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清朝八旗兵的興衰 八旗兵最後爲什麼會成爲“雞肋”

揭祕清朝八旗兵的興衰 八旗兵最後爲什麼會成爲“雞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代八旗兵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八旗兵號稱滿萬不可敵,八旗兵最後爲什麼會淪爲雞肋?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八旗兵”是清代賴以生存和崛起的基礎,也有過屬於他們的高光時刻。“薩爾滸”一役,滅明軍數萬,自身卻不過死傷數百,從此明軍稱其爲“滿萬不可敵”,更是成爲明代噩夢,也是明代覆滅的罪魁禍首,可見“八旗兵”是在戰場上殺出了威風的。但滿人入關以後,其戰鬥力一起不如一日,從康熙“平三藩”到收復臺灣,再到乾隆平定大小金川,紛紛以漢人“綠營兵”爲主力,其傳統的“八旗兵”卻成爲了“雞肋”,這是因爲什麼呢?

八旗兵之興衰

“八旗”本來是一項軍政一體、兵民一體的政治制度,其本質並非單一的軍事組織,這是努爾哈赤根據其原始的“牛錄額真”制度發展而來。

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以徠服者衆”正式創建紅、白、黃、藍四旗,“牛錄額真”正式成爲官名,一個“牛錄”有三百名士兵。到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以“削平諸國”爲名,正式創建了“八旗制度”,旗主分別由其子侄分領。

八旗制度規定:旗丁出則爲兵,入則爲民,無事耕獵,有事徵調。

揭祕清朝八旗兵的興衰 八旗兵最後爲什麼會成爲“雞肋”

在這樣一個制度下,努爾哈赤還制定了一整套針對旗丁的戰略方針、戰術原則以及嚴格的軍事紀律,所以“八旗軍”嚴格按照旗主們的“預劃勝負謀略”行事,一般克敵制勝之後,“功罪皆當其實”,所以八旗將士“各欲建功,一聞作戰,無不欣然,攻則爭鬥,戰則奮勇。”

說白了,在八旗旗丁看來,打仗與日常生產無異,打仗越多,勝利越多,自身得到的好處越大。因此旗丁們苦練殺敵技能,故而顯得彪悍善戰。隨着努爾哈赤、皇太極和多爾袞帶着八旗兵對中原王朝的征伐,八旗兵的威風也逐漸打了出來,動輒三五十人敢追着數千上萬明軍打,其威名之大令人咋舌。

但是隨着滿人入關,八旗兵的戰鬥機逐漸荒廢。早在康熙初年“平定三藩之亂”中,八旗將領聽到吳三桂大軍來犯便慌忙退卻,唯恐避之不及。更有時人評價八旗“滿洲諸將,八年不戰,皆閉營壘而已。”再如乾隆十三年的“金川之役”中,三千八旗兵攻擊數十人守衛之營寨,敗得落花流水,當時有人稱八旗兵“皆暮氣也”。再到嘉慶年間,八旗大軍幾乎不能打仗,尤其“白蓮教”起義後,八旗兵的無能更是暴露無遺,有着“賊至官兵不見面,賊去官兵始出現”的評價,可見八旗兵已經淪落到幾無可戰之力的境地了。

八旗兵的衰退速度堪與明代衛所兵相比了,是什麼導致這種情況的呢?

揭祕清朝八旗兵的興衰 八旗兵最後爲什麼會成爲“雞肋” 第2張

八旗兵的戰力來源於制度,又喪失於制度

滿人入關定都北京後,爲鞏固政權,仍然以八旗利益爲主,制定了一系列優待八旗的政策和制度,竭力想穩定八旗兵保持他們精於騎射和彪悍善戰的特長。

在政治上,鞏固八旗兵的政治地位,一舉打破宋代以來武人不能做高官的政治傳統。八旗兵的升官途徑有很多,不僅僅靠打仗才能做官,更重要的是八旗兵丁參加科舉可以獲得特殊優待,如康熙帝曾發出諭令“奏準八旗識滿漢字者,考試翻譯,只識滿字,考試繕寫,優者授爲正八品。”而對於漢人來說,這個官職需要參加科舉殿試纔可授予。

