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主父偃下場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主父偃被殺的時候,估計滿朝官員多少有點吃驚。這位俸祿只有比千石的太中大夫,雖然職位不高,但實際權勢蓋過三公,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朝中大事,漢武帝不去找丞相商議,而是找主父偃。

當初,主父偃一封奏疏達到漢武帝案前,早上到,晚上他就得到漢武帝召見。一番詳談後,漢武帝感慨相見太晚,立刻任命他爲謁者,一年四遷,官至太中大夫。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憑一封奏疏就鹹魚翻身,看來主父偃肚子裏有貨。有兩件重要的大事,跟主父偃的建議有關,第一件事是遷徙全國豪強落戶茂陵邑。

茂陵是漢武帝的陵寢,西漢自高祖劉邦起,就有在皇陵周邊建陵邑,遷徙全國富戶充實陵邑的制度。主父偃建議:“天下豪傑併兼之家,亂衆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滑。”

主父偃的建議跟慣例略有不同,他瞄準的目標是豪強大戶。豪強一直是令西漢朝廷頭疼的羣體,漢武帝在位期間,就多次打擊豪強勢力,可是豪強就像野草,風頭一過,又野蠻生長。主父偃的強行搬家計劃,很得漢武帝賞識。

第二個建議讓主父偃名垂青史——推恩令。所謂推恩令,就是打破嫡長子繼承製的規矩,給諸侯王的所有兄弟和庶子們都加以分封,皇恩沐浴每一位劉氏子弟。

這個建議表面看起來一副欠揍的模樣,西漢初年,爲了解除諸侯王的威脅,已經鬧出了“七國之亂”,怎麼還能繼續“推恩”?

其實主父偃的這個“推恩令”,核心在於“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做法就是把諸侯王的封地,強行切割成若干份,分給一窩一窩的劉家後人,封地越割越小,當那些諸侯王被割成“海蜇頭”後,再也無力對抗中央。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第2張

原來是拿別人家的私產康概,不掏自己的腰包,反而落得“推恩”的美名。等這些“海蜇頭”碎得慘不忍睹時,漢武帝再抄起大網,把他們一網打盡,他們連反抗的聲響都發不出來。

漢武帝一朝過後,西漢宗室子弟乖順得比綿羊都可愛,“推恩令”功不可沒!

難怪漢武帝那麼喜歡主父偃。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漢武帝翻臉,誅滅了主父偃三族呢?

第一個原因,主父偃太貪,大肆受賄索賄。因爲在漢武帝跟前走紅,諸侯王和大臣們紛紛獻媚,金銀財寶不斷流入他的府中,一年時間,他收受賄金達千金(一千斤黃金)。

連身邊的人都看不下去,提醒他別太專橫放肆,主父偃竟然如是回答:

“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爲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

我困厄一輩子,受盡苦難,大丈夫要麼獲“五鼎食”的榮耀,要麼就下五鼎被烹殺,我的未來不多了,所以必須要倒行逆施!倒行逆施這個成語,就從他這裏來的。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第3張

能給自己定下這麼一個行爲準則的人,做事的方式有多極端,攫取利益的貪婪有多粗俗,就都不難理解了。

有一天,他聽說有個叫徐甲的內官,替王太后去齊國保媒,想將自己的外孫女嫁給齊王劉次昌爲後。主父偃靈機一動,找到徐甲,請他幫忙將自己的女兒,順便一併送入齊王宮中爲妃。

嫁女兒也想搞夾帶,主父偃的專營心思,爲自己打開了通往地獄的門!

徐甲到齊國,找到齊王太后商議婚事,結果齊太后大怒,根本沒給王太后面子,直接把徐甲哄走了。原來,齊太后有私心,她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自己的兒子劉次昌。假如接受了王太后的外孫女,自己的侄女不得降爲妃?

徐甲的差事泡湯了,自然主父偃的夾帶沒成功。主角王太后倒沒說什麼,配角主父偃卻不幹了:好你個齊王,竟然不給我面子,你等着!

