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如果崇禎聽從了魏忠賢的臨死之言,明朝還會這麼早滅亡嗎?

如果崇禎聽從了魏忠賢的臨死之言,明朝還會這麼早滅亡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忠賢,北直隸肅寧人(今河北滄州肅寧縣),我國明朝著名的宦官,早年的時候爲了躲避債務而進宮入了宦官,自宮後改名字李進忠。進宮後在王安的保護下,他宮中的地位逐漸成長了起來,出任秉筆太監後,才改回原名,皇帝賜名爲魏忠賢,之後去過甲子庫。魏忠賢再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結交了天啓皇帝的乳母客氏,這也成爲他命運的轉折點。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其受寵,後來他的實力愈來愈大,被稱爲“九千歲”。以至於後來說;“之知有忠賢,不知有皇上”。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如果崇禎聽從了魏忠賢的臨死之言,明朝還會這麼早滅亡嗎?

應該說魏忠賢之所以能夠被稱爲宦官的代表,不僅僅有不俗的能力和權謀之外,還有那外表下的野心,不過魏忠賢有着不小的野心,但是有一點上他還是一個非常忠心的人,而他的主子天啓皇帝深知這一點所以用他們很放心,大明王朝卻始終沒有倒下的痕跡,不過這種情況持續時間也不是很長。

1628年崇禎上位後處於勵精圖治的決心和志向,他開始用氣東林黨人爲幕僚,另一方面積極抹除宦官。所以在崇禎的意識中,魏忠賢是不得不除的,此外東林黨人和魏忠賢也有嫌隙。由於東林黨的主要成員都是積極進諫的知識分子,所以被皇帝朱由檢看在眼裏,因此逐漸開始偏向東林黨這邊。後來,東林黨更是抨擊了宦官當道等現象,讓皇帝感覺到有一絲危機感,於是就找了各種理由來一點點的削弱魏忠賢爲首的宦官集團,而且對於東林黨壓制宦官權利也保持縱容的態度這就說明了皇帝要對魏忠賢下手了。

如果崇禎聽從了魏忠賢的臨死之言,明朝還會這麼早滅亡嗎? 第2張

崇禎上位幾天後就把魏忠賢給收拾了,把魏忠賢先是抓起來之後在判他罪“察魏忠賢結黨篡位,禍國殃民,故念其效忠先皇帝多年,赦其死罪。着即,剝奪職銜俸祿,發配邊關,永不歸京。”就這樣把魏忠賢發配大安徽鳳陽給朱元璋的墓守靈,但是在半道上,崇禎派人把魏忠賢直接勒死,以絕後患。不過儘管受到崇禎的處置,但是在魏忠賢死之前還是對崇禎說了一番話,可延長明朝的壽命,可惜崇禎沒有聽從。

如果崇禎聽從了魏忠賢的臨死之言,明朝還會這麼早滅亡嗎? 第3張

魏忠賢把握朝綱幾十年,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耳目衆多,想動他特別難,所以崇禎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平定魏忠賢,說明他有手段,也有些膽識,也敢幹。照理說這樣的皇帝,他把持朝綱之後,應該有作爲,可是爲什麼後來大明還是亡在他的手上。關鍵在於崇禎用人,有個致命的缺點,用二十個字形容他:用人多疑,急功近利,有恩不欲歸天下,有過全盤推託。另外,此從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便有了出頭之日,朝中逐漸被這些人佔據了主導權,那些不願意與他們結黨營私的宦官也紛紛被他們以各種理由給彈劾排擠。東林黨此次實力愈來愈大,東林黨其實是代表着江浙一帶的富商和鄉坤等有權和有錢人的利益。

所以他們大部分的宗旨都是以這些人的利益爲主,而非國家,這就導致了當時大明王朝每年的稅收都銳減,商人的利益自然都受到了保障。但是國家也是需要錢,這就只能加大對民間老百姓的徵稅力度,老百姓叫苦連天,又加上天災,可以說是雪上加霜。很多百姓就成了流民,之後發展成了明末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明王朝的滅亡徵兆就是農民起義。當大明王朝最後一道防線被擊潰時,朱由檢追悔莫及,吊死在了梅山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