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左宗棠爲中國疆域做了哪些貢獻?他幫助清朝政府收復了新疆

左宗棠爲中國疆域做了哪些貢獻?他幫助清朝政府收復了新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左宗棠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都知道,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當時,封建社會已經發展到了巔峯,不少人都對清末的腐朽和落後痛心疾首。可是,平心而論,在封建體制外加上閉關鎖國的影響下,清朝是很難接受先進思想的。雖然,清王朝有百般不好,可還是有一點值得肯定,那就是:對於近代疆域的控制。

無論是新疆、西藏,還是蒙古、東北,清王朝都給予了極高的重視。

左宗棠爲中國疆域做了哪些貢獻?他幫助清朝政府收復了新疆

同治三年的時候,清王朝的國力日漸衰弱,已經不復往日的榮光了。一方面,太平天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幾乎可以與清朝平分江山;另一方面,陝西和甘肅地區的回民不斷髮動暴亂,以此來動搖清政府的統治。於是,心懷不軌者感覺有機可乘,便在新疆地區製造叛亂,想要渾水摸魚。

很快,新疆地區就形成了五個割據政權。其中一支爲了吞併其它政權,主動向浩罕汗國求兵。而浩罕汗國也想趁着混亂,在新疆地區分一杯羹,於是,派阿古柏率兵進入新疆,不停地掠奪我國資源。在獲得了本國政府的支持後,阿古柏肆無忌憚地強佔了我國的喀什噶爾新城。

當時,清政府正忙着鎮壓太平天國,還顧不上處理新疆的事務。於是,阿古柏見狀,繼續侵佔我國領土,併吞並了周圍幾個小股政權。隨着地盤的擴大,阿古柏的野心越來越大,甚至,在1867年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

看到阿古柏在新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沙俄也有了侵略我國的想法。於是,爲了得到阿古柏的幫助,沙俄宣稱自己承認阿古柏政權的存在。清政府見狀曾多次與沙俄進行談判,但是,趁火打劫的沙俄總是顧左右而言他。所以,爲了捍衛領土,清政府決定派景廉、成祿等人去對抗阿古柏。

但不料,身爲烏魯木齊提督的成祿卻畏敵如虎,始終不肯前進一步。劉銘傳得到命令後稱病不出,想要將這燙手的山芋交給別人。景廉雖然有心殺敵報國,但擔心自己缺少經驗,不敢單獨出戰。可見,大臣們看到這個狀況,都對收復新疆一事打起了退堂鼓。

甚至於,李鴻章等人認爲:邊防並非主要,當務之急是要加固海防。於是,同治皇帝看到無人主張守衛新疆,也不禁的猶豫了起來。但是,值此國難之時,左宗棠卻以捨我其誰的勇氣挑起了重擔。在朝堂之上,左宗棠嚴肅地說道:

“新疆一事關乎國家主權,一點都讓不得。如果,無法確保新疆的安全,那麼,朝廷就危險了。那些想要舍掉新疆而守衛內地的人,根本就是癡心妄想。”

左宗棠爲中國疆域做了哪些貢獻?他幫助清朝政府收復了新疆 第2張

其實,左宗棠並非空口說大話之人,他向皇帝表明了決心後,便開始了自己的準備。

他先向清廷申請軍費,以此來給軍隊裝備武器。但不料,清政府的國庫非常空虛,只肯拿出二百萬兩。當時,左宗棠已經六十多歲了。年過花甲的他,遇到苦難後,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決定自籌軍費,然後,自己製造武器。

之後,左宗棠在全國各地尋找製作武器的專家,並創辦了西安機器局與蘭州製造局。等到新式槍炮製造出來之後,他冷靜地與阿古柏的武器進行對比,感到憂心忡忡。因爲,當時阿古柏裝備的是恩菲爾德M1853前裝線膛槍和恩菲爾德M1866後裝線膛槍。

這種裝備,在戰鬥的時候,其士兵可以在一分鐘內射出十發子彈。而且,他們可以進行連續射擊,不需要打一槍換一次子彈。

在十九世紀,這樣的軍隊無疑令人心驚膽戰。

然而,左宗棠並沒有被阿古柏的武器嚇到,他積極地聯繫德國軍火商,很快便買來了一批毛瑟步槍。毛瑟步槍的彈匣雖然只有五發子彈,可是,它勝在後坐力小,精準度高。除此之外,左宗棠還在自己的製造局中,對老式劈山炮和鳥銃進行了改造,使得它們的威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強。

光緒二年(1876年),六十九歲的左宗棠在肅州誓師,然後,向阿古柏叛軍發動了進攻。爲了鼓舞士氣,也爲了表達自己不勝不歸的決心,左宗棠毅然擡着自己的棺材出征。看到大帥準備的棺材,清兵無比感動,紛紛叫喊着要與叛軍決一死戰。

阿古柏雖然武器精良,但看到如狼似虎的清軍後,也不由地心頭一震。他本想一舉消滅清軍,但很快便被毛瑟步槍打的抱頭鼠竄。到1876年年底的時候,他眼看大勢已去,便丟掉了北疆的全部地盤。1877年五月,阿古柏暴病身亡,哲德沙爾汗國自此崩潰,左宗棠獲得了勝利。

左宗棠爲中國疆域做了哪些貢獻?他幫助清朝政府收復了新疆 第3張

可以說,在內憂外患之際,左宗棠克服了種種困難,成功的收復了新疆,對於後人來說,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歲。他在臨終口授遺折時,不僅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還提出了諸多富強之策和對光緒帝的勸勉。

可見,左宗棠到死都在爲清朝出謀劃策。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