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季子是誰 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個怎樣的人

季子是誰 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季子,即季札。姓姬,是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人們稱他爲“公子札” , 是一位與焦溪歷史淵源有關的古代賢人。因爲他的封地在延陵,所以又被人們稱爲延陵季子。  

季子是誰 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個怎樣的人

季子不僅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有遠見卓識,還極重信義。是當時的賢者。季札的父親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其中以他德行最好,極受人愛戴。壽夢一直想把王位傳給季子,但季子都堅決推辭不受,一定要將王位讓給兄長。壽夢無奈只好留遺言說要讓他們兄弟相沿,承襲王位。季子便躲藏在山水之間種田,直到長兄死後,又有人推他作皇帝。他一心遵循禮法,固辭不受,遠遁山林。讓位與兄長的兒子。

季子的外交能力十分出衆,對音樂的鑑賞評論能力也十分卓越。有一次他代表吳國出使魯國,在魯國季札聽到了周樂,他不僅欣賞的了音樂,還能理解其中的含義,讓衆人都十分驚奇。衆人不解,他便將聽到的音樂中所蘊含的道理一一講解給衆人聽。口才、參悟能力令衆人心折。並藉此機會,傳達了吳國與諸國友好往來的心願,使諸國同好吳國。

季子去世之後,葬於江陰申浦,墓前有傳說是孔子親筆所書的十字篆文碑,碑文是:“嗚呼有吳延陵季子之墓”,史稱十字碑。現如今,每年都有許多同袍身着漢服在季子墓前祭奠季子。

季子廣交賢士,爲當時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並且他的品德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季子掛劍臺

位於徐州泉山區雲龍山的山麓之上有一塊巨大的青石碑,石碑的中間刻着“掛劍臺”三個字,碑的兩邊亦刻着一副對聯,上聯是“延陵季子兮不忘故”,下聯是“脫千金劍兮掛丘墓”,這便是著名的季子掛劍臺,是徐州著名的名勝古蹟。  

季子是誰 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個怎樣的人 第2張

季子,名札,春秋時代吳國人,爲吳王壽夢之子,因封地於延陵,又稱延陵季子,其人品德高尚,才學淵博,富有遠見,結交當世有能之士,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吳王餘祭四年的春天,派遣季子由魯國開始出訪各國,季子在出訪途中路過徐國,受到徐國公的熱情接待,國君當時看到了季子掛於腰間的佩劍,見寶劍精美絕倫,甚是喜愛,但是又不好意思開口說,便作罷,季子卻把一切看在眼裏,就在心裏暗暗做了決定,等出訪其他國家的任務完成後就回來吧寶劍贈與徐國公。

可是,世事無常,等到秋天的時候,季子出訪他國回到徐國時,徐國君已經薨世了,就葬在徐國都城的郊外,季子心有惋惜,當即解下佩劍送與徐國現任國君,現任國君不敢受之,季子便又來到了徐國國君的墓前將那把佩劍掛在了墓前的一棵樹上,季子的隨從感到疑惑不解。

季子解釋說道,“我當時雖然沒有與國君做任何允諾,但是我的內心已經暗暗做了決定要把寶劍送給國君,雖然現在他已經去世了,可是我還在,我內心所做的承諾也還在,便是要守信於國君,這便是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

徐國子民聽說後,紛紛作詩歌讚賞他。

  延陵季子出遊

延陵季子有一日外出去觀光游水,沿路欣賞美景走了許久,走着走着卻在旅行的途中看見路上有別人丟失的金子。季子看着金子,在撿起與不撿起之間糾結了好一番,撿起好像有失他的身份,不撿這麼一塊金子又有些可惜。此時正值盛夏五月,天氣炎熱,知了在樹上鳴叫着。  

季子是誰 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個怎樣的人 第3張

過了一會兒,前方聽着有腳步聲傳來,原來路上有一個人過來了。這麼熱的天那人卻披着羊皮襖揹着柴經過這裏,想必是要去集市上販賣。季子轉念一想,不如讓這個人撿起來好了,於是對着那人說想請他把地上的金子撿起來。

季子心想,對方是小商販,應該不會在意這些的。再者,如果他想要這塊金子,不如給他也好。

可是沒想到背柴的人卻是一愣,把鐮刀狠狠丟到地上,眼睛一眯,將手一甩非常生氣的指着他說:“你這人看起來地位很高,怎麼眼光那麼膚淺?你的外貌看上去如此高雅,衣着華麗,說話怎麼那麼粗俗?這五月天,我披着皮衣背柴,難道就是爲了撿人家丟失的金子的人嗎?”

