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能奪得天下除了運氣之外他都有哪些特長呢?

劉邦能奪得天下除了運氣之外他都有哪些特長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自參加工作以來,混出了兩個名聲:第一,喜施,也就是出手大方,花錢如流水;第二,好大言,也就是會吹牛,會講好故事。從創造歷史的高度看,這叫“沛縣經驗”。

《史記》筆法善謔,早說沛公對勞動沒興趣,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參加工作後,位子也不過區區亭長。那他能有多少閒錢去“喜施”呢?沛公的真正長技,盡在不言中。

蕭何起點比劉邦高,是文吏出身,早早就混到了縣上。蕭何對劉邦的評價,暴露了知識分子的“多愁善感”。他曾利用自己的刀筆功夫,周全過犯事的劉邦。“高祖爲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這說明他和劉邦之間私交不錯。後來劉邦做基層亭長,可能也是縣官蕭何的某種佈局。但這種“縣豪”的佈局,很快便被形勢改得不像樣了。

試想,什麼樣的佈局能扛得住一場叫“秦崩”的天下大亂呢?可以說,劇情完全脫離了蕭何的控制。

當劉邦帶着一幫逃犯、流民,舉着旗,從芒碭山裏出來,拿下沛縣的時候,有人說,以後咱們這支隊伍就姓劉了。劉邦則說,我不行,我能力不夠,還是老蕭來。結果,蕭何不肯幹。劉邦又看着同在縣上做吏的曹參,說要不老曹幹?曹參忙說,都是多少年的兄弟了,你開什麼玩笑?我是管監獄的,我哪兒幹過這事?也不肯幹。

劉邦能奪得天下除了運氣之外他都有哪些特長呢?

《史記》說,“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這句話,太妙了。

秦未崩時,一縣之域,蕭、曹這樣的“縣豪”,倒也頗放得開手腳,顯的潛的,葷的素的,覺得事無不可爲,什麼秦法嚴,那不過是咸陽說法。但到時局猝然一變,要麼不玩,要麼就往大了玩時,此等“文吏”卻又“自愛”了。他們怕這個,怕那個,左顧右盼,其實是不敢相信這場起義的前途。

於是,他們輕輕放下了昔日“縣豪”的架子與感覺,把帶頭大哥的位子“讓”給了劉邦。這是“智慧”,還是“侷限性”?可嘆蕭何當年說劉邦“少成事”時,真不知什麼心態。劉邦纔是玩家本色。他“喜施”與“好大言”背後的那股“意豁如也”勁兒上來了,就放開演。

劉邦能奪得天下除了運氣之外他都有哪些特長呢? 第2張

一般來說,大人物都有這種扮演自己的慾望。他就像把起義當成了請客吃飯一樣,一會兒讓讓這個,一會兒讓讓那個,把歷史現場的沛縣人物讓了個遍,臺詞只有一句:“要不你來?我不行。”結果,誰也不來。《史記》說,“於是劉季數讓,衆莫敢爲”。

這個“於是”用得多好。劉邦簡直要演得手舞足蹈,事情就這樣成了—劉邦成了“沛公”。

他還說,這可是你們自己要跟我走的。看着似乎有點玩世不恭,但沛公後的戲一點也沒差,“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旗,幟皆赤”,該有的步驟都有。劉邦打出旗,一看就是一場正規的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