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2000年都不長草 這裏邊到底有什麼祕密

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2000年都不長草 這裏邊到底有什麼祕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秦始皇和秦直道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800多公里沒有混凝土,爲何2000年不長草?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皇帝嬴政在他生命倒計時的最後兩年,向蒙恬下達了新的命令:修建秦直道。

從蒙恬開始,到秦二世胡亥而終,這條秦始皇親自下令修建,但他本人卻未能目睹完工的直道,南起陝西林光宮,北抵九原郡,由數十萬軍民勞役數年修建而成。

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2000年都不長草 這裏邊到底有什麼祕密

和長城一樣,秦直道是秦帝國締造的奇蹟,它全長超過800公里,路面最寬達60米,橫跨了陝西、甘肅、內蒙三省,穿越14縣,被稱爲秦代的“高速公里”。

更讓人驚歎的是秦直道的工程水平,在距今兩千多年,沒有先進科學技術和機械設備,連混凝土都沒有的古代,秦人修建的直道卻技藝精湛,平坦堅固,從秦漢一直使用到清朝。

兩年多年的歷史,雄偉的宮殿變成廢墟,滄海化作桑田,但日日夜夜遭受風吹雨打的秦直道卻依舊安然無恙,屹立在大地上。

現如今,去參觀秦直道,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直道兩旁鬱鬱蔥蔥,但是直道上卻見不到林木和野草,即便是數十上百年未曾有人踏足的直道段亦是如此。

那麼,秦人到底掌握了何種技術,讓泥土鋪就的秦直道兩千多年不長草?秦始皇所修建的這條直道,對於秦朝和古代中國來說,又有哪些意義?

先說說秦始皇爲什麼會修建秦直道。

一、

秦直道的修建,體現了老秦人勇敢尚武、堅毅進取的性格,而這些性格,最終成就了秦帝國的一統。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是電視劇《大秦帝國》自創的歌詞,歷史上秦人從未自稱“赳赳老秦”,但秦人的威武雄壯和尚武精神,卻不容置疑。

《詩經》中的《秦風·無衣》詩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這首戰歌的創作背景,是外族犬戎入侵,周幽王被殺,京師陷落,西周滅亡之際,秦國軍民同仇敵愾,抵禦外敵。

這時的秦人,還只能稱爲族,不能稱爲國,他們的先祖只是周王室的馬伕,因養馬有功才獲得了封地。

說是恩賜,其實是讓秦人與那西夷犬戎爭鬥。

所謂犬戎,便是西北遊牧民族,他們野蠻、落後,但又強大,與後來的匈奴人別無二致。所以自打秦人封於秦地後,便開始了與戎族世世代代的戰爭。

秦人的封地每擴大一塊,都是以秦人的鮮血換來的。

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2000年都不長草 這裏邊到底有什麼祕密 第2張

戎族進攻周幽王,其實是王室內鬥,周幽王廢除王后申後,並加害申後所生太子,立寵妃褒姒爲後,申後父親申侯爲報此仇,聯合戎族,將西周滅亡。

申侯大仇得報,卻也引狼入室,犬戎佔據鎬京,虎踞西北。

秦人這個時候連一個國號都沒有,不算正式的諸侯國,論出頭也輪不到它。更何況犬戎強大,連諸侯強國都很忌憚。

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秦人出兵了,他們衣衫襤褸,兵器不齊,身形瘦弱,卻高喊着軍歌,向犬戎發動進攻。

