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八旗入關實屬“借兵” 明朝百官出城五里相迎

八旗入關實屬“借兵” 明朝百官出城五里相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目前的主流歷史都認爲吳三桂是個大漢奸,所謂“衝冠一怒爲紅顏”,爲了個女人,就把八旗兵放進關內,結果導致滿人入主中原近三百年。不過,若是仔細推敲,吳三桂好歹是見過世面的人,他真會爲了一個愛妾陳圓圓,就做出如此大的決策嗎?

在《清代興亡史》裏,清史專家孟森提出了另一種說法,那就是吳三桂放滿洲八旗軍入關只是向滿洲人“借兵”,目的是爲了平定李自成的起義軍。他的這種做法,和春秋時的秦師救楚,唐朝時請吐蕃兵前來平定安史之亂有相似之處。

八旗入關實屬“借兵”  明朝百官出城五里相迎

可惜的是,滿洲的八旗兵過於強大,致使吳三桂最後無法控制局勢,結果滿族人反客爲主,最終入主中原。等到吳三桂意識到這點,已是悔之晚矣!

當時的吳三桂是寧遠總兵,手握重兵,正是抵擋滿洲八旗入侵的最前沿,皇太極也曾經派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來誘降,但被吳三桂斷然拒絕。後來,李自成率軍進逼北京,當時明廷朝議放棄關外四城,以便於把吳三桂召回保衛京城。

吳三桂得令後,便將寧遠邊民五十萬全部遷回,並前往北京勤王。但還在途中時,就聽說李自成已經攻破北京,崇禎帝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樹上。當時的闖王兵正是勢力最盛之時,吳三桂聽後不敢繼續前進。

八旗入關實屬“借兵”  明朝百官出城五里相迎 第2張

後來,吳三桂聽說自己的家眷包括愛妾陳圓圓都被闖王兵所擄,而且起義軍已經向山海關進發。吳三桂見退無可退,便決定要和闖王兵奮死一搏,但考慮到自己的兵力不足,便心生一計,派副將楊坤、遊擊郭雲龍前往關外,向多爾袞借兵,即借滿洲八旗軍之力,共同剿滅闖王亂兵。

吳三桂致信多爾袞說:“三桂蒙先帝垂青拔擢,擔負寧遠總兵重責。如今先帝不幸,九廟灰燼,賊首妄稱尊號,擄掠婦女錢帛,罪惡已極,實爲赤眉綠林、黃巢安祿山之流。”

在痛罵了闖王軍一番後,吳三桂又乞求說:“如今我朝五故遭此國難,還望北朝(滿洲)惻然念之,拯危扶顛,出民水火,此乃大義大仁之舉。若能平定亂臣賊子,則流賊所擄之金帛子女,悉歸王有。望北朝速選精兵,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我朝將裂地爲酬,不敢食言。”

八旗入關實屬“借兵”  明朝百官出城五里相迎 第3張

多爾袞接信後,決定乘此機會,一舉奪得明朝江山。此後,其覆信來使,答應立刻派兵入關,並令吳三桂的軍隊在肩上綴白布,以便識別。吳三桂聽後,隨即打開山海關,滿洲八旗騎兵便長驅直入,直撲闖王兵陣地。

李自成當時已率兵圍住山海關,正想讓吳三桂投降,一天突然見一支極爲強悍的騎兵從吳三桂陣中殺出,一路上摧枯拉朽,勢不可擋。李自成登高一看,見到這支軍隊竟然都是些鞭子兵,頓時跌落馬下,驚叫一聲:“滿洲兵來了!”

八旗入關實屬“借兵”  明朝百官出城五里相迎 第4張

由於受到滿洲八旗生力軍的衝擊,此役闖王兵陣腳大亂,亂軍當中,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大敗之餘,李自成將吳三桂父親殺死泄憤,並重入北京城,大肆殺害明臣,焚燬宮殿,隨後向西逃去。多爾袞和吳三桂繼續派兵追擊,多爾袞入京後,封吳三桂爲“平西王”,繼續追殺闖王兵。

最開始時,明臣看待滿洲八旗入關,都認爲是春秋時期的義師,而多爾袞率八旗進軍北京的途中,所到之處,都宣佈安定亂民,頗有義師之相,因此沿途的州縣官民都開門迎降,有如當年迎接闖王般的歡快。

八旗入關實屬“借兵”  明朝百官出城五里相迎 第5張

多爾袞到北京時,明朝遺臣文武百官甚至出迎於城外五里。誰知道,滿洲人進城之後,直趨宮廷,並很快遷都北京,取明之天下,可謂是迅雷不及掩耳。此時的明朝遺老,即使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今人都罵吳三桂是漢奸,但回頭想想,如果吳三桂如果有一份好運氣,能像歷史上借義師剿滅亂賊成功的話,何嘗不會被後人大爲推崇?歷史有太多的偶然,也不能做過多的假設,吳三桂借兵之舉固然是個大錯誤,但其後來又起兵反清,而世人視之爲逆賊,未嘗不是另一種錯誤?

八旗入關實屬“借兵”  明朝百官出城五里相迎 第6張

從吳三桂反覆無常的行爲來看,說他是個“衝冠一怒爲紅顏”的大漢奸,不能說是冤枉他了,但歷史或許也有另一種未能實現的可能性,也未爲可知。吳三桂之舉,其對錯自在智者洞見之中矣。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