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戰國時期人才衆多,爲什麼他們都不去跟隨周天子呢?

戰國時期人才衆多,爲什麼他們都不去跟隨周天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周天子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一個人才衆多的時期了,當時可以說是各方面都涌現出了非常多的厲害的人才,在不同的國家效力,但是這些人才選擇的國家有很多,卻從沒人選擇去效忠於周天子,這是爲什麼?當時周天子的確是勢力微弱,可是畢竟還是有天子的名義,爲何都不去跟隨周天子,卻都紛紛效力於其他的各個諸侯國呢?

1.周天子

周朝君主,周朝時期的最高統治者,姬姓,黃帝后裔,又稱周天子,如周武王、周平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周,行分封制,周天子爲天下之主,共傳30代37王,後期周天子大權旁落,但仍爲名義上的華夏最高統治者。

周天子其實進行過多次改革嘗試,而且遠比各諸侯國改革圖強要早,只不過都失敗了而已。

受生產力所限,西周建立之初無暇有效統治廣袤的國土,所以沿用了以前的分封制度來進行統治,即周天子把自己沒有能力管轄的土地人口分封給宗親、功臣、貴族,這些人通過對周天子效忠的方式,來實現周天子對全國的管轄。

最初,周天子軍事實力強盛(西周全盛時控甲十萬,是大諸侯國兵力的數倍),又對各諸侯國兵力做出了嚴格限制,因而諸侯對天子的效忠還是十分有效的,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諸侯國的實力逐步上升,與之相對的卻是周天子實力的下降。爲什麼會下降?因王位的爭奪,西周多次內訌,兵力受損,而新繼位的天子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又將有限的土地人口再次分封出去。

所以,周厲王繼位時有了實力下降的憂慮,就希望做出一些改革,來確保西周的實力繼續凌駕於各諸侯國之上,但可惜,這次改革失敗了,國人發動暴動(國人暴動本質上是周厲王改革損害了貴族的利益),西周實力進一步受損。

戰國時期人才衆多,爲什麼他們都不去跟隨周天子呢?

周厲王的兒子周宣王繼位後,依然嘗試着推行改革,通過“不籍千畝,借民力治公田”的方式,重新壯大了西周的實力,在周宣王帶領下,西周重新崛起,並且發起了對楚國的戰爭取得了勝利,也擴大了土地人口,但可惜西周運氣不佳,在此後與周邊蠻夷的戰鬥中,西周多次大敗,實力再次受損。

更倒黴的是,宣王的兒子周幽王又因爲繼承人的問題,導致申侯引犬戎攻入鎬京,西周最後的家底全部拼光,繼位的平王不得不靠秦、鄭等諸侯國的護送遷都洛陽,這一遷都直接導致兩個結果:一是周天子的實力下降到了中等諸侯國;二是周天子失去了故土(賜給秦國換取對方對付西戎),將自己侷限於一個四戰之地。

東遷後的周天子依然希望通過改革重新崛起,比如平王的孫子周桓王就多次向鄭國索要土地,壓制鄭莊公的權力,但可惜這次努力也失敗了,率兵攻打鄭國不僅大敗,還被鄭軍射了一箭。

那麼這次戰役也導致兩個結果:一是各諸侯國看到了周天子的真正實力(不堪一擊);二是周天子壓箱底的家底拼沒了。據《左傳》記載,周桓王、周襄王去世時,周朝甚至窮到拿不出下葬的錢,不得不求助魯國。

2.爲什麼不投靠周天子

在那個羣雄並起的時代裏,最珍貴的無疑是人才,只要有了人才就不愁沒有機會將國家發展壯大,深諳其理的君主紛紛禮賢下士,比如燕昭王千金買馬骨、楚莊王絕纓、秦王頒佈“求賢令”等,但是人才也是有想法的,不會因爲簡單的幾句忽悠、畫大餅就不計酬勞的替你賣力,儘管周天子有想留下人才的想法,但是人才肯不肯來卻是另一回事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周天子沒錢!

