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朝早點放棄遼東退守關內 明朝還會不會滅亡

明朝早點放棄遼東退守關內 明朝還會不會滅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明朝遼東和關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崇禎十七年(1644年)4月25日,“闖王”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佔了北京城,明朝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縊殉國,明朝滅亡。導致明朝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大明王朝在後期一直面臨兩線作戰的問題,即來自內部的農民起義軍和來自北方的滿清。

明朝早點放棄遼東退守關內 明朝還會不會滅亡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燒錢的項目就是戰爭,沒有之一。歷史上許多盛極一時的王朝最終都是被戰爭給拖垮的,比如隋朝就是在經過了三徵高句麗之後,迅速走向滅亡。僅僅是一場大規模戰爭就足以把一個國家的家底徹底掏空,明朝卻要同時應付兩場戰爭,其面臨的財政壓力有多大就可以想象了。

國家沒錢了,就只好去百姓身上多徵稅。百姓受不了苛捐雜稅的盤剝,又紛紛選擇揭竿而起。結果導致起義軍越剿越多,明朝政府需要支出的軍餉也越來越多,大明王朝就這樣無可奈何地走進了死循環之中。

明朝早點放棄遼東退守關內 明朝還會不會滅亡 第2張

那麼,如果明朝早點選擇放棄遼東地區,堅守關內,最大限度的緩解北方軍事壓力,把側重點放在鎮壓國內起義軍上面,是否有機會翻盤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有一個時間點非常重要,那就是1640年爆發的“鬆錦大戰”。

鬆錦大戰從1640年發生,到1642年結束。這場歷經兩年的戰爭將明朝最後的十三萬精銳部隊消耗殆盡,明朝後期最能征善戰的軍事指揮官也在這場戰爭中或是戰死、或是投降。所以在1642年以後,大明王朝實際上已經無力迴天,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自然也就談不上放棄不放棄的說法了。

如果是在1640年以前放棄遼東,那情況就要複雜很多了。當時明朝軍隊在鎮壓起義軍的戰鬥中,還是勝多敗少,明軍實力要明顯強過起義軍。如果沒有經過“鬆錦大戰”的消耗,明軍的這種優勢還將繼續保持下去。所以,絕不可能出現像1644年那樣一觸即潰的局面。

明朝早點放棄遼東退守關內 明朝還會不會滅亡 第3張

真正的威脅來自北方的滿清,清軍戰鬥力要遠高於明軍。所以如果是發生野戰,明軍幾乎必敗無疑。但明朝要是果斷放棄遼東,以長城沿線的九邊重鎮爲依託,堅守關內,情況就會有所改善。因爲關內的防禦設施比關外要完善很多,清軍人數有限,不敢貿然發起進攻。這樣一來,北方的軍事壓力自然也就減輕了。

那麼是不是說在1640年以前選擇放棄遼東,堅守關內,大明王朝就能翻盤呢?答案是不能。

在明朝末期,滿清的軍事活動和國內起義軍的活動幾乎是做到了遙相呼應。每次當起義軍快被剿滅的時候,清軍往往就會在北方發起進攻,因爲滿清知道絕不能讓大明王朝重新穩定下來。長城雖然有很好的防禦效果,但也不是牢不可破,早在1640年以前,滿清軍隊已經有四次突破長城沿線守備薄弱處,進入關內的經歷。每次清軍突入關內後,明軍主力不得不趕赴北方抗清,結果又使得國內起義軍重新死灰復燃。

明朝早點放棄遼東退守關內 明朝還會不會滅亡 第4張

所以,只要兩線作戰的條件不改變,大明王朝遲早還是會被消耗到油盡燈枯,只是滅亡的時間可能會延後一些罷了。

唯一破解這個死局的辦法只有改變兩線作戰窘境。對明朝而言,當時最佳選擇其實應該先與滿清和解。割地也好,賠款也罷,能平息遼東戰事纔是關鍵。在1642年“鬆錦大戰”結果出來前,滿清對明朝還沒有形成絕對優勢,如果明朝給出的條件足夠優厚,明清停戰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只要遼東戰事結束,明朝就能騰出手來徹底剿滅起義軍勢力,從而結束戰爭。然後再讓國家休養生息,以明朝那麼大的體量,只要不發生戰爭,恢復起來也是非常迅速的。待到兵精糧足時,收復遼東也未必不可行。

明朝早點放棄遼東退守關內 明朝還會不會滅亡 第5張

其實崇禎皇帝在“鬆錦大戰”失利後,就有過這樣的想法。當時的兵部尚書陳新甲還主動請纓與滿清議和,讓他來揹負這個“賣國”罵名。這至少說明即便在“鬆錦大戰”後,雙方言和的機會仍存在。不過,由於保密工作沒有做到位,議和文件遭到泄露。結果在一羣“錚錚鐵骨”的大臣口誅筆伐下,崇禎皇帝只好下令殺掉了“賣國賊”陳新甲,明朝喪失了最後一次議和的機會。

最終,大明王朝無可奈何地走到了歷史的終點。最令人可笑的是,當年許多痛斥陳新甲賣國的大臣們,在經歷了改朝換代後,卻紛紛選擇繼續爲清朝發揮餘熱。誰是賣國,誰是愛國,有時候真是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