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末時期的農民生活過的好不好 清軍入關只能說是幸事

明末時期的農民生活過的好不好 清軍入關只能說是幸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明末農民生活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明末時期的農民生活過的好不好 清軍入關只能說是幸事

幾百年了,漢人一直對滿清的這段歷史充滿偏見,當然,滿清時期確實也有不少政策措施是針對漢人的,但總體上而言,滿清取締腐朽的明王朝,還算是歷史的進步,特別是對於苦難中的多數農民來說,滿清的統治對他們來說算是幸事。明朝雖然前期朱元璋懲治腐敗力度很大,但是沒能夠避明朝末期的根深蒂固的腐敗。崇禎皇帝似乎很想要有作爲,歷史上,史學家認爲這一時期“君非亡國之君,而臣皆亡國之臣”,可見明朝的滅亡與北宋不盡相同,從《水滸傳》看來,北宋的腐朽是君臣合力造成的,可謂是君是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

明末農民的現狀

做農民,明朝末年的農民是最艱難的。明王朝在崇禎接手的時候,本來就是一個爛攤子,再加上崇禎皇帝自己也能力不足,極希望改變現狀卻總是改變不了。正好遇上天災不斷,乾旱和蝗災幾乎年年重演,農民苦不堪言,不是被餓死,就是起來反抗,成爲流寇。李自成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脫穎而出的。

明末時期的農民生活過的好不好 清軍入關只能說是幸事 第2張

李自成是這時期的典型的農民起義軍首領,爲什麼李自成輕輕一呼,就那麼多人紛紛響應,來反抗明王朝呢?對很多農民來說,不反抗就意味着死亡。當時的農民,餓殍遍野,易子而食,生下孩子養不活,就丟棄在外面被人撿走吃掉。很多人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就和別人換孩子吃,這是常有的事。當時,陝北一帶大旱,更兼蝗災,顆粒無收,農民本就生活艱難,只好蓬草、吃樹葉、樹皮、草根,後來植物吃完了,就只好吃陰暗潮溼的土地上泛起來的一種白色的鹽鹼土或者石頭。時間一久,土石無法消化,並且在肚子裏下墜,人很快就死掉了。這樣的日子,誰不願意跟着去造反,反正是一死,弄好了還可以混口飯吃,所以,李自成才喊出口號,大批飢餓的難免就跑來入夥了。

明末時期的農民生活過的好不好 清軍入關只能說是幸事 第3張

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不是亡國之君嗎?是的,他上位以後,確實做了不少勵精圖治的事。特別是才上位,就當機立斷,處死了大宦官魏忠賢,剷除了魏忠賢的實力,做了第一件讓人拍手稱快的事。但是,崇禎皇帝其實也很有問題,《罪己詔》倒是沒少下,可以只見他承認錯誤,就是不見他改正,朝政還是沿着舊事的老路繼續滑坡,甚至滑得更快。

明末時期的農民生活過的好不好 清軍入關只能說是幸事 第4張

崇禎皇帝最大的特點是好疑忌,喜殺人。他在位十七年,幾乎年年在殺人,一直在猜忌人。《罪己詔》中說得極好,對自己的錯誤認識很到位,但就是沒有整改措施。李自成打進來了,崇禎皇帝驚慌失措,號召大臣捐款抗賊,大臣們個個喊窮,沒有捐到多少錢。等李自成拿下北京城,發現大臣們家中有的是錢,而最有錢的,竟然是崇禎皇帝自己。不知道崇禎皇帝私藏了這麼多錢想幹什麼,國家都快要亡了,還不及時拿出來抗賊,自己卻跑到山上上吊去了,還悲痛地說: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明末時期的農民生活過的好不好 清軍入關只能說是幸事 第5張

總結

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十七年不能算是很短的時間,可是除了除掉魏忠賢等宦官勢力之外,崇禎皇帝的作爲幾乎屈指可數。固然,明朝的腐朽已經根深蒂固,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徹底挽救明王朝難度自然是很大。但是皇帝如果真的如自己在《罪己詔》中,說的一樣,改正自己的錯誤,勵精圖治,十七年歲月也足以挽救一個風雨飄搖的王朝。六次下《罪己詔》,可惜每一次都停留在了知“罪”而不改上,就像是很多的小學生,每次都能夠勇敢給老師承認錯誤,但是卻決不改正。本質上來說,其實還是沒有真正意識到錯誤,沒有真正反省自己。臨死的時候,他還在大呼:

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

看來他確實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說明一個個的《罪己詔》,都恐怕是別人代筆所寫,雖然崇禎皇帝自己肯定是同意了文章的內容,但是沒有親自書寫,所以印象不深刻,因此看自己的《罪己詔》,就和看別人的故事一樣,沒能引起足夠重視。

明末時期的農民生活過的好不好 清軍入關只能說是幸事 第6張

而對於老百姓來說,不能過好日子的朝代就是最壞的時代,清軍的入關,對他們來說,還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