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世兵制是什麼制度?有哪些主要內容?

世兵制是什麼制度?有哪些主要內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魏國曾實行世兵制,男丁終身爲兵,父死子承,兄終弟及。魏晉以後,世兵制幾起幾落,直至清朝還沿襲“世兵制”,當時的八旗兵以旗人(軍戶)世代充任,凡族人男丁“人盡爲兵”,“三丁抽一”,留家者爲餘丁;綠營兵一人當兵,全家編入軍籍,父在子爲餘丁,父死由子替補,世代以當兵爲業。軍籍由兵部統管,不入民冊。1840年鴉片戰爭後 ,八旗兵 、綠營兵制衰敗 ,招募士兵不再世襲。至此,世兵制在中國兵役制度中消失。

建安後期,社會漸趨安定,過剩人口減少,大量招募、招降已不可能,徵兵制不能普遍恢復,並且現有士兵如果復員,會製造出一批新的無土地農民,進而會影響社會穩定。在徵兵、募兵都行不通的形勢下,一種新的兵役制度——世兵制應運而生,不約而同地在魏、蜀、吳得到推行。

世兵制採取當兵世襲形式。這種形式萌芽於西漢。西漢時,漢武帝取從軍死難者子孫養在羽林,教五兵,號稱”羽林孤兒“;虎賁諸郎,羽林左右騎,也都是父死子繼,固定爲漢制。羽林孤兒等雖然世襲,但屬於募兵,從法律上說,可以世襲當兵,也可以不世襲當兵,也沒有在民籍之外另立戶籍。這一漢制,沒有發展爲世兵制,只是它世襲當兵的形式,被世兵制繼承下來。

世兵制是什麼制度?有哪些主要內容?

世兵制的誕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演變的第一步,是從兩漢的徵兵制,過渡到漢末的多種集兵方式。這種募徵來的兵,服現役期限不再是徵兵制規定的兩年,而變爲長期的以致終身的;當兵從盡義務,變成謀生的職業;服兵役由人人有義務,變爲一部分人的職業。建安後期,是演變的第二部。這時,兵士家屬集中到一起居住,既留作人質以防士兵叛變,又便於管理;兵與民的戶籍也由此分開,出現了兵戶;當兵由及身而止,逐漸變爲世襲。兵戶和世襲兵大量出現,成爲時代的潮流,新的世兵制也就形成了。

三國鼎立期間,世兵制發展成爲魏、吳的主要兵役制度。晉滅吳後,揚威將軍朱照日上報”吳之所領兵戶凡十三萬二千“。兵戶數目可觀有力地證實世兵制成爲吳國的主要兵役制度。蜀國只有部曲和少數民族兵中實行世兵制。劉備入蜀的部隊多是北方兵,入蜀後同其家庭一起轉爲世兵較爲自然。少數民族兵士多是爲諸葛亮南征中收降的,也轉爲世兵。

在東吳,同世兵制配套,還實行世襲領兵制。規定將領享有領兵權,並且代代相傳,將領死後,子弟接替統領父兄故兵。由長子、長孫世襲;無子,由弟繼承;子弟幼弱,或有罪,經吳主指定,由別人暫爲代領,一旦子弟長大或有罪赦免,經吳主批准,即歸還故兵。世襲領兵制使兵將結合空前緊密,並促進部隊戰隊力的提高。

主要內容

(一)兵士終身當兵,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世世代代爲國家盡當兵義務。國家主要兵源,是兵士子弟。兵士不得解除世代當兵的義務,除非在作戰中有突出表現,經過特殊手續批准,作爲獎賞方可。一般兵士解除當兵義務,基本不可能。

(二)兵與民分離。兵士之家即士家,另立專項管理的戶籍,稱爲士籍。入士籍,不允許改爲民籍。

(三)兵士的家屬,集中居住,集中管理,實際上是作爲人質。

(四)爲了保證兵士人口的再生產,士家在內部婚配,不與平民通婚。

與世兵制配套的還有番休制,又稱分休制。在曹魏,世兵制最爲典型,並同質任制、錯役制相結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