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人爲什麼連喝幾壇酒都不會醉 只因爲當時的酒精度數太低了

古人爲什麼連喝幾壇酒都不會醉 只因爲當時的酒精度數太低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的酒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前言:

無論在什麼朝代乃至現代,都不乏喜酒之人,就連我國的大詩人詩仙李白,都十分愛酒,在他的筆下曾寫出"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酒逢知己千杯少"這樣的詩句。

酒可以看作一件好東西,舉辦喜事朋友聚會慶祝,怎麼能少得了酒來助興呢?酒又可以看作一件怪東西,過度貪杯,造成各種慘劇的發生。其實關於酒文化,在我國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考古學家曾研究發現在黃帝時期就出現了釀酒這一行業。酒又是由誰發明的呢?

古人爲什麼連喝幾壇酒都不會醉 只因爲當時的酒精度數太低了

關於這一問題有很多的說法,但更多的人認爲是所在黃帝時期的杜康發明了美酒,畢竟你一定聽說過那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關於酒,在我的腦海裏不禁閃出成龍曾在影視作品裏打出的一套醉拳,可謂酒與武功融爲了一體,因爲有酒拳才更加精彩。又或者是在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之中,各路英雄的出場與性格的展現,很多都與酒有關。

不同時期酒的度數並不一樣,也有各種各樣的類型。

現如今市場上流通的酒,有各種類型,其中最爲常見的如白酒,啤酒,紅酒,葡萄酒。在古代的各個時期,酒的度數都是不一樣的,其中最早在元代甚至更早以前,由於當時酒的釀造技術並不成熟,加上實際與現今所取的釀造之物也不一樣,他們常用五穀或是許果子進行加工釀造,這樣的酒度數還是比較低的,口感類似於現如今的葡萄酒。到了宋代末,其實已經出現了類似於當今的白酒。

古人爲什麼連喝幾壇酒都不會醉 只因爲當時的酒精度數太低了 第2張

因爲處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在冬日常常要忍受嚴寒的考驗,他們便研發出此種酒,用來抵禦寒冷的冬天,酒在當時就變成了保暖之物。在秦朝時期,有一種酒名爲麴酒,這種酒的度數也不高只類似於今天普通啤酒的度數,所以在武松打虎的橋段之中,武松一口氣喝下了八大碗烈酒,瞭解到真實情況,真的可以說不足爲人所驚歎了。

到了明清時期,市場上白酒的買賣已經非常常見了,這時由於酒的釀造蒸餾技術已經又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白酒的度數相比於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古代還有一種極爲常見的酒,就是黃酒。

平常百姓喝得最多的最普通的並不是當今的白酒,而是黃酒,此酒的度數大概在10%左右,屬於度數很低的酒。所以我們常常在電視劇中,或者書裏所看到的古人常喝千杯不醉的事件,也並不全部都是的虛擬情節。

古人爲什麼連喝幾壇酒都不會醉 只因爲當時的酒精度數太低了 第3張

酒爲詩人的詩句注入靈感,酒文化也值得人們學習。

李白曾在他的詩裏寫"將進酒,杯莫停"。這樣的詩句聽起來是不是很豪放大氣,充滿魄力,給人一種酣暢淋漓之感。這與詩人所處的朝代有很大的關係,在當時所用來計量酒水的單位與現代並不一樣。古人用的尺子長度與現代相比,長度只有現如今的三分之二。所以書中經常所記敘的某人飲下數斗酒,並沒有我們想象之中的那麼多。

酒是一種文化,也是許多文人騷客提筆寫詩之前靈感的來源,如詩人的"金樽清酒鬥十千",詩人對酒的描寫無形之中給人高貴奢華之感。

古人爲什麼連喝幾壇酒都不會醉 只因爲當時的酒精度數太低了 第4張

在古代清明掃墓,人們一定會帶上一罈酒灑在已故親人的墳頭,用此來表示對逝者的安慰與尊敬。再或者農耕時代人們祈求天降大雨,以保證有充足的水分讓莊稼長的成熟,此時也一定會在祭祀壇上擺上酒,以求天神顯靈。

古人爲什麼連喝幾壇酒都不會醉 只因爲當時的酒精度數太低了 第5張

文人們也會常邀三二好友,坐與亭子裏閒聊對詩,此時也少不了手裏有酒對碰。酒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國人對與酒一直以來也都具有深厚的情感。

結語:

看到這裏是不是加深了你對酒的理解了呢?在這裏我想提醒所有喜酒愛酒之人,酒雖然是個好東西,可以疏通我們的血脈,增強體魄,在冬天禦寒,但是過多飲酒對身體傷害很大,也可能在過度飲酒後出現很多悲劇,如醉酒駕車,所以在拿起酒杯之前一定要記得適量飲酒就好。酒文化也是一種需要去繼承學習的文化,大家應多多關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