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爲什麼清朝士兵胸前有的是“兵”有的卻是“勇”?

爲什麼清朝士兵胸前有的是“兵”有的卻是“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清宮劇的時候,細心的童鞋可能會發現這麼一個怪狀。清朝那些士兵有時候的胸前的字是“兵”而有時候的士兵胸前的字是“勇”。這是爲什麼呢?

爲什麼清朝士兵胸前有的是“兵”有的卻是“勇”?

網絡配圖

“兵”是清代國家的常備武裝力量,包括八旗軍和綠營軍。八旗軍分爲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這些都是大清的正規軍,直接隸屬皇帝,八旗兵爲世兵制,在16歲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選。

綠營軍則是爲彌補滿軍的不足而建立的漢人組成的漢兵,是清入關後改編和新招的漢人部隊。這種軍隊以綠旗爲標誌,以營爲建制單位,所以叫綠營兵。

爲什麼清朝士兵胸前有的是“兵”有的卻是“勇”? 第2張

網絡配圖

八旗軍同綠營兵雖然使命相同,都是保家衛國,但主次不同,朝廷倚重不同。按朝廷的定製,八旗兵大部分衛戍京師,爲國家精銳部隊,掌管京師安全;綠營兵則遍佈全國各地,數量要比八旗兵多幾倍乃至幾十倍。

而“勇”就出現的比較晚啦。雍正、乾隆朝後遇有戰事,若八旗兵和綠營兵不足用,則就地取材,臨時招募鄉勇組成軍隊,戰事完了後立即解散,不是國家正式的軍隊。說白了“兵”就相當於是親生兒子,而“勇”就像是後孃養的。

爲什麼清朝士兵胸前有的是“兵”有的卻是“勇”? 第3張

網絡配圖

但是到了清末太平天國時,曾國藩改非正式的鄉勇爲練勇,定兵制,發餉糧,稱爲勇營。從此,“勇”基本代替了“兵”,成爲清朝的主要軍事力量。師妹還要告訴泥萌,雖然“勇”成了清朝的主要軍事力量,氮素人家其實不直接效忠於皇帝,士兵和軍官只忠於自己的長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