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70多歲的開國功臣回老家種田,最後卻被滿門抄斬

70多歲的開國功臣回老家種田,最後卻被滿門抄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爲您講述李善長的故事。

朱元璋曾經不止一次誇讚開國功臣李善長:“他的功勞,朕獨知之,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稱讚他是“再世蕭何”。

李善長此人,自小就好讀書,有智慧有謀略。朱元璋平定滁州之時,李善長前往奔赴馳援式微的的朱元璋,併成爲他的參謀。多年裏,他給朱元璋出謀劃策、管理軍隊的物資供應、考察前來投奔的將領,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70多歲的開國功臣回老家種田,最後卻被滿門抄斬

洪武元年(1367),朱元璋封李善長爲宣國公,左相國。建國後,他也爲大明做出了許多貢獻,如上奏確定六部官制,編寫《太祖訓錄》等書,也常常給太祖提建議,太祖對他褒獎倍至。即便是後來牽涉衆多的胡惟庸案,和胡惟庸關係密切的李善長也沒有被處決,之後依舊被提拔重用。可就在二十多年後,洪武二十三年(1390)的一天,功勳卓著、被譽爲是明朝第一開國功臣的李善長,卻被朱元璋滿門抄斬,即便此時他已經年過古稀。究竟是爲什麼,讓朱元璋下定決心處死了這樣一個功勳卓著的開國功臣?

70多歲的開國功臣回老家種田,最後卻被滿門抄斬 第2張

(一)恃寵而驕

胡惟庸案後,張昶、楊憲等先前在朝廷任職的大臣都先後獲罪,李善長卻依然被任用。洪武七年(1374),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被提拔;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將臨安公主下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祺,李家一時受寵顯赫。此時他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勢滔天。但李善長逐漸開始傲慢起來,不久,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上疏說:“李善長恃寵自縱,陛下因病幾乎十日不能上朝,他不來問候。駙馬都尉李祺也六日不來朝見,召他至殿前,又不認罪,這是對陛下極大的不敬。”太祖對他逐漸產生了反感。

(二)派系之爭

李善長表面溫厚,實則善妒、待人苛刻。他被封爲韓國公之後,年祿四千石,且子孫世襲,在朝中是榮寵備至。此時李善長驕縱猖狂,陷入了派系之爭,並組建了淮西幫。只要朝中有人對他持反對意見或是提出一點不滿,就會遭到李善長的淮西幫的打擊報復,可以說李善長憑藉淮西幫壟斷了朝中的大小官職,造成了朝廷政局的混亂動盪,擾亂了朝綱。當時著名的謀士劉伯溫,與李善長爭論法令,就遭到了淮西幫的打擊報復。就算是最後辭官准備回鄉,也未能倖免遇難。當時的楊希聖、李飲冰等人也因爲和李善長的政見不一而被打擊。

李善長深陷黨派之爭,這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必定會觸及朱元璋的底線——謀逆,這一切太祖看在眼裏。在後來震驚朝野的胡惟庸一案中,牽涉到諸多王宮諸侯,朱元璋處決的都是淮西幫的官員,之所以沒有處決李善長,一方面是礙於舊情,李善長畢竟是開國元勳,曾立下卓著的功勞,另一方面,李善長作爲淮西幫的核心人物,他一旦被處決,勢必會牽涉到許多複雜的利益關係,從而攪亂朝堂的秩序 引起朝廷動盪。因此,太祖選擇等待時機,並沒有處決李善長。

可李善長並沒有收斂自己,反而做出更觸及底線的事情,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長老家的房子倒塌,他在如此高壓的政治環境下,竟然做出了向曾經的戰友湯和借300士兵修繕老家牆壁的舉動,這更在多疑的朱元璋心裏種下了懷疑的種子,但此時他礙於證據不足,依舊選擇了隱忍。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很快就到來了。不久之後,李善長的一個遠房親戚丁斌犯事,被流放了,他的家人找到李善長爲他求情。李善長因而屢次請求太祖赦免丁斌,太祖大怒,將丁斌治罪。可丁斌從前在胡惟庸家當差,他供出了李存義與胡惟庸的交往情況,李存義父子被逮捕之後,他們的供詞與李善長牽扯衆多。李善長作爲皇親國戚、開國元勳,在明知胡惟庸的謀反的陰謀的情況下,沒有檢舉揭發,反而選擇了觀望,心懷不軌,這讓太祖大怒,認爲李善長大逆不道。

巧的是,當時有人占星說即將要發生星變,有災禍降臨,而災禍應當降臨在臣子的身上,於是朱元璋選擇將他滿門抄斬,全家一起處死。“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用來形容李善長再合適不過,身爲臣子,即便再聰明,也改變不了彗星降臨的事實,預料不到自己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