,劊子手只要工作三個月就可以了,但是在封建社會,劊子手依然算不上是什麼吃香的職業,這究竟是爲何呢?

這就離不開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封建信仰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風水倫理的國家,在我國傳統的神學系統之中,人是可以轉世輪迴的,劊子手這種職業沾染了太多鮮血,無數條性命喪生於劊子手的手下,這就難免會遭人報復,因此普通百姓只要有能餬口的方式,一般情況下是不屑從事這種行業的,劊子手也被看作是封建社會行業中的“下九流”。

滿清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隨着滿清的倒臺,像劊子手、太監之類的封建王朝的專有職業也隨之消亡。滿清最後一個劊子手鄧海山在年輕的時候,憑藉自己的獨特技術,也賺了個盆鉢滿貫,但是或許真的是冥冥之中的註定,他最後的結局讓人唏噓!

天生膽大

劊子手之所以是一個人人嫌棄的職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爲這個職業要直接面對死亡,一般來講,正常人類對於死亡來說都會有一定的恐懼,更不要說專門從事這項工作了。在現代社會很多從事法醫、殯儀類工作的人們還會受到他人的白眼,更不要說是在古代。在古代劊子手往往要面臨更大的社會壓力。

探索滿清最後一位劊子手——鄧海山的一生

不過相比於社會壓力來說,活命更加重要,晚清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既有天災又有人禍,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活命纔是最重要的。因此很多家長們爲了能夠讓孩子們有口飯吃活下去不得不送他們去當太監或者去當劊子手。除此以外,晚清政府也會尋找一些父母雙亡的孤兒進行培訓,在他們長大以後讓他們去當劊子手。

鄧海山便是這樣,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了,也沒有什麼親戚來撫養他,他一直都是靠着要飯和街坊的接濟才活了下來的。在這種成長背景下,他自然也不認字,成年後能做的工作沒有幾個。

或許是因爲沒有父母的教養,也可能是天性使然,他從小就膽子極大。相傳在他的老家有一個“鬧鬼”很久的宅子。一般的小朋友聽到這個消息,就會對這個“鬼宅”避而遠之,但鄧海山偏不這樣,他曾經一個人在這個寨子裏過了一個晚上。

漸漸的這個消息傳到了其他的村落,甚至傳到了城裏。當時政府正好在招劊子手,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孤兒,也沒有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官員們聽到鄧海山的消息後就相中了他。

天賦異稟

他一開始是不願意去的,在村長的勸說下,他終於同意前去跟隨老劊子手學習這門手藝並從事這項工作。經過一套嚴格的拜師禮之後,他終於成爲了一名準劊子手,師傅並沒有讓他直接上手,而是讓他先去觀摩。一開始他對於這種血腥的場面還是心有餘悸的,當他看到犯人的頭被斬落時,還是忍不住吐了起來。

探索滿清最後一位劊子手——鄧海山的一生 第2張

時間過了一個月,對於這種血腥的場景,他也不像一開始那樣害怕,漸漸的他變得麻木了。這時師傅帶着他開始了下一項訓練,那就是砍冬瓜。當然不是隨便砍,師傅會在冬瓜上畫一條線,然後讓他用刀劈開,要求窗口的範圍要和畫出的那條線一模一樣。

鄧海山天生蠻力,拿起大刀毫不費力,砍的時候也乾淨利落,師傅說他天生就是幹這行的,就在同期學員還在砍冬瓜時,他已經開始砍槐樹了。他砍出的槐樹也是十分的光滑平整,終於師傅開始親自教授他處決犯人。

或許是對他的欣賞,師傅對他十分親切,在衆多弟子中也最看重他,在正式教鄧海山砍人之前,師傅語重心長地告誡他,在以後砍頭時殺夠99個人就要立即停手,否則會有損陰德,但是天生膽大的鄧海山對此不以爲然,只是表面上答應了師傅。

晚年悽慘

就這樣鄧海山開始了自己的劊子手生涯,因爲時局動盪,所以每天都有要處斬的犯人。在當時劊子手的工資是按人頭來計算的,砍一個人給4塊銀元,要知道在當時一個普通的4口之家,一年的花銷也差不多隻有兩塊銀元,而他差不多一天就能賺4塊銀元。很快他就賺得盆滿鉢滿,因爲有錢他也算過了一段舒適的生活。

探索滿清最後一位劊子手——鄧海山的一生 第3張

不久他就砍夠了99個人,和他一起的同伴,都聽了師傅的囑咐決定收手,但鄧海山卻不信這個邪,依然從事着這一職業。

辛亥革命後,清政府被推翻,像他這樣的封建殘餘,該歸往何處成爲了一個問題,新的民國政府並不承認他的身份,不過因爲監牢裏還是有很多犯人不得不繼續任用他。隨着社會的發展,斬首這一方式也漸漸被替代,鄧海山也不得不下崗,此時他已經砍夠了300人。

因爲職業的特殊性,在他年輕的時候,並沒有人家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因此下崗後的鄧海山,無兒無女。

並且鄧海山大手大腳慣了,也沒有攢下什麼錢,這麼一失業,他竟然落得了個揭不開鍋的結局,後來他想要出家當和尚,但是因爲殺的人太多罪孽深重,寺廟裏的方丈。拒絕了他。就這樣他的晚年孤苦一人,就連什麼時候去世的也沒人知道。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