秦人沒有強大的國力,但他們世代與犬戎戰鬥,瞭解如何對付他們。憑藉這一優勢,弱小的秦人賦予強大的西夷犬戎重創,和其他諸侯國一道把外族趕走。

秦人以鮮血和軍功爲自己正名,周天子感到秦人勞苦功高,便正式冊封秦國,秦自此成爲秦人的國號,秦國成爲一個真正的諸侯國。

不過商鞅變法前的秦國,一直都是一個“老弱小”。

老是因爲連年的戰爭,青壯年死傷慘重,許多家庭只剩下老弱病殘,艱難求生。

弱是由於秦國的封地位於西北,它的國土大部分都是貧瘠的土地,但凡是富庶的地方,都被周圍強大的諸侯國所佔據蠶食。

小是秦國一直以來的形象,在東方諸國看來,秦國是弱小、貧窮、落後的代名詞。

但就是這樣一個“老弱小”的窮國,卻通過變法革新,走出了自己的強國道路。

秦孝公即位之初,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長年的內亂讓秦國陷入國弱民窮,羣敵環伺的處境中。此時再想做縫縫補補的“泥瓦匠”已是不行,只有打碎重組,尚有一線生機。

秦孝公求賢若渴,向天下人發佈求賢令:“賓客羣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史記·秦本紀》)

衛鞅慕名而來,以變法之術獻於秦孝公,秦孝公如逢知己,放權讓衛鞅實施變法。

春秋戰國時期,變法者不僅秦國一家,但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爲徹底,效果也最突出。軍功爵制增強了部隊戰鬥力,重農抑商發展了經濟,設郡縣強化了中央集權。

自此,秦國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此後的歷代君王勵精圖治,讓秦國國力進一步鼎盛。直到嬴政接過了一統天下的大旗,並最終實現了天下一統。

此爲“奮六世之餘烈”,四海而歸一。

二、

隨着秦國的不斷強大,犬戎的處境愈發艱難。

上百年的互相征伐,在西北遊牧民族和秦人間結成了血仇。戎族人把秦人視爲大敵,但他們從未想過,秦人會成爲他們的掘墓人。

春秋初期,犬戎還是秦國的勁敵,但秦國在不斷壯大,此消彼長之下,犬戎漸漸不是秦人的對手

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2000年都不長草 這裏邊到底有什麼祕密 第3張

在秦軍的攻勢下,犬戎土崩瓦解,各部族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世代和秦人相鄰而居,受農耕文明影響比較大的犬戎族人們融入秦國,成爲秦人的一部分,這也正是秦人中有戎族的緣故。

其餘不願投靠秦國的戎族人一部分去往南邊,最後消失於歷史長河中,另一部分北上,與北方的遊牧民族融合,最終形成了歷史上最有名的遊牧民族:匈奴。

關於匈奴人的來源,司馬遷認爲他們同樣是炎黃子孫,《史記》中言:“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匈奴人的先祖到底是不是夏后氏之苗裔存在爭議,但毫無疑問的是,隨着歷史的變遷和種族的演化,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早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文明形式,而且兩個文明間還存在着嚴重的對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遊牧民族。春秋時期,北方草原上盤踞着大大小小數十個遊牧民族,匈奴人只是其中的一支。

戰國時期,匈奴由於犬戎等族的加入,規模迅速擴大,一統了整個塞北,形成一個龐大的部落,呈現出崛起之勢。

相比於中原地區的諸侯國,匈奴人文化和經濟上都很落後,軍事上仍可分庭抗禮。此時的匈奴人雖未有西漢時期“控弦之士三十萬”的規模,但他們擅於騎射,全民皆兵,戰鬥力很強。

趙武靈王推廣“胡服騎射”,仿效北方遊牧民族騎馬射箭,讓趙國有了一支精銳騎兵,軍事實力大增,可見胡人騎射的威力。

早在秦國一統天下以前,趙國就與匈奴有過一次大戰。而在此次戰爭中,匈奴人的優勢和劣勢展現的淋漓盡致。

戰爭初期,趙國由名將李牧擔任邊軍統帥。李牧採取堅壁清野,固守城寨的戰術,讓匈奴人無從下口。但趙王認爲李牧固守不出是膽怯之舉,於是換將,讓趙軍主動出擊。

此時的趙軍經過胡服騎射,騎兵的戰鬥力爲諸國之最。即使如此,趙軍的騎兵依舊對匈奴人無計可施。匈奴人來去如風,機動性很高,經常以侵擾的方式誘使趙軍出城作戰,然後以機動性將趙軍分割殲滅。

