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爲何明朝要壓制南方進士數量?照顧北方考生

爲何明朝要壓制南方進士數量?照顧北方考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唐宋以降,科舉考試對於國家人才的選拔、跨階層的流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讀書人經過鄉試、會試、殿試三級考試,就能夠步入帝國的官僚系統內,掌握到國家的資源,給予鄉里或明或暗的支持。因此,科舉考試成爲國家政治文化中備受矚目的大事,上到中央朝廷、中到地方政府、下到百姓家庭,無不看重科舉考試成績。

隨着經濟重心的南移,中國的文化教育中心轉移到了南方,在科舉考試層面,南方也佔據了明顯的優勢。這種優勢大了什麼樣的程度呢?據統計,明朝洪武年間各科進士一共有867人,其中南方人620人,佔總數的71%。而在朝廷議論上,洪熙皇帝也說“北人學問遠不如南人”,南方人讀書考試厲害,是板上釘釘的的事情,朝野上下都心裏有數。

最爲讓人震驚的一次科考發生在洪武三十年,這次選拔進士的榜單中,竟然全部錄取的是南方人,將科舉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爭激化。

網絡配圖

南北榜案:南方與北方的教育衝突激化

事情發生在1397年,洪武三十年的春天,二月份經過了會試,錄取了52人。三月份廷試後,狀元、榜眼、探花分別被福建人、應天府人、浙江人佔據,這個榜單所錄取的士子全部是南方人,北方人竟然無一人被錄取。這是歷次科舉考試未曾有過的事情,北方的考生被徹底激怒了。聯名上書,狀告主考官偏袒南方人。其實,南方人在讀書科舉方面有壓倒性的優勢也是共識。洪武三十年春天的這個榜單奇怪的並不是進士榜單中,南方人佔絕對多數,而是北方沒有一個舉子成爲進士,北方士子在這科的科舉考試中徹底輸了,顏面掃地。

事情捅到朱元璋那裏,朱元璋也覺得此事甚爲蹊蹺,怎麼可能錄取的進士中沒一個是北方人?作爲統治天下的皇帝,這樣的結果怎麼能服衆?到了6月份,朱元璋親自主持策問,三甲分別被授予山東人以及山西人,這次放榜中,錄取的61人全都是北方人。

於是,在中國科舉歷史上洪武三十年的這次科考竟然有2張榜單,一張全部爲南方人,一張全部爲北方人,“南北榜”的對立使得南北地域之間在科舉考試上的矛盾空前緊張。

科舉取士是國家大事,即使朱元璋能通過行政干預,硬生生給了洪武三十年這科北方考生進士名額,也不是根本之計。南方人讀書考科舉厲害,北方人考不過南方人,進士有被南方人壟斷的趨勢,這些都是不容迴避的現實情況。如若統計建文元年到永樂二十二年之間的9榜進士,南方省籍的進士依然高達83.6%,北方生籍進士佔11.6%,而西南省份的進士只佔4.7%。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廣東這些南方省份,在整個王朝的人才選拔上,佔有壓倒性的優勢。

如何破解南方對於科考的壟斷?

爲何明朝要壓制南方進士數量?照顧北方考生

網絡配圖

宣德二年(1427),詔令國家科舉取士制度發生重大調整,每科錄取進士100人,其中,南方人60人,北方人40人,從國家制度的層面上保證北方人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可能。到了景泰五年,明王朝爲了照顧科舉力量更薄弱的西南地區,進一步對科舉名額對應的區域進行了詳細劃分,南方考區55個名額,包括應天府、蘇州府、松江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布政司;北方考區35個名額,包括順天府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布政司;中部考區10個名額,包括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布政司及鳳陽府、廬州府、滁州、徐州、和州。此後,一直到康熙年間爲止,明清兩代各地區科舉取士的名額比例在維持在55:35:10。這個比例基本與各考區的人口數字相吻合,獲得較大認同。於是,全國之間科舉競爭變成了各地區內的科舉競爭,保證了文化教育落後地區,士子通過科舉而晉升的可能性。

保證北方士子名額,另一種不公平

科舉考試成績本是能力的反應,南方人讀書考試厲害,理應在科舉考試上佔據優勢,政府用行政手段來干預錄取結果,這算什麼道理?

爲何明朝要壓制南方進士數量?照顧北方考生 第2張

網絡配圖

對於明王朝來說,科舉取士既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籠絡讀書人的需要。“學而優則仕”的理念,要通過科舉考試來銜接爲學與從政兩端。如果單純看考試結果,而致使北方諸省的士子喪失了“學而優則仕”的通道,使得他們不能被籠絡進明王朝的官僚系統之內,明王朝就可能喪失掉這一大批北方士子的心。這樣的政治代價是王朝的統治者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們需要從頂層設計上來保障北方士子參與王朝政治的機會。

爲何明朝要壓制南方進士數量?照顧北方考生 第3張

網絡配圖

其次,科舉取士也有自己的問題。作爲古代的應試教育,難免出現一大批爲了考試而考試的人,南方教育文化發達、社會安穩,給了一批不諳世事、埋頭科考的讀書人土壤,這些“學霸”、“考霸”即使考中了進士,一旦要踏入官場,涉及實操,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朱元璋自己就對這些進士不怎麼待見“今有司所取,多後生少年。觀其文辭,亦若可用,及試之,不能措諸行事。朕實心求賢,而天下以虛文應朕,非朕責實求賢之意也。”朱元璋覺得科舉考試選拔的進士中看不中用,一怒之下就讓科舉暫停幾年了。北方人不擅長考試,但並不意味着北方人不擅長從政。大學士楊士奇就認爲“長大之器,俱出北方,南人雖有才華,多輕浮”。如果科舉考試是爲個給國家選拔治國理政治的人才,那麼,選拔實幹型人才的需要大於考試成績的需要,劃定考區來限制南方考生而照顧北方考生,也就不失爲一種變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