周朝在經過兩次王位之爭、晉滅擄滅虢、誘遷陸渾戎、兵敗姜戎等事件後周天子的國土更是萎縮了不少,失去了領土就代表失去了人口、稅收,在財政減少的情況下,周國已不足以提供維持王朝體制的國力,爲此周天子不得不遣散了許多侍從以減少開銷,甚至周襄王死後,其兒子周傾王因爲拿不出舉辦葬禮的錢只好向魯國借錢了,由此可見周王室之衰弱、貧窮。

到了東周最後一個君主——周赧王的時候,周天子的土地,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就幾個縣而已,不但比不上秦、楚這樣的大國,甚至連這些大國底下的臣子封地也比不上,後來周赧王深感秦國的威脅,於是聽從楚王聯合攻秦的建議,沒錢的周赧王向富商接了一批錢組建了6000多人的軍隊打算攻秦,結果卻給楚國放鴿子了,最後不僅惹怒了秦國,自己還搞的負債累累,爲了躲避富商們追債只能灰溜溜的躲起來。所謂“天下攘攘皆爲利來”,周天子自己都混不下去,自然沒有太多錢財來供養這些名士了。

戰國時期人才衆多,爲什麼他們都不去跟隨周天子呢? 第2張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就沒有以周王朝爲信仰,忠於周天子的人謀士嗎?答案自然是有的,否則周朝不可能苟延殘喘這麼久,比如莊王問鼎時就有謀士站了出來讓周度過了危機,不過,周朝的政治制度約束了周天子的選才範圍。

在周的政治制度下,名士們是沒有資格侍奉天子的——越級了!而且還是越了好幾級!簡單來說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你看,大家只聽說過卿大夫養士,比如戰國四公子門客幾千,但是諸侯養門客的就少很多了吧,一層階級做一層階級該做的事情,名士是沒有資格侍奉周天子的,而且周王他們看不上這些士子,別說像張儀蘇秦這樣的寒門子弟,就是孫武,商鞅這樣的貴族子弟去給周天子當門衛都沒人要,周王室從周王到馬伕等等都在嚴格的等級制度下生存,他們很難會有大的改變,因爲“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觀念已經深入其心了。

在種種制約之下,周天子的人才可能有那麼幾個,但是也是矮個子裏挑高的,相比於戰國七雄的人才質量,那像螢燭之火一般的暗淡,而且經過周王室的種種作死之舉後,周王室本錢實在是少,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如此小的舞臺,這些人才實在難以發揮實力,這樣就顯得周天子無人了。

戰國時期人才衆多,爲什麼他們都不去跟隨周天子呢? 第3張

3.周天子爲什麼沒有招兵買馬

那麼看完這些背景脈絡,我們再來說下,到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在變法圖強,爲什麼周天子卻沒有招兵買馬、招攬人才。

戰國諸侯國變法此起彼伏,但變法的前提卻是這個諸侯國有實力(軍力+財力)支撐起變法改革,以秦國爲例,秦國在商鞅變法前,實力無法與魏、楚等相提並論,但秦國在變法前依然可以多次擊敗強大的魏國,這也說明,秦國還是有基礎的。

再來看周王朝,前文已述,周王朝的持續衰落,一度窮到沒錢安葬天子,這種實力想要招兵買馬,招攬人才,難上加難,畢竟人才也是看國度的,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周王朝的改革難度最大,因爲他的貴族體系太過龐大,積重難返,稍微一點變動都可能觸動貴族的利益,導致圖強失敗。典型的就如東周公和西周公,原本就已經衰弱到小諸侯級別的東周王室,卻還要被貴族繼續割裂爲東周和西周兩個公國,這不是作死嗎?

前面已經提到,東周王室地處洛陽,坐享天下商賈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軍事上的隱憂,即你稍有招兵買馬變法圖強的跡象,必然觸動周邊各大諸侯的神經,畢竟周天子只是名義上的共主,實際上在諸侯眼裏你也就是個小諸侯,如果你強大了,豈不是要威脅到我?魏國強大後又迅速衰落就是因爲他出於四戰之地,先後受到秦、楚、齊等國的圍攻,而實力更弱小的周王室顯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