在經濟上,八旗兵丁有世襲田產,更是常年拿着國家撥給的糧餉,只有權利沒有義務。順治元年,多爾袞下令“凡八旗壯丁,差役、糧草、布匹,永停輸納…七歲以上食全俸,六歲以下爲半俸。”再加上清兵入關後,八旗大肆圈田佔地,成爲只有權利沒有義務的特權階層,這就導致旗兵田產,大量隱瞞,清政府也不予追究。

在法律文化上,八旗也擁有大量特權。比如清代八旗宗室參加科考,“俱不由鄉舉,徑赴會試”,可謂是優待至極,成績稍微好些,即委以重任。在法律上,八旗兵丁更是佔有當仁不讓的特權。旗丁犯法,地方官吏根本沒有權利管轄,而是專門由步軍統領衙門和慎刑司來審理,更何況他們還擁有着用銀兩減刑、換刑等特權。

揭祕清朝八旗兵的興衰 八旗兵最後爲什麼會成爲“雞肋” 第3張

然而,清代統治者給予了八旗兵丁這種特權事與願望,不僅沒有做到延續其彪悍善戰的特點,反而伴隨着八旗兵丁的權利越來越大,腐敗衰落的速度卻越來越快,究其原因,還是制度的因素。

之所以之前八旗兵能擊敗大明精銳,也能擊敗李自成的農民軍,主要原因是其最初爲“兵農一體”,而入關後清政府對八旗的種種優待使得原來的“兵農一體”轉向“兵農分家”,再兼之八旗兵是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現的,故而與之前中原王朝的地主武裝已經是無異了,這就絕對擺脫不了腐化瓦解。

於是八旗兵衣着上“競尚鮮華,多用綢緞”,又“耽於口腹,不尚生產”,蓄奴成風,他們常常以“漢人無累,旗人有累”自稱,覺得自己祖宗打下一個江山,認爲坐吃俸祿,理所當然,以至於在康熙平三藩時被吳三桂打的“披靡而走”。雖然打仗不成,但騷擾百姓,搶掠財物等方面卻變本加厲,軍紀敗壞,軍心渙散,自然談不上有戰鬥力可言,對此,雍正帝曾對八旗兵予以痛斥:

自玆以後,不得藉漢人無累、旗人有累之說,以遂其罔上行私之術,令八旗子弟各習其業,念從前積累之維艱。

但雍正其言效果幾無。雍正五年,其巡視八旗兵營,看到旗兵“酗酒、賭博、往赴園館,鬥雞、鬥鵪鶉、鬥蟋蟀、訛詐、盜竊、僱人當差、轉賣人口、放印子錢、典當甲兵等等”無所不爲雖然雍正帝再三重申禁令,但收效甚微。

之後的八旗兵更是一朝不如一朝,到乾隆時期,更是出入皆乘轎子,“以騎馬爲恥”,平時訓練更談不上,甚至有的地方八旗兵學會了吹簫弄琴,接近優伶,不倫不類,哪能有了戰鬥力。

所以說,成也制度,敗也制度!努爾哈赤建立起一個農兵結合的八旗制度,然而被後人給予的特權給毀得一乾二淨,所以說八旗兵之衰落是制度之因也並不爲過。

揭祕清朝八旗兵的興衰 八旗兵最後爲什麼會成爲“雞肋” 第4張

結語

當然,八旗兵的衰敗與清代吏治腐敗也有着極大關係,由於自身已經立足於地主階層,與生產脫節,駕臨於普通民衆之上,已成爲特權階層,這樣的大軍最終難免隨着王朝的衰落而衰敗,漢唐強軍莫不如是,這是封建王朝自身的規律罷了。打一個比喻,這好比讓乞丐成了百萬富翁,他還能回去和乞丐爭食嗎?顯然不能!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代八旗制度》、《大清會典》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