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歷史探祕:看看清朝對中國疆域的貢獻

歷史探祕:看看清朝對中國疆域的貢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自入關一統中華大地近三百餘年,功績也卓著,整個文化經濟都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僅如此,他對中華的疆域也做出了貢獻,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清朝對疆域做出的貢獻。

歷史探祕:看看清朝對中國疆域的貢獻

網絡配圖

而且雍正評價清朝疆域貢獻:是中國之一統始於秦氏,而塞外之一統始於元代,而極盛於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幅員極廣,未有如我朝者也。然各蒙古之所以一統者,亦皆天時人事之自然,豈人力所能強乎?

《文化縱橫雜誌》: 把內外蒙古與中原長期穩定地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這確實是曠古未有的事業;這也是中國歷史兩三千年以來,第一次將農耕、遊牧、漁獵等多種經濟區域與多種生產生活方式統合在一個政權之內,從而實現了不同區域之間的和平相處與共同發展,爲最終實現多元區域之間的一體化創造了政治條件。

歷史探祕:看看清朝對中國疆域的貢獻 第2張

網絡配圖

在我們看來,如何理解南北關係,如何理解遊牧與農耕之間的關係,關乎如何理解歷史中國的形成動力。對於中原而言,在面對北方威脅之際,唯有通過抗拒和隔離的方式來保障自身安全。若想從根本上消除北方草原遊牧集團的威脅,只有徹底將其農耕化一途。但自然環境的限制使這一圖謀無法實現。因此,從中原來看,對於北方只有貿易和防禦兩種控制方式,靠農耕文明自身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南北關係問題,無法真正控制遊牧社會從而整合不同的自然和經濟區域;對於北方而言,大概有兩種與南方的關係模式:一種是南遷模式,整個遊牧集團進入中原,並最終消失在農耕文明的汪洋大海當中;另一種則是南進模式,遊牧集團不放棄其祖宗根本之地,在征服中原的同時,將北方與南方加以融合,最終促進更廣大疆域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無論“南”還是“北”,其實都從根本上渴望徹底消除南北之間的界限。對中原而言,這意味着徹底消除來自北方的動亂和侵略,對北方來說,則意味着擺脫由於匱乏而導致的受制於中原的局面。但如何消除南北界限,將兩大區域納入於一個統一的政治框架之下,則是制約中國歷史的大難題。真正從政治上解決了這一問題的,正是清朝。正是通過清朝的偉力,兩千年來作爲南北屏障的長城成爲歷史遺蹟,草原內亞傳統與中原傳統終於在維持各自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融合在一個政治框架之下,可以和平相處、順暢交流。從此,曾經作爲中國歷史基本動力軸的南北問題,從根本上得到了解決,中國歷史的動力軸也隨之發生轉換。

歷史探祕:看看清朝對中國疆域的貢獻 第3張

網絡配圖

正如雍正所言:“然各蒙古之所以一統者,亦皆天時人事之自然,豈人力所能強乎?”清朝的疆域一統,正是這一長期歷史趨勢和中國史內在要求的結果。中國歷史的難題假清朝的政治力量最終得以解決,這是清朝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然各蒙古之所以一統者,亦皆天時人事之自然,豈人力所能強乎?” 雍正這句話最經典,一針見血。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