幾場仗打下來,趙軍損失慘重,丟城失地。關鍵時刻李牧重回帥位,他繼續採取之前的策略,堅壁清野,讓匈奴人劫掠不得,攻城不下。久而久之,匈奴人困馬乏,戰鬥力大爲削弱。

李牧抓住時機,主動出擊,他先是佯敗,誘敵深入,然後以弓弩兵組成的軍陣連番拋射,待匈奴軍隊死傷慘重後,再以精銳騎兵衝鋒。此一戰匈奴人大敗,數年不敢侵犯趙國邊境。

三、

在與遊牧民族長期的戰爭中,中原地區的諸侯國都發現了,匈奴人的騎射本領超羣,野戰能力強,但技術落後,後勤能力弱,不善攻城。

故而,一爲抵禦匈奴人的入侵,二爲防範其餘諸侯國,秦國、趙國、燕國等北方諸國都修建了城牆。

不過,不斷壯大的匈奴人,還是趁着中原諸侯國內戰的時候,侵佔了蒙古河套南一帶大片水草鮮美的土地。

秦始皇一統天下以後,終於騰出手來收拾這些匈奴人,他讓大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秦軍,北上討伐匈奴。

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2000年都不長草 這裏邊到底有什麼祕密 第4張

如果說李牧率領的趙軍精騎是匈奴的勁敵,那蒙恬所率領的三十萬秦軍就是他們的夢魘。這支秦軍是百戰之師,攜滅六國之勢,其戰力不是匈奴人可比的。幾戰下來,蒙恬就率軍收復了河套以南之地。

捷報傳回皇宮,秦始皇龍顏大悅,但他了解,收復失地只是第一步,想要徹底斷絕匈奴人的侵襲絕不是易事。

秦人從立國之初,就與遊牧民族互相征伐,對於遊牧民族的特點,秦人瞭如指掌。遊牧民族居無定所,隨着牲畜的遷徙而遷徙,即便將匈奴人的地盤打下來,只要匈奴人還有草原,就還能東山再起。

後世的漢武帝選擇出動出擊,讓衛青和霍去病率軍把草原上的匈奴勢力殲滅;而秦始皇的選擇是築長城,在北方遊牧民族勢力範圍和秦帝國之間築造一道屏障,把匈奴人隔絕在外面。

不過萬里長城並非都是由秦朝修建的。先秦和趙國、燕國都修建了長城,只是相互隔絕,而蒙恬負責的就是把這些長城連接在一起,組成一道橫跨東西的銅牆鐵壁。

數十萬勞役百姓的血淚控訴着秦帝國的無情和殘酷,但不可否認的是,長城的修建,讓匈奴人難以南下侵襲,保護邊境的百姓免受匈奴人的劫掠,實現了“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過秦論》)

在數十萬軍民的艱辛付出下,萬里長城築成,但這只是解決了秦帝國邊防的第一個問題,還有第二個問題:後勤。

三十萬秦軍有險關可守,百萬黎民百姓有了屏障,但問題是,後勤怎麼辦?

西北地區的土地較爲貧瘠,糧食供應難以就地解決,只能依靠後方運輸。除此以外,秦帝國的中樞和位於北方的軍事要地九原郡之間地勢複雜,交通不便,不便於對北方的管理。

出於軍事和政治的雙重考量,秦始皇決定修建一條從國都咸陽直抵北方軍事要塞的直道。

秦直道始修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

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2000年都不長草 這裏邊到底有什麼祕密 第5張

太史公以“塹山堙谷”來介紹秦直道的修建過程,可見其工程之浩大,難度之高。

那時候,秦朝的築路技術已經非常高了,已經達到在山脊修建的高水平。加上秦始皇在一統六國後,各國築路方面的能工巧匠,紛紛將築路技術共享,取長補短。

就拿秦直道所經過的子午嶺以及其支脈來說,秦直道的修建便令人歎爲觀止。

他們選擇山脊地形較爲平緩的地段,既保證了安全還保證了路的寬度。當時還考慮了排水系統,讓道路向外傾斜,可以很快將雨水排出。

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2000年都不長草 這裏邊到底有什麼祕密 第6張

秦直道既然是爲了運送軍事方面的物資,那自然不可能只有一條孤零零的路。除了800多公里長、60米寬的直道外,秦直道工程還包括烽火臺、哨塔、兵站等諸多軍事設施。爲了方便始皇帝出巡,有的直道段還修建有宮殿。

