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朝滅亡真的是因爲小冰河造反的嗎 這一時期持續了多少年

明朝滅亡真的是因爲小冰河造反的嗎 這一時期持續了多少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小冰河期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竺可楨在1972年發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的學術論文以後,三十多年中,我國科學界對歷史氣候的變化進行了許多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這也使得我們對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有了更多精確的認識。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已經證明歷史上的戰亂與和平存在着週期性波動,之所以會這樣與氣候變動的週期密切相關。

明朝滅亡真的是因爲小冰河造反的嗎 這一時期持續了多少年

而我國古代學者對此早有精闢的見解,宋人袁文在他的筆記《甕牗閒評》中曾經評論:“寒氣太盛,此乃北方兵起之兆”,旱災、蝗災、瘟疫,天下大亂、朝代更替這樣的災難對當朝帝王固然是厄運,老百姓更是在劫難逃。唯有對那些歷史上的英雄,災難歲月卻是機會,是幸運,是他們出人頭地的日子。元朝末年,寒冷、旱澇無常、黃河頻繁氾濫,不但造成了“人相食”的饑荒,而且引發了滅絕式的“大疫”,於是“元政不綱,盜賊四起”,各地的盜匪“擁兵據地,寇掠慎重,天下大亂”。朱元璋年少時歷經苦難正是緣於元末的亂世,而朱元璋大業的成就也得益於亂世。在這樣的背景下,朱元璋先是痛失親人,流離失所,然後投身戰爭,逐步擁有了自己的軍隊。經過十五年的征戰,朱元璋的大軍終於攻入了大都,趕走了元朝皇帝,成就了明朝大業。

明朝滅亡真的是因爲小冰河造反的嗎 這一時期持續了多少年 第2張

十四世紀的氣候災難“奇蹟般”的摧垮了曾經稱雄於整個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當朱元璋在中國的戰亂中異軍突起之後,氣候又奇蹟般的開始好轉了,氣候的好轉爲朱元璋帶來了好運。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明代初期即大約在1350年至公元1400年左右的這一段時間內,中國大陸的平均氣溫回升,並在短期內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由於氣候環境的好轉,災害減少,爲發展農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朱元璋本人是貧農出身,幼年時的缺食少穿、四處流浪的悲慘經歷使他對糧食和農業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銘心的認識。“理財之道,莫先於農”這對於朱元璋而言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最切實的體驗。

明朝滅亡真的是因爲小冰河造反的嗎 這一時期持續了多少年 第3張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朱元璋不失時機地推行一系列的政策,促進生產、改善民生、增強國力。幾十年的風調雨順使朱元璋有條件大興屯田,減低賦稅,發展生產,爲明朝初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歷史上的亂世英雄並不是都跟朱元璋一樣的走運,比如東漢末年也是因爲氣候的災難導致了漢王朝的崩潰,但是漢王朝解體之後氣候卻繼續在惡化,於是中國陷入了長達四百年的動亂。先是三國的分裂後來是南北朝對峙,直到公元六世紀中國氣候纔開始從寒冷的低谷中開始回升,這也纔有了後來隋朝的統一和唐朝的盛世。總之,朱元璋大業的成就得益於氣候災難造成的亂世,但是如果災難性的氣候環境一直持續下去元朝末年的歷史也許就會重寫。

明朝滅亡真的是因爲小冰河造反的嗎 這一時期持續了多少年 第4張

朱元璋的低稅、屯田、移民等政策無疑是對人口增殖的激勵,這對元末戰亂後人口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起到了推動作用,使土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也爲人口的繁衍提供了空間。然而朱元璋這一系列的政策卻最終導致了明末的“人口災難”,所謂人口災難大多數情況下是氣候災難的一種表現。在氣候適宜時期,生產發展食物供應充足,人口就會增加;但是當氣候惡化的時候,增長了的人口就會超過土地的承載能力就會形成人口過剩。對於中國以精耕細作爲特色的傳統農業來說,人口增加似乎意味着土地效益的變高,但是隨之而來的則是人均耕地的減少。

明朝滅亡真的是因爲小冰河造反的嗎 這一時期持續了多少年 第5張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全國耕地的總數達850萬餘頃,當時的人口爲7270萬人,人均耕地是11.7畝。經過二百餘年的不斷開墾,到明神宗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全國耕地的總數居然增加得到了1161萬餘頃,而這時全國的人口大約超過1.8億,人均耕地爲6.45畝,下降了45%。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則是,在歷史時期,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是緩慢的,農業收成更多的是依賴於氣候條件,那麼什麼氣候條件會導致災害呢?只要是不合常規的冷暖乾溼變化就是災害,在該下雨時不下雨,不該下雨時不住地下雨就是災害。農業生產從所種植物的品種到耕作制度到耕種與收穫的時節都必須與地理環境和氣候節令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土地的潛力,獲得應有的效益。

明朝滅亡真的是因爲小冰河造反的嗎 這一時期持續了多少年 第6張

據氣候學家研究,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每變化一度,糧食作物就相應有10%的變動,就是說如果年平均氣溫降低一度,糧食就可能減產10%,而降雨量的變化對農業產量的影響則更爲明顯。明朝後期,氣候開始逐漸惡化,溫度降低、雨量減少,這導致了農業產量的大幅下降,在生態環境脆弱的西部地區社會危機則更加嚴重了。長期的人口增長使得乾旱貧瘠的土地承載過重,人口增加,糧食卻在減少,因此極大的降低了這一地區的抗災能力,再加上土地兼併等社會因素,農民即使是在正常的年景也只能餬口,一旦遇到災害生存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正是因爲遭受了低溫和乾旱的雙重打擊,使這一地區高密度的人口資源轉化成了人口壓力,最終使明朝陷入了覆滅的境地。

明朝滅亡真的是因爲小冰河造反的嗎 這一時期持續了多少年 第7張

這些密集的發生的災荒對於明朝的厄運來說僅僅只是個序幕,真正的災難是在17世紀中葉發生的。在明初半個世紀的溫暖期過後,從15世紀開始氣候在起伏中逐步下降,到了明朝末年氣候劇烈降溫,達到了近一千年來的最低谷。降雨量也急劇減少,大旱頻頻發生。崇禎年間,旱災之嚴重、之普遍、之持久、之慘烈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中國北方地區尤爲嚴重。陝西、河南及華北大部從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到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連續大旱。

明朝滅亡真的是因爲小冰河造反的嗎 這一時期持續了多少年 第8張

這些劇烈的氣候變化可以說是導致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而之所以發生這樣劇烈的氣候變化是因爲“小冰期”的到來。從全球變化的歷史來看,在公元十四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前大約500年時間。歐亞大陸乃至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區都進入了一個寒冷的時期,這個時期通常稱之爲“小冰期”。這個寒冷的時期覆蓋了我國明清兩代,所以在我國又稱爲“明清小冰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