主父偃得到齊王的一個花邊消息:跟親姐姐亂倫!於是主父偃向漢武帝進諫:齊國這地方太重要了,富過長安,非皇帝的至親不應該封在那裏。如今的齊王,血緣關係跟你很遠了,又聽說有淫亂事件,您讓我去整頓整頓。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第4張

漢武帝一聽,好啊,去吧,就去齊國當相國,順便調查調查。

主父偃掐着聖旨,到了齊國施展雷霆手段,很快把齊王亂倫事件調查得水落石出。面對咄咄逼人的主父偃,劉次昌一咬牙自殺了。因爲劉次昌無後,齊國被廢,改爲郡縣,收歸中央直屬。

出趟差,不光報了私仇,還替皇帝收回一個富得流油的齊郡。主父偃志滿意得,正做着飛黃騰達的美夢時,一道枷鎖套上了他的脖子。

原來,以趙王劉彭祖爲首的劉氏宗室子弟們,聯手把主父偃告了,罪名兩條,收受賄賂和逼死齊王。

齊王的死,讓漢武帝既高興又被動,高興的是齊國落到自己口袋了,被動的是諸侯們集體反抗了,不能不管。爲了安撫宗室子弟們,漢武帝下令逮捕審訊主父偃。

面對指控,主父偃承認了自己的受賄行爲,但是拒不承認逼死齊王。漢武帝也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準備給主父偃一點處罰就了事。御史大夫公孫弘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他提醒漢武帝,齊王的死,你不殺了主父偃,沒法跟宗室子弟們交代。

公孫弘這話的分量很重,他其實在提醒漢武帝,你已經多次損害諸侯們的利益,他們敢怒不敢言,如今這把火你要是不讓他們撒出去,恐怕會釀成大禍!趁着他們把矛頭對準了主父偃,趕緊舍了他自保吧!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第5張

於是,主父偃被滅三族!

很顯然,主父偃雖有罪,但是罪不至死,滅三族更是赤裸裸的大冤案。問題是,宗室子弟們爲何咬住主父偃不放?朝中的大臣們,爲何明知是冤案,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替主父偃說話?更讓人心寒的是,主父偃一死,他的數千門客一鬨而散,只有一個叫孔車的人,幫他收斂了屍體。

世道寒涼固然可惡,可是主父偃經年積累的“倒行逆施”之舉,纔是悲劇的根!

趙王劉彭祖爲何要把主父偃往死裏咬?因爲主父偃遊歷燕國期間,不受燕王劉定國厚待,結果他狀告劉定國亂倫,導致劉定國自殺滅國。同樣,劉彭祖的兒子也存在亂倫行爲,主父偃在趙國遊學,也受到了劉彭祖的冷遇。劉彭祖實在害怕,自己會成爲第二個劉定國、劉次昌!

朝中的大臣們不光不會去救主父偃,恐怕巴不得他早點死,因爲這個傢伙太專橫,太貪婪,經常在漢武帝面前詆譭同僚,賄金就是這麼來的(大臣皆畏其口,賄遺累千金)。

主父偃還曾經幹過一件事,差點讓一代鴻儒董仲舒蒙難。有一天他去董仲舒家裏做客,董仲舒正在寫一篇奏章,大概是借天災說漢武帝失政的地方。主父偃趁董仲舒不留意,偷走了奏章,送給漢武帝。漢武帝勃然大怒,差點殺了董仲舒。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第6張

這太可怕了,主父偃幾乎做到了逮誰咬誰,六親不認。漢武帝要的就是他的這個勁,我們仔細分析主父偃給漢武帝的建議,推恩令咬宗室諸侯,遷徙令咬豪強士族,閒暇咬同僚,如同一頭發了瘋的動物!

主父偃回到家鄉齊國的時候,還曾經做出過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散金斷交。

聽說主父偃榮歸故里,家鄉的親朋故舊夾道相迎,有人甚至跑出千里之外相迎。主父偃一聲不吭,將所有人召集在一起,說:

“始吾貧時,昆弟不我衣食,賓客不我內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吾與諸君絕矣,毋復入偃之門!”

