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胡惟庸被殺到底冤不冤 看看他的行爲一清二楚了

胡惟庸被殺到底冤不冤 看看他的行爲一清二楚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胡惟庸案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胡惟庸被殺到底冤不冤 看看他的行爲一清二楚了

“胡惟庸黨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前後株連達十餘年之久,誅殺了三萬餘人。

被殺的三萬人中,肯定含有被冤殺的。

畢竟,對統治者來說,在對待謀反大案上,大多會抱着“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濫殺思想。

但是,案中首要人物胡惟庸到底冤不冤呢?

我們可以通過史實來作出判斷。

胡惟庸是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早年曾在元朝政府做過小官,於龍鳳元年(1355年)到和州投奔朱元璋,成爲了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

注意,胡惟庸的籍貫——濠州定遠(今屬安徽),朱元璋打天下時賴以依靠的淮西勳貴集團的首腦人物李善長,也是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

胡惟庸本人是很有才幹的,這一點,不用懷疑。

但胡惟庸的官場品質不是很好,比如說,投機、鑽營、結黨謀私。

胡惟庸被殺到底冤不冤 看看他的行爲一清二楚了 第2張

胡惟庸投奔朱元璋之初,只是擔任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之類小官職,也沒多少機會接觸朱元璋。

所以,當他知道朱元璋座前紅人李善長是自己的同鄉後,立刻把李善長當成了自己在官場升遷的起跳板。

他於吳元年(1367年)給時爲左相國的李善長孝敬了三百兩黃金,順利攀附上了李善長,並結下了“深厚”交情。

胡惟庸作爲一個地方官員,薪水有限,這三百兩黃金肯定是刮取自民脂民膏,裏面不知飽含了多少民間苦難的淚水和無言的控訴。

胡惟庸不管,憑這三百兩黃金,他在這一年得到了李善長的薦舉,被召爲太常少卿,進本寺卿,華麗轉身,成爲了一名中央機構的官員。

來到朱元璋身邊,胡惟庸自覺奮進,處處小心謹慎,步步博取朱元璋的歡心,大獲朱元璋好感,於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

當然,胡惟庸也沒有放棄李善長這棵大樹,他設法將自己的侄女嫁給李善長的侄子李佑,,和李善長結成了親戚。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李善長因病退休,朱元璋準備以山西陽曲人、御史中丞楊憲爲相。

胡惟庸心急火燎地對李善長說:“楊憲爲相,我等淮人不得爲大官矣。”

於是,在李善長的斡旋下,出任右丞相的是汪廣洋,而胡惟庸爲右丞。

胡惟庸被殺到底冤不冤 看看他的行爲一清二楚了 第3張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李善長從中操作,汪廣洋被貶爲廣東行省參政,胡惟庸先以右丞身份獨專中書省事,於當年七月正式升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勢,胡惟庸開始拉幫結派、打擊異己了。

胡惟庸除了擁有李善長這個大同鄉外,還有另一個名氣同樣大的大同鄉——徐達。

他多次試圖結好徐達。

但徐達鄙薄他的爲人,未予理睬。

俗話說,君子可以結怨,小人不可開罪。

胡惟庸因此恨上了徐達,派人賄賂徐達的守門人福壽,想設計陷害徐達。

哪料,福壽是個正直的人,不但不接受賄賂,反而向徐達揭發了此事。

徐達因此提醒和告誡朱元璋,說胡惟庸此人不可以託以重任,託重任必定會壞事。

胡惟庸雖然拉攏不到徐達,但並不妨礙他拉攏其他淮西官員。

在他的“拉起一片,打倒一片”的操作下,淮西勳貴集團良莠不齊,但比李善長時代更加壯大。

說起來,胡惟庸在很多次拉鄉黨過程中,直接就是在和朱元璋作對。

比如,有些淮西武將違法亂紀,受到朱元璋的懲處,胡惟庸卻走曲線路線,將他們升遷,結爲死黨。

其中的濠州人、吉安侯陸仲亨自陝西返回京城,擅用驛馬。朱元璋責罵他說:“中原在戰亂之後,人民剛剛復業,驛站戶買馬非常艱難。如果大家都像你這樣,人民就是將子女全部賣掉,也不能供給。”責令他到代縣捕盜賊。

