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奈何吳王壽夢的四個兒子不願繼承王位,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祕密?

奈何吳王壽夢的四個兒子不願繼承王位,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祕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奈何吳王壽夢的四個兒子不願繼承王位,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祕密?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奈何吳王壽夢的四個兒子不願繼承王位,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祕密?

奔馳於道

公元前561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在吳國都城的王宮中,吳王壽夢躺在寢宮中的病榻上望着身邊的王子和朝臣們,目光落在小兒子季扎的身上。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嫡長子是諸樊,老二是餘祭,老三是夷昧,老四就是季扎,在春秋戰國時代關於公族之家權力爭奪的戰爭數不勝數,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而兄弟相殘更是數不勝數,春秋霸主如齊桓公、晉文公也不能例外。而吳王壽夢的這四個兒子,數年之間相親相敬,從諸樊到餘祭再到夷昧先後爲君,而最受吳王壽夢和公族子弟們所推崇的儲君人選季扎卻沒有成爲吳國君主,其間到底隱藏着怎樣的機密呢?

在吳王壽夢駕崩的這個深秋夜晚,吳王壽夢從枕頭的背後顫顫巍巍的拿出一紙詔書,這份詔書對吳國的未來至關重要。《史記》載:“欲立之,季札讓不可,於是乃立長子諸樊,攝行事當國。”對於四個王子,還是朝臣們來說,大家都心知肚明,季紮成爲吳國君主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季扎出生在吳國王族之家,這個時期的吳國正在努力的引進中原禮樂文化,尤其是在晉國人的軍事和經濟扶持中,吳國儼然已經具備與近鄰即強大的楚國對戰的實力,在吳王壽夢的執政期間,吳國就數度與楚國進行交戰,《左傳》記載:“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

奈何吳王壽夢的四個兒子不願繼承王位,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祕密? 第2張

宮廷之政

地處江南,物產豐富,面臨着晉楚稱霸戰爭的疲憊期,又有一個賢明的君主,加上中原強國晉國的扶持,吳國的崛起本身就具備天時地利。《左傳》載:“巫臣請使於吳……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這即是說在吳王壽夢之前的吳國本身還是附庸於楚國,而吳國受到晉國的扶持,無非就是晉國希望依託吳國的崛起以牽制楚人力量,很大程度上看來吳王壽夢的一生,大多數時候就是在跟楚國開展攻防戰爭。而晉人所帶來的中原文化,已經在吳國落地生根,吳王壽夢的四個兒子都可能基本接受了中原文化,而小兒子季扎受到的影響最深。

中原人的禮樂法章中最爲重要的就是嫡長子繼承製,顯然季扎對此非常認同,纔有所謂“讓不可”的決定,這是季扎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重大變故,他拒絕了成爲吳國最大權力人物的機會。而這種坦誠和對禮制的尊崇更是讓吳國公族子弟們充滿好感,即便是嫡長子諸樊也認爲四弟是真正的賢人,具有上古遺風,如果能夠讓四弟執政吳國,吳國當會傳承壽夢的宏圖偉業。《史記》載:“王諸樊元年,諸樊已除喪,讓位季札……吳人固立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舍之”,不管是吳國的攝政之王,還是吳國的百姓們,都希望季扎能夠繼承大統,可是這位季先生固執己見,甚至以出奔的方式斷然拒絕國君之位。

奈何吳王壽夢的四個兒子不願繼承王位,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祕密? 第3張

戰場之殺

吳王諸樊在位期間,繼承壽夢之命,多年與楚國爲戰。但是在諸樊的心中仍然沒有放棄擁立四弟爲君的願望,《史記》載:“有命授弟餘祭,欲傳以次,必致國於季札而止,以稱先王壽夢之意,且嘉季札之義,兄弟皆欲致國,令以漸至焉”,這幾個兄弟真的是實實在在的相親相愛,爲尊奉君父之意,竟然想在吳國推行兄終弟及的模式,就是讓四兄弟先後即位,其意圖就在於只要季扎活得夠長,吳王的位置終歸會傳到其身上。這件事情可謂是春秋戰國時代最爲離奇的公族之事。所以等到三弟夷昧就要死掉的時候,夷昧對身邊的公族子弟和朝臣們重申父兄之命,要求季扎繼承王位。

即便是吳人也會認爲,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吳王壽夢的三個兒子都相繼爲君相繼去世,而自吳王壽夢的四代國君都奉季扎爲吳王,而季扎卻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不願意接受這份重大的責任,這實在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吳人們應是認爲,在夷昧死掉以後,季扎應該沒有任何理由拒絕王位。可是史書中說的是“季札讓,逃去”,季扎再一次逃亡到了吳國的邊境,在季扎的觀念中或許已經徹底認定吳國既然要學習中原文化,要完全成爲跟中原諸侯列國有着同等地位的諸侯強國,就必然也要推行中原人所推崇的嫡長子繼承製。吳人終於沒有辦法,“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則王餘眛後立。今卒,其子當代。”吳王僚遂是即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