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戰國時期的人才那麼多 他們爲什麼都沒有投靠周天子

戰國時期的人才那麼多 他們爲什麼都沒有投靠周天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戰國周天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戰國和三國時期一樣,都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並且,在戰國時期,人才的流動也是比較頻繁的,比如吳起先在魯國爲將,後來又相繼投奔魏國和楚國。再比如商鞅在魏國鬱郁不得志,結果在秦國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得以開啓了“商鞅變法”。至於張儀、蘇秦、公孫衍等縱橫家,更是往來於戰國七雄之間,縱橫捭闔,攪弄風雲。

戰國時期的人才那麼多 他們爲什麼都沒有投靠周天子

不過,雖然戰國時期的人才衆多,但是,這些人才卻幾乎沒有爲周天子效力的情況。在戰國時期,東周王室可謂日漸衰落,先是在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時無能爲力,更是在徐州相王、五國相王后徹底失去了天子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人才衆多,爲何沒人投靠周天子呢?

首先,在筆者看來,基於以下幾個原因,戰國時期的人才幾乎沒有投靠周王室。一方面,周王室實力弱小,沒有發展的前景,從而難以吸引這些人才。自周平王東遷洛邑開始,周王室的實力就開始走向下坡路。在春秋時期,連鄭國這樣的小國都敢和周王室相抗衡,這讓後者的衰落暴露無遺。當然,在春秋時期,不管是齊桓公,還是晉文公,名義上都會打着周王室的旗號來稱霸,也即明面上還是尊重周天子的權威。

戰國時期的人才那麼多 他們爲什麼都沒有投靠周天子 第2張

但是,在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時,周天子不僅不敢討伐這些違背宗法制、分封制的行爲,更選擇冊封魏國、韓國、趙國、齊國爲諸侯,這讓周王室的權威幾乎是蕩然無存。在此背景下,周王室的疆域更是遭到了戰國七雄的蠶食,也即其整體實力,已經和魯國、衛國、鄭國等小國差不多了。在戰國時期,這些諸侯國顯然和戰國七雄存在較大的差距。

於是,我們看到,呂不韋、商鞅、吳起這三位戰國時期的人才,都是衛國人,可是這三人都沒有爲衛國效力,這裏面既有衛國君主不會重用人才的緣故,也和他們不看好衛國存在直接的關係。同樣的道理,在戰國時期,周王室所在的疆域和衛國一樣,不僅城池有限,而且處在魏國、韓國、趙國、齊國等大國的包圍之下,可謂地處四戰之地。因此,即便是呂不韋、商鞅、吳起等人才選擇投奔周天子,也很難獲得較大的建樹,這是由周王室的客觀實力所決定的。

進一步來說,即便是戰國七雄中,弱小的韓國對於人才的吸引力,自然遠遠不如魏國、秦國、齊國等大國。比如孫臏在魏國遭到龐涓的陷害後,第一反應就是回到齊國,而不是旁邊的韓國,因爲在當時,齊國擁有和魏國一較高下的實力。再比如商鞅離開魏國,選擇投奔秦國,這也是因爲秦國佔據關中、隴右等地,擁有崛起的基礎

戰國時期的人才那麼多 他們爲什麼都沒有投靠周天子 第3張

另一方面,相對於戰國七雄的君主,周王室的歷任君主幾乎沒有什麼招攬人才的舉動。在戰國七雄中,求賢若渴的君主,自然更容易吸引人才前來投奔,比如秦孝公、燕昭王、趙武靈王、魏文侯、齊威王、楚悼王等,都是求賢若渴的君主。與此相對應的是,周王室並沒有積極招攬人才,自然降低了其對於人才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周王室對於宗法制、分封制的堅持,已經明顯落後於戰國時代的實際情況,這也促使其很難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在春秋時期,很多諸侯國的人才,不少就出自君主所在的宗室。但是,到了戰國時期,士人的崛起,促使各個諸侯國的君主不能太過依賴宗室。比如秦國的白起、司馬錯、王翦、蒙恬等名將,都不是秦國宗室的後人。

最後,但是,對於周王室來說,依然堅持“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秩序,也即周天子很難直接任用士人,更不會重用士人。與此相對應的是,楚國的楚悼王,面對吳起這樣的士人,敢於將令尹(宰相一職)相托,這是周王室不會採用的用人方式。並且,商鞅變法後,秦國採用軍功授爵來鼓勵士兵立下戰功,獲得田宅等賞賜,這也和周王室的分封制、宗法制相違背。由此,即便有人才來投靠周王室,也不可能在周王室的疆域內推出商鞅變法、吳起變法這樣的變法,也即周王室缺乏實施變法的土壤條件。

戰國時期的人才那麼多 他們爲什麼都沒有投靠周天子 第4張

綜上,戰國時期人才那麼多,卻沒有人爲周天子效力,這也是一個雙方共同選擇的結果,也即人才更原因爲秦國、魏國、趙國、齊國、楚國等大國效力,而周王室也缺乏招攬人才的誠意和激發人才潛能的條件,最終形成了周王室越來越衰落的局面。到了戰國末期,秦國在消滅山東六國之間,先吞併了東周王室,從而爲剪滅六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此,你怎麼看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