胡惟庸被殺到底冤不冤 看看他的行爲一清二楚了 第4張

五河人、平涼侯費聚奉命撫治蘇州軍民,沉溺酒色,朱元璋大怒,責令他往西北去招降蒙古部落。

這樣的兩個不法之徒,胡惟庸卻主動向他們示好,將他們招致麾下。

即使是非淮西籍的臣僚,只要有利於己,胡惟庸也設法把他們拉入自己的陣營。

高郵人汪廣洋在胡惟庸升爲左丞相的同時,也恢復了右丞相的官職,位居胡惟庸之下。胡惟庸對他非常重視,極力拉攏,最終結爲同黨。

湖廣茶陵人陳寧,主動依附胡惟庸,得升御史中丞,後升任右御史大夫、左御史大夫,成爲了胡黨核心骨幹。

同在御史臺共事的中丞塗節,就是被陳寧拉入夥的。

對於不肯附己的非淮西人,胡惟庸則極力加以排擠和打擊。

胡惟庸被殺到底冤不冤 看看他的行爲一清二楚了 第5張

江西金溪人吳伯宗洪武四年廷試第一,中進士,朱元璋特賜袍笏,授禮部員外郎。胡惟庸對他拉攏不得,便找藉口將之謫居鳳陽。

胡惟庸的政治黨派日益壯大,就越加驕橫跋扈了。

他擅自決定官員人等的生殺升降,先於朱元璋之前閱內外諸司奏章,凡對己不利者,輒匿不上報。各地喜好鑽營、熱衷仕進之徒與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送金帛、名馬、玩物不可勝數。

不用說,胡惟庸行爲已經突破了當時禮法制度的底線

本來,朱元璋也有着濃厚的鄉土觀念,他主要依靠淮西將臣打下了江山,還想依靠淮西將臣治天下。

但是,理政日久,他的觀念發生了轉變,覺得治天下還須用天下人,開始從倚重淮西鄉黨逐步轉向任用五湖四海之能士。

另外,朱元璋從元亡的教訓中,深感臣下權力太大,會導致元末“宰相專權”、“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於是思謀改革國家機構,以便擴張皇權,強化專制集權。

洪武九年六月開始,朱元璋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限制和削弱中書省的權力。當年閏九月,令取消中書省的平章政事和參知政事。十一年三月,又下令地方奏事不用經過中書省,徹底切斷中書省與中央六部和地方諸司的聯繫,使中書省變成一個空架子。

不難看出,下一步便是撤銷中書省了。

胡惟庸被殺到底冤不冤 看看他的行爲一清二楚了 第6張

按理說,在“家天下”時代,整個大明王朝都是屬於朱元璋的,朱元璋愛這麼玩那也無可厚非。

但胡惟庸接受不了。

胡惟庸認爲,一旦中書省被撤銷,丞相的官職也將被廢除,則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切也就都將盡付東流。

這種情況下,他開始與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密謀造反。他除了讓陸仲亨、費聚在外地召集軍馬等候命令,還讓都督毛驤密結亡命之徒。問題最嚴重的是,他還陳寧一起將大都督府掌管的軍隊冊籍弄到中書省查閱,爲調動軍隊做準備。

但是,胡惟庸的陰謀在緊鑼密鼓的過程中出了差漏:洪武十二年九月,占城使臣陽須文旦入明朝貢,中書省未及時引見,被值門內使告發。朱元璋通過查處此事,發現了胡惟庸謀反陰謀,於是大興黨獄,將之一網打盡,加強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

胡惟庸被殺到底冤不冤 看看他的行爲一清二楚了 第7張

可以說,胡惟庸黨案是明初皇權與相權矛盾衝突的產物,不論是朱元璋還是張元璋、李元璋,對於胡惟庸黨夥,都只能是殺無赦,而不可能別的選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