你們這羣勢利眼,從此咱們斷交,拿着金子滾吧,他撒下五百金,將這羣人全部轟走。

主父偃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經歷,以至於他做事如此極端,如此絕情?說起來,也真讓人心酸。

主父偃出身貧寒,在家鄉遊學期間,就遭遇當地書生們的集體排擠,甚至連他的父母和兄弟都不認他。要錢沒錢,要溫暖沒溫暖,主父偃在家鄉實在呆不下去了,就北上燕趙之地碰運氣。可是結果依然一樣,他到哪裏,哪裏的書生們都排擠他,弄得生活異常窘迫潦倒。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第7張

無奈之下,他只好再次流浪到關中。這一次,他得到了衛青的賞識,衛青多次向漢武帝推薦他,可是始終沒有得到漢武帝詔見。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主父偃輾轉王公大臣門下當食客,可是他到哪裏,哪裏的食客們都討厭他。

當所能投靠的門路都用盡了後,主父偃窘迫到幾乎流落街頭。最後一咬牙,冒險給漢武帝寫了一道奏疏,也不知道託誰的門路,居然送到了漢武帝手中。

回顧自己的經歷,主父偃說自己“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嚐盡了人間的寒涼。結果,把自己熬成了一個心理極度扭曲的患者。

從少年時代起,人見人嫌,甚至連父母兄弟都不相認,主父偃難道是天生的惡魔?當然不是,從主父偃的生平裏,我們發現一個細節:

“主父偃者,齊臨菑人也。學長短縱橫之術,晚乃學易、春秋、百家言。”

主父偃自幼學習縱橫術,很晚之後又改學儒家及百家之學。西漢早年,還未確立儒家思想治國的理念,所以百家之學紛雜,尤其是黃老之學一度獨佔鰲頭,法家之學緊隨其後。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第8張

主父偃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以縱橫學入門,後來又把自己弄成了“大雜燴”,尤其是對縱橫學的入門,恐怕是造成他一生悲劇的始發端。

縱橫家是戰國鬼谷子創立的一門學派,它培養的是一羣呈口舌之能,遊說於諸侯之間的謀士,代表性的人物有蘇秦、張儀、公孫衍、陳珍等,其中蘇秦、張儀就是鬼谷子的學生。

既然如此,主父偃選擇縱橫學,怎麼就誤入歧途了呢?原因有二。

其一,到西漢時期,縱橫學說已經式微,不適應時代的要求了

縱橫家的興盛時期,正是戰國烽火連天,諸侯國國際關係風雲變幻之際。那時候,各國都需要傑出的縱橫家,遊說他國與本國結盟,共同對付敵國。由於七國關係複雜,所謂的聯盟又往往靠不住,所以又需要縱橫家不斷穿梭期間,維護脆弱的關係網。

那段縱橫家最美好的時光,創下了蘇秦一人佩戴六國相印,張儀、公孫衍“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神話。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第9張

主父偃卻“生不逢時”,西漢已經是大一統帝國,縱橫家早已經成了過去時,劉姓諸侯國,遠不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了。主父偃選擇了一個衰微的行業,註定路難行。他還不死心,一路北上燕、趙、中山,希望找回縱橫家的春天,實在是緣木求魚。

其二,縱橫學說把握不好,很容易墮落“詐諼”之器

對縱橫學說,歷來就存在很大爭議。由於縱橫家的基本手段是,“動以利害、巧辭服人、謀詐用”,只論目的,不限制手段,所以,導致各種欺詐、矇騙層出不窮。

比如張儀使楚,許楚懷王六百里地,誘惑楚國與齊國斷交,結果,該兌現承諾時,六百里變成了六裏,讓貪心的楚懷王氣急攻心,又接連犯下一系列錯誤。

這種欺詐手段,用在敵我雙方未嘗不可,可是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變成“壞人”的工具。所以,劉歆說:“(縱橫術)及邪人爲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主父偃恰恰墮落其中!

主父偃身爲漢武帝的寵臣 最後爲什麼會落到被滅三族的下場 第10張

他能一次面試就讓漢武帝傾心,說明他的縱橫學水平相當了得。後來“大臣皆畏其口”,說明主父偃的這張嘴,毒性很大!

主父偃爲何早年“萬人嫌”,走到哪裏都令人討厭,連父親兄弟都不相認?這隻能說明他爲人過於刻薄狠毒。一位少年讀書郎,沒有複雜的利益關係,哪裏來的刻薄狠毒基因?縱橫術讓他劍走偏鋒,學得一口辯才,卻用來時時攻擊身邊的人!

漢武帝一朝,人才輩出,羣星燦爛,主父偃算是最獨特的一個。他在漢武帝身邊一共不到兩年時間,憑一封奏疏改變命運,又憑藉個人才華,迅速獲寵。然而縱橫術給他早年帶來的過多磨難,和心理扭曲,導致他親手把自己推向毀滅,可惜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