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爲什麼要除掉鰲拜 鰲拜一定要非死不可嗎

康熙爲什麼要除掉鰲拜 鰲拜一定要非死不可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康熙和鰲拜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鰲拜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康熙爲何要除掉鰲拜?

引言

殺了幼年康熙帝的老師,與叛逆期的康熙帝吵架,這就是鰲拜的取死之道。純屬意氣之爭而已,但殊不知他所擒獲的正是滿清王朝的定海神針,如果鰲拜在世的話,哪裏會有後來的“三藩叛亂”的禍事。

湯若望對於康熙帝的影響

在康熙帝成爲皇帝的過程之中,湯若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順治帝在臨死之前,曾經誕生過將皇位傳給堂兄弟的意向,但在湯若望的建議下,最終選擇了在兒子之間選擇一位繼承皇位。順治帝在選擇之中,傾向於年長的福全,但是孝莊太后卻更喜歡年僅六歲的玄燁,所以他們之間爆發了嚴重的衝突。最終湯若望的一個建議成全了玄燁。

康熙爲什麼要除掉鰲拜 鰲拜一定要非死不可嗎

由於順治帝與董鄂氏都是死於天花,而他最愛的兒子又是夭折而亡,所以天花就成爲了順治嚴重的心結,但是在他的皇子中,玄燁因爲已經出過天花,但是最終卻治癒。而湯若望就是在順治帝面臨選擇的時候,講出了,玄燁得過天花,之後就不會再得天花,所以順治帝爲了地位的延續,所以在多方考量之下,選擇了自己不喜的康熙帝。

在康熙帝即位後,得知湯若望的建議後,湯若望就成爲了他天大的恩人。其實這也真的是天大的恩情,一句話讓他成爲了一國之君,如果論恩情,天下的恩情恐怕還沒有出其左者。就算再救命之恩與此做一個選擇,恐怕更多人傾向於後者。而且在康熙幼年,陪伴在康熙身邊的除了其他的滿漢的老師之外,湯若望也成爲他特殊的一位老師,一直陪伴在康熙帝身邊。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恩人,一位親愛的師長,在康熙年幼時期,竟被鰲拜活活給陷害,判處爲斬首示衆,雖然斬首的當天,因爲地震的原因,讓他們認爲是上天的懲罰,所以湯若望最終逃過一劫,但是年邁的湯若望抑鬱之下,隨後不久就抑鬱而終。這讓康熙對鰲拜產生了嚴重的厭惡,同時也產生了對權力的慾望,希望早早的擁有帝王該有的權柄,守護自己想守護的人或事。

但是,幼年的康熙哪裏有什麼政治和謀略,有的只是自己的喜好或者興趣而已。在身處皇權的皇宮內部,有的只是利益的對抗,殊不知真正害死湯若望的,正是他的祖母孝莊太后,鰲拜不過是一個執行者而已。

所爭的不過是他們崇尚滿洲的理念,而湯若望代表的西方文化,勢必是需要抹殺的存在。就算是康熙成年之後,代表西方的傳教士文化,不也是受到打壓的存在嗎?最終推崇的不過是滿洲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中央集權達到巔峯哪裏有一絲四方文化的影子。所以幼年的康熙,嫉恨鰲拜的是童心,而非政治,等他長大了,一切都清晰了,但是鰲拜早就命喪黃泉,雖然,任命鰲拜的後人全部出仕爲官,但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康熙爲什麼要除掉鰲拜 鰲拜一定要非死不可嗎 第2張

叛逆期的康熙帝

如果說,湯若望之死,讓康熙帝在心底埋下怨恨康熙的種子,而蘇克薩哈之死,就是讓叛逆期的康熙帝,徹底憤怒了。在十六歲的康熙帝眼中,哪裏有什麼正義和政治,有的不過是自己的人生觀,自己認爲對了,就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如果她認爲錯的,任何人都很難改變他的想法,而此時的孝莊太后和鰲拜面臨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康熙帝。

任性、武斷、叛逆,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而作爲輔佐大臣的鰲拜,無疑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因爲所有的政策決議和執行,都要獲得他的首肯,但是康熙帝卻把他當成了仇人來看待,所以想要在康熙帝哪裏得到什麼好臉色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又不能由着康熙帝的性子亂來,不然好不容易平定的江山,很可能就這樣葬送掉。這可是鰲拜一生東征西討打下來的天下,雖然天下的主人不是他,但是卻是他的老主人的基業,不可能眼睜睜地看着損害滿清基業的事情存在,不然如何向孝莊太后交代,又如何向過世的順治帝交代。

所以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選擇了在家辦公,來篩選把關朝政之事,但是殊不知這卻是觸碰到了皇權的紅線。而隨着蘇克薩哈的問題爆發,在多次奏請之後,讓壓抑的鰲拜終於爆發,一怒之下竟然興起了教訓晚輩的舉動,但是康熙帝雖然是他的晚輩,但那是天子,他是臣子,這就越權了。觸碰到了皇權的尊嚴。

康熙爲什麼要除掉鰲拜 鰲拜一定要非死不可嗎 第3張

康熙帝在面對一個強壯的武夫威嚇之下,最終選擇了屈服,但是緩過神來的康熙帝,卻將這視爲了奇恥大辱。而孝莊太后,在面對一個任性而沒有理智的皇帝,更多的恐怕也是無可奈何,但是在孫子和外人之間,二選一的話,沒有人會選擇後者,特別是一個老人,也許孝莊太后是個政壇大佬,但是她也是一個老人,看着天天孫子受委屈,也是互惠開心。所以在索尼死後,就給康熙帝進行了聯姻的動作,以此來限制鰲拜的權力,來滿足孫子的需求。

鰲拜的結局

在聯姻成功之後,順治帝留下的大臣輔政的格局被徹底打破,鰲拜的價值也算走到了盡頭。在此過程中,唯一要預防的就是鰲拜的反抗,但是,鰲拜並沒有謀反的心思,而是一心爲了大清王朝,在明知聯姻的情況下,依舊正常處理政務,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所以纔出現了康熙帝“智擒鰲拜”的故事。殊不知她們所做的不過都是無用功而已,如果鰲拜真心想反,哪裏是他們能夠限制的。鰲拜的存在就像是定海神針一樣,保了大清王朝八年的太平,真正的將國事當作了家事,本本分分的盡職盡責。

康熙爲什麼要除掉鰲拜 鰲拜一定要非死不可嗎 第4張

結語

在鰲拜死後四年,就爆發了“三藩叛亂”,如果鰲拜還在世的話,就算是給他們膽子,天下又有幾人敢反,幾人能反,可能連他們做 大的機會都沒有,就被鰲拜扼殺在萌芽之中。鰲拜之死,恐怕纔是滿清初期最大的失誤,也是最大的損失,幸好吳三桂太水,不然康熙帝就是滿清的千古罪人。但是在聖君和忠臣之間,選擇相信的是聖君,在二選一之間,鰲拜再次落選。也許康熙真的就是他命中的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