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攻城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朝代更替,戰爭無數。

所謂“兵者,詭道也”,古人在一次次的經驗教訓中,總結出了一系列作戰謀略,《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由此誕生。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但是我們反觀歷史,幾乎所有的古代戰爭,兩國(方)交戰都是中規中矩的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去攻打,直至打到對方的老本營爲止。

靠着冷兵器這樣一路打下來,不僅動輒損兵折將成千上萬,十分慘烈!而且作戰週期長,對雙方來說都是莫大的煎熬和恐懼。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第2張

這似乎一點也不符合用兵者的“詭道”。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反而一定要攻城呢?

其實古人也不傻,只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我們就會知道,這條路根本行不通。

爲什麼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去攻打?

道理其實很簡單,就好比你明知高速會收費,但你爲什麼跑長途還是一定要走高速一個道理。就是因爲走高速最方便,最快捷,而且路況好啊。

攻城也是一樣,古代沒有像現代這麼便利發達的省道高速公路,而直通城池的路一般就是最好走的官道,路況好,又平坦,相較而言適合大部隊快速前進。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第3張

並且我國自古就是個多山丘的國家,在當時平原的佔比並不大。有時候,兩地之間幾百公里,無任何岔口,而城池往往就建在這些關鍵節點上。

從守城方來說,就是考慮到你只能從這走,不能從別的地方走,纔會在此處建城池,扼住陸路、水路咽喉,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第4張

總而言之,古代城池修建的地方就是兩點之間最快最省時間的咽喉要道。

繞着走不行嗎?

想繞道走捷徑也不是不行,只是對攻城方來說,繞道其實更加兇險!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中說“兵貴神速”,行動越快,效率越高,勝算也越大。

由於古代的技術、裝備有限,按士兵的交通工具來分,軍隊無非三種兵種:步兵、水兵和騎兵,其中更是以步兵爲主,全靠雙腳行走。

這就像我們的紅軍行走的萬里長征,古代的士兵每一次打仗都是在走長征,動輒則數萬人。帶着這麼龐大的軍隊,如果貿然選擇繞路就免不了要翻山越嶺,消耗大量精力時間不說,戰線也拉得太久。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第5張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而後勤部隊要在岐山峻嶺託運糧草,更是難上加難。如果此時後勤再被敵人猛然切斷,沒了糧草加上身心疲憊,必定軍心大亂,還沒開打就敗局已定了。

萬一繞過去了,就能成功了嗎?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就算你真能突破重重險阻翻山越嶺繞過去直達敵方大本營,就算成功一半了?

圖樣圖森破!

首先,敵方不是傻子,你這麼大一隊人馬繞城而過,即便古代信息再遲緩,也不可能瞞得過對方的眼線。即便對方沒有在中途截殺,可能你繞過城池,不就等於把後背亮給對地理環境更熟悉的敵人?

如果敵方反應過來,帶兵從後追擊,那此時面臨的局面就是腹背受敵,而且在別人的地盤只能任人宰割,很可能最後就是全軍覆沒。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第6張

退一萬步講,即便地方城池昏庸無能,沒有洞察危機無人調兵遣將支援,使得你能放心進攻敵方大本營。

但經歷了長途跋涉的士兵,是否有體力跟皇城內養精蓄銳的將士相抗衡?是否有把握速戰速決?如若久攻不下,糧草能維持多久?一旦對方援兵包抄,最大的可能還是會變成困籠之獸、不戰自敗。

所以說,繞城而行看似風險更小,其實是極度兇險的一招!循規蹈矩的攻城看似艱難慘烈,反而風險其實更低。就連蒙古帝國的鐵騎當年踐踏宋朝,卻被小小襄陽阻礙幾年,也不敢繞道承擔風險。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第7張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繞行一定會失敗,比如三國鄧艾奇襲成都,但畢竟這是個例。正所謂兩害相較取其輕,這也是爲什麼歷代戰場大多都選擇正面攻城的原因了。

另一方面,古代戰爭一定要進行攻堅戰還有三個重要目的。

戰爭補給提供

古代作戰,從來都是一個漫長的拉力站,短則三五月,長則幾十年。所以,不管是由南往北打,還是從北南下,糧草補給都是第一要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也是這個道理。

那麼,在這個漫長的作戰過程中,總不能帶着足夠幾萬、幾十萬人吃好幾年的糧食、裝備上在路吧?

所以,古代的城池其實也是一個補給站,攻打下來的糧食、裝備、士