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季札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我們都知道,從吳王壽夢的元年開始,就有吳王出使之說——“朝周、適楚、觀諸侯禮樂”。魯成公時,吳王曾與中原諸侯會於鍾離,此時他對周公“禮樂”十分感興趣,便有感而發,說明自己仰慕中原的“禮樂”之道。

這僅僅是表象而已,吳王壽夢更加嚮往的,其實是中原諸侯國的強盛。季札身爲吳王壽夢的兒子,必然明白父親的心思,因此對“禮樂”勤加學習,並立下了振興吳國的志向。

吳王壽夢特別看重季札,認爲他能夠將吳國推向時代發展的潮流之中,而非只是安於“蠻夷之地”被稱爲“蠻夷之邦”。對於季札來說,他學習的良機,就在晉國申公巫臣入吳時。

申公巫臣不僅帶來了晉國先進的軍事理念和軍事物資方面的協助,而且在晉、吳兩國頻繁來往之下,先進的文化理念也勢必會被帶入到吳國之內,最終使吳國本身相對低下的文化水準,有了質的飛躍。

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申公巫臣還把自己的兒子狐庸留在吳國作“行人”,季札也能就中原之事,多向其請教。從“申公巫臣入吳”到“季札出使”,總共歷經了四十年,這四十年正好是季札成長的黃金時期。可以說,季札身爲吳王的後代,他從申公巫臣入吳開始,就對中原文化產生了興趣。他從小就耳濡目染,所學的知識最終成就了季札出使列國的功勞。

《左傳》雲:“吳子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遂聘於晉,以觀諸侯。”

這是第二次季札出使的記載。與之前第一次出使列國,相隔將近三十年。此時是吳王僚執政的時期,吳、楚兩國之間戰爭,關乎吳國的興衰。吳王僚看重季札,讓他二次出使,欲再次收攏諸侯之心。

此時也是楚昭王元年,正值楚國喪期。吳王僚便在發動攻楚之戰前,派季札出使中原各國,觀察諸侯的動靜,或許季札要再走一回之前的路線。

季札第一次出使的路線爲:從吳國出發,先到魯國都城曲阜,再到臨淄;由臨淄至鄭都——今新鄭,然後北行到衛都帝丘——今濮陽,再由帝丘經戚邑至晉。季札去程和回程,都以徐國作爲交通要道。

這是在吳國主動外交的策略之下,季札爲吳國和中原交流所打通的道路。在狐庸之時,吳國只能聯絡到晉國和魯國。但是,季札的全新路線增加了很多能夠與吳國溝通和交流的國家,再加上季札的文化修養很高,所以他曾經爲吳國贏得了不錯的名聲。季札之前的出使行動,是相當有功勞的,因此他被封在州來,故他也被稱爲“延州來季子”。

吳王僚派季札再次出使,也足見他對季札是非常信任的。

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第2張

諸侯會盟

季札在吳國國內、國外都是明星,但是他對君位的謙讓,也令公子光蠢蠢欲動,最終吳王僚被公子光暗殺。公子光趁着季札離開吳國,兵、將也在外的時機,派專諸刺殺吳王僚之後,便即位爲吳王闔閭。

季札回國後見事已至此,並沒有責備公子光,而是讓公子光順利即位。季札不與之爭,也不欲爭。實際上,對於季札來說,此刻最好餓選擇,其實也是居於幕後、安於平淡。如若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吳王闔閭連吳王僚都可殺害,又何懼一叔父?

季札一直到晚年,都能憑藉其信譽解救吳國的危機。不僅如此,他還能憑一己之力救援同盟。

《左傳》雲:“冬,楚子期伐陳。吳延州來季子救陳……民乃退。”

此時,季札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了,他仍然還要領兵出征,亦可見此時吳國國勢之弱,吳國最後還要借季札賣老命才能辭退楚人,解救同盟陳國。《上博簡》中有一篇殘缺的告勞之辭,追述了吳國的尊王功績,其中就包括“吳走陳”,這也證明季札“救陳”的行爲,是正義之舉。

晉楚爭霸

我們都知道,吳國初期的外交活動主要是被邀請會盟。也就是說,在季札出使之前,吳國都是“被動外交”。自申公巫臣入吳以後,晉國的拉攏打破了吳、楚聯盟,吳王壽夢也樂見其成。吳國自討伐郯國一戰成名之後,備受中原諸侯的關注。季札爲了使吳國戰力和文化與時俱進,改變了之前“被動外交”的局面,主動出使到徐、魯、齊、鄭、衛、晉,併成功獲得了中原諸侯的敬重。

以至於吳、楚相爭時,楚國孤軍奮戰,沒有任何諸侯伸出援手。即使秦國出兵,也只是有感於申包胥的求情,而非主動出兵,由此可見季札的主動出使之功。

吳國有季札奠定的外交基礎,和吳王闔閭等人的努力開拓,最終在“柏舉之戰”中成功攻入楚國郢都,也有了之後吳王夫差即位,在“黃池之盟”中成爲盟主。可惜的是,因吳王夫差的個人作爲惹得諸侯不悅,在越國假意討好和魯國不誠心依附的情況下,最終變成了——看似衆星拱月,實際上衆叛親離的局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