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漢名臣主父偃,最後爲何被漢武帝下令處死?

大漢名臣主父偃,最後爲何被漢武帝下令處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主父偃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爲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

公元前126年,大漢名臣主父偃,因爲收受賄賂、殘害皇族,被漢武帝下令處死,並夷滅三族。上面這段話,就是主父偃在死前不久的最後自白。

說起主父偃,我們一般會想到,千古第一陽謀——推恩令;以及一年之中得以四次升遷(一歲中四遷偃)的官場升職奇蹟。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主父偃的前半生可謂窮困潦倒,不值一文。

大漢名臣主父偃,最後爲何被漢武帝下令處死?

史書記載,主父偃出生於齊國臨淄(今山東臨淄)。家境貧寒,早年間學習縱橫之術,後來又專研《周易》、《春秋》、等百家之言,可以說是一個學慣古今的能人。可惜,卻沒有人賞識。

史書上是這麼描寫,主父偃的早期的經歷的:

遊齊諸生間,莫能厚遇也。齊諸儒生相與排擯,不容於齊。家貧,假貸無所得,乃北遊燕、趙、中山,皆莫能厚遇,爲客甚困。

在學業初成之時,主父偃首先想到的是“報效自己的祖國”——齊國,可是不僅沒有人重視他,反而可能是因爲“木秀於林”的緣故,齊國的所有士子儒生都在排擠主父偃。

沒有辦法,主父偃決定離家遠遊,到外面一展平生所學。他先後去了燕、趙、中山等地,得到的依然是別人的冷眼相看。

大漢名臣主父偃,最後爲何被漢武帝下令處死? 第2張

這個時候的主父偃已經年過四十,在古代已經是含飴弄孫的養老年紀了。可是,滿腹才學的主父偃卻還在人海里浮沉。他內心的苦悶與悲憤,可想而知。

主父偃肯定是不認識毛不易的,但是他絕對有過這樣的反問: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四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

於是,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老男孩主父偃,不遠千里,隻身來到大漢國都長安,尋求人生最後的繁華。萬幸的是,經過不懈的努力之後,主父偃的一身才學,終於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認可。

史書記載,主父偃向漢武帝上書治國九策,其中八件事都被定爲律令,可見其真才實學。從此之後,推恩令、遷徙豪強令、力勸漢武帝設立朔方郡,一件件、一樁樁國之大事,漢武帝都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他的恩榮寵幸冠絕諸卿。

一個滿腹才學的貧寒之士,一個備受嘲諷與排擠的熱血士子,蹉跎四十餘年,突然間發跡。主父偃的心理反差之大,可想而知!

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他不僅大肆貪污、受賄,還一心念着“富貴還鄉”!在主父偃的的心裏,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故鄉齊國——當然備受屈辱的他,決定在那裏討回一切。

元朔二年,主父偃向漢武帝告發齊王“淫亂”。對於齊國這個豐腴之地,漢武帝垂涎已久,於是他趁機冊封主父偃爲齊國國相,查處齊王不倫之事。

主父偃到齊國後,召來了自己的故舊親朋,給予他們五百金的賞賜,然後大聲叱罵道:“當年我貧困潦倒時,親兄弟都不給我衣食飯菜,;我憑藉才學去謀求職位,你們這些賓客卻不讓我進門。現在我做了丞相了,你們又不遠千里來迎接我。真是小人!從此以後我和你們再沒有任何交情,你們不要再來找我了!”

看看,看看,多麼的頤指氣使,多麼的“揚眉吐氣”,多麼的六親不認。齊王一看這架勢,自度不得脫罪,於是自殺。漢武帝撤銷齊國。

其實,在“報效”自己的祖國之前,主父偃早就開始了復仇之路,當年那個讓他同樣受盡屈辱的燕國,早就由於主父偃告發,而遭殃了。

當齊王自殺的消息,傳播開來以後,趙王坐不住了。因爲當年侮辱主父偃的諸侯國,就那麼幾個,扳着指頭算,也該輪到自己了。

於是,趙王趁着主父偃不在京師的時機,向漢武帝上書告發,主父偃“收受賄賂、殘害皇族”。這時候,恰好齊王自殺的消息傳到了京師。於是,主父偃被下獄治罪。

剛開始的時候,漢武帝並沒有想着要殺了主父偃,畢竟漢武帝還算是個愛才的君主。可是,後來御史大夫公孫弘進言道:“齊王自殺,陛下您得到了齊國的土地。主父偃是這件事的直接操作者,不殺他,無法向天下人交代!”於是,主父偃被誅滅三族。

結語:作爲中國歷史上最爲出色的陽謀大師,主父偃本可以憑藉“推恩令”一策,就名垂千古!怎奈他早年的經歷對其性格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功成名就之後的他,瘋狂斂財、睚眥必報,雖然他也意識到了,這樣做的不妥之處(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但是,他還是一意孤行。因爲他覺得:轟轟烈烈的活一場,纔不枉此生(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