季子頓了頓,忙向他道謝賠不是,想了想又想請問他的姓名。背柴的人說:“你是個只看外表的人,我不過是個無名之輩,哪裏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

接着就走了。

這個故事甚是有趣,季子讓他撿起地上的金子都不肯,不過這也告訴我們,人不能光看外表而忽略他的內裏。

 季札是個怎樣的人

季札,姓姬,名札,周文王姬昌的後代。生於春秋時周朝的吳國,是吳王壽夢最小的兒子,故又稱季子、公子札。  

季子是誰 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個怎樣的人 第4張

他是“文聖”孔子的老師,也是後者最爲仰慕的人。他和孔子齊名,有“南季札,北孔丘”之稱,風光一時無兩。

季札品德高尚,具有遠見卓識,在兄弟四人中最有才幹。所以,吳王一直想把王位傳授給他。但他效仿祖先泰伯,堅辭不受,把王位讓給了哥哥諸樊,自己則隱退于山水之間,躬耕於舜過山下。

他廣交天下賢士,曾出使魯、齊、鄭、衛、晉五國,爲國家之間的相互通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大大提高了華夏的文化。遍訪列國期間,解析禮樂之教、洞察天下大勢、預言秦國未來,往往語驚四座、一針見血。

季札重信守義,是誠信的代表人物。一次途徑徐國時,徐國君王很喜歡他的佩劍。但其時他還要出使他國,故未便相贈。返經徐國時,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劍,掛于徐君墓旁而去。紅粉配佳人,寶劍贈烈士,這件事被傳爲千古美談。

古語有云:天予吾,吾不取,是有違天意。季札既有君王之能,又有輔佐之才,卻淡泊名利,寧願隱居荒野,甚是可惜。此人不可謂不耿直,也不可謂不迂腐。

季札受封於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史稱延陵季子。他以九十二歲高齡卒,葬於上湖(今江陰市申港鎮),傳說墓碑上“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十個古篆就是孔子所書。

他的墓碑也就是後人傳頌的“十字碑”。

  季札讓國

春秋時代的吳國,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分別是諸攀、餘祭、夷昧和季札,這四個人當中屬季札的賢能最爲突出,吳王便一直想把王位傳給季札,但是季札卻一直拒絕,不願接受。  

季子是誰 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個怎樣的人 第5張

季札本身德行仁厚,才思敏捷又深謀遠慮,他的三個兄長也十分的愛護他,一致同意壽夢傳位給季札。

按照長幼之序,當是大哥諸攀繼位,但是諸攀認爲自己的能力遠不及四弟季札,就對吳王說要把王位讓給季札,季札知道後言辭懇切的說,“曹國的子臧才學也很淵博,曹國的子民想要讓他來取代沒有德才的曹國君,子臧斷然拒絕並且爲了徹底打消國人的這個念頭悄悄的離開了曹國到了宋國,有子臧這樣先賢在前面做表率,我季札又怎能取大哥而代之。”

後來諸攀當了吳國的國君,但是他的心裏一直掛念着自己的這個弟弟,並且留下遺訓要將王位依次傳給自己的三個弟弟,他認爲這樣吳國的王位最終便會傳到季札的手裏。

季札也一直盡心盡力的輔佐自己的幾位兄長,到了餘祭四年,季札被派遣去出訪其他國家,在出訪列國時,他運用自己的才學與智慧爲吳國的外交做出了很大貢獻,並且留下很多美談與典故流傳於後世。

季札的德行很讓吳國子民感動,他們紛紛擁戴季札爲吳國的王,王位到了夷昧手裏時,他也很想讓給季札,但再次被季札拒絕了,他甚至爲了躲避國人的追捧,離開了吳國,退隱到了延陵一代,隱居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