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士子進京趕考期間爲什麼總是逗留在青樓?難道是因爲寂寞嗎?

古代士子進京趕考期間爲什麼總是逗留在青樓?難道是因爲寂寞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青樓這個詞,原本指豪華精緻的雅舍,有時則作爲豪門高戶的代稱,如《晉書·麴允傳》:"南開朱門,北望青樓。"邵謁《塞女行》:"青樓富家女,才生便有主。"

宋、元以降,"青樓"的偏指大行於世,反而成了煙花之地的專指,不過比起平康、北里、章臺、行院等詞更爲風雅。作爲上等妓院,青樓中的妓女,一般是藝妓,賣藝不賣身,當然也有兩種服務都提供的。但無論如何,吟詩誦詞、彈琴唱曲,仍是最主要的節目。她們中間不乏才華洋溢的詩人、說唱文藝家和戲曲表演藝術家,如薛濤、張窈窕、嚴蕊、周月仙、張玉蓮、馬湘蘭、陳圓圓,柳如是,董小宛……

古代士子進京趕考期間爲什麼總是逗留在青樓?難道是因爲寂寞嗎?

然而,有趣的是青樓這樣的風月場所卻總是離得科舉考場不遠(北京的貢院)。有的甚至就在考場的對面,如大名鼎鼎的江南貢院。江南貢院以人才輩出、歷史悠久聞名。經歷朝歷代不斷擴建,至清同治年間已形成一座佔地三十餘萬平方米、僅考生號舍就達二萬零六百四十四間,相當於3個北京的故宮大,成爲明、清兩代中國最大的科舉考場。科舉時代共產生過800多名狀元,而半數以上都出自這個考場。衆多歷史名人如唐伯虎、鄭板橋、李鴻章等,都是由江南貢院走上歷史舞臺的。

那麼問題來了,青樓爲什麼偏偏開在科舉考場的附近呢?

古代士子進京趕考期間爲什麼總是逗留在青樓?難道是因爲寂寞嗎? 第2張

一、青樓爲士子緊張的考試生活提供了一個舒緩的空間。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踏入考場,在這最後的煎熬中邁向人生新方向。爲什麼說煎熬呢?古代科舉考試製定了嚴格的選拔機制,考生進考場前,爲防止作弊,要嚴格的搜身。兩列兵丁夾道搜查,頭髮都要打散查,衣服夾層都要摸過;盛食物和筆墨文具的是考場統一發放的竹籃,食物要切成一寸以下,使其無法夾帶入場;如果一旦發現夾帶,夾帶人將遭受毒打,捆綁在考場前石柱上示衆一月之久,並終身不得參考。進入考場之後,考場即封號柵,須等三天考完之後方纔打開。三天之中,考生不能動彈,一切吃喝拉撒,都在兩平方米左右的號房內解決。一旦天熱之際,號房內屎尿泗流,臭氣熏天,在這樣的環境下答題做卷,沒有驚人的毅力,是很難完成的。因而考場3天,對士子們來說不啻於蹲3天地獄。至放榜之日,他們如釋重負,如獲重生,到青樓瀟灑便成爲他們的不二選擇。其情類似於現在高考結束後,考生大量涌入網吧、KTV等娛樂場所。

古代士子進京趕考期間爲什麼總是逗留在青樓?難道是因爲寂寞嗎? 第3張

二、青樓是知音與愛情出沒的地方。

如果您認爲青樓只是皮肉交易的骯髒場所那就大錯特錯了。古代的青樓,招待的大多都是讀書人,詩文才學是必備入門條件。青樓女子多爲大家閨秀或者名門之後,因家道中落,只能寄居此下,她們通常知書達理,能歌善舞,有很高的文學藝術修養。青樓名妓幾乎沒有不懂詩的,能寫詩的也很多,詩寫得好的不乏其人。《全唐詩》收有21個妓女的136首詩,足以令才子自嘆不如。

青樓的詩文薈萃、傾城佳人與士子青燈墨卷、孤獨寂寞達成了完美的契合。才子與佳人的愛情也在青樓蔓延開來。其實,這種情孽早在唐朝就大爲流行。唐朝知識分子以走動秦樓楚館爲正業之一,從元白到李杜,無一例外。在杜牧的詩裏,可以看到太多太多"不飲贈官妓""娼樓戲贈"的作品。中國文人幾乎無一不跟娼妓飲酒作樂,寫詩漫愛。

古代士子進京趕考期間爲什麼總是逗留在青樓?難道是因爲寂寞嗎? 第4張

三、青樓是士子們交朋結友、切磋詩文絕佳的“宴遊之所”。

士子應試之餘,詩文酬酢,交朋結友,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高中者可以在青樓獲得更多的同年、同鄉的信息,也可以多結交幾個患難之交、詩文知己,爲以後的官場生活積累人脈;落榜者也可以憑藉高中者的關係撈個差事。

在青樓裏,有錢的公子可以找高級的小姐作陪,住豪華套房,但如果胸無點墨,也會成爲青樓小姐嘲弄的對象;而一個學富五車的書生,一樣可以憑他高雅的談吐贏得佳人的芳心。因而在青樓裏,窮富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也絲毫不會隔斷士子們彼此成爲朋友的願望。

科舉考試自隋唐到清代歷經了一千三百多年。而這一千三百多年來,無數才子與佳人的愛情故事也在青樓與科場的媒介作用下經久流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