如此龐大的工程,縱然以秦帝國的國力,修建進度也比較緩慢。從秦始皇下令開始,蒙恬就傾數十萬軍民之力修造秦直道,但是直到始皇帝病死,蒙恬被趙高和胡亥冤殺,這條直道依舊沒有完工。

秦帝國的權力鬥爭沒有波及到秦直道的修建,秦二世即位後,繼續派人修建直道。關於秦直道詳細的完工時間,史料中並未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秦直道在漢唐時期依舊投入使用。

關於秦直道,一直有一個疑問:秦朝時沒有混凝土,秦人是以泥土修建的秦直道。兩千多年的風吹雨打,直道旁的宮殿和烽火臺都化作廢墟,爲何直道卻依舊屹立,寸草不生呢?

四、

要想了解這一問題,就必須瞭解秦朝時期的築路技術已經發展到哪一步?

那時候最常見的是“夯”,“夯”除了在修建城池方面經常聽到,其次還運用到了修路方面。

那時候的土鬆而散,根本行成不了塊狀,既做不了牆體,也做不了路基。

因此,聰明的先輩,就想到將土加水進行悶溼,然後再用木板將土夾緊,這時候用“夯”打土,使土越打越堅固;後來人們發現一個人夯土有點麻煩,還達不到效果,就兩個人擡夯,用力砸,這叫砸土。

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2000年都不長草 這裏邊到底有什麼祕密 第7張

那時候夯土也是需要技巧的,什麼打順夯、梅花夯,度可以讓土變成人們需求的樣子。

秦朝時期出現了石夯,技術更加精湛,後期還採用了熟土,這個“熟土”工藝可就牛了。

那時候,秦人即使沒有混凝土,但他們有“熟土”工藝。所謂“熟土”,就是將泥土細緻的碾碎再焚燒。秦直道的土層一共有三層,第一層是原本的泥土層,第二層是“熟土”鋪就的土層,第三層則是以特殊工具夯實的“熟土”層。

秦人夯實土層,就像鍛造鋼鐵一般,一次又一次捶打夯實,讓土層達到類似於混凝土的效果。

正因爲如此,秦直道最上面的土層十分堅固,四輪的馬車從上面經過也不會破壞它。

由於不斷的夯實,上面厚達數十釐米的土層幾乎沒有間隙,野草無法紮根生長。

而且,秦人修建直道時,還在“熟土”裏添加了大量的鹽鹼,這讓野草林木更加難以在直道上生根發芽。

所以,秦人修建的秦直道,才能歷經千年而完好,2000多年來寸草不生。

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2000年都不長草 這裏邊到底有什麼祕密 第8張

在秦朝時期,有這樣一條直道,簡直不敢想象,所以人們一度懷疑秦始皇也是穿越的,而秦直道更是被後人譽爲”現代的高速公路“。

那時候如果誰家有馬車,畜力車,都喜歡走這條道,尤其是當時的鹽運,這條道上總能出現他們的身影。

最讓人佩服的是,秦直道和高速公路一樣,中間高兩邊略低,一是考慮到排水,而是便於車輪更好的行進。而中間還保留了碎石路面,以便於騾馬驢等動物行走。

而秦直道,穿過歷史的煙雲,直到現在還能看到遺址,很多路段並未看見雜草叢生,考古人員還發現某些路段,竟然還有秦時期的繩紋筒瓦、板瓦,當真是難以想象。

古人受制於時代,科技水平有限,但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秦直道蘊含着秦人的智慧結晶,體現了秦朝先進的技藝。正是先人們的艱辛付出和精益求精,才締造了這個奇蹟,留下了秦直道這個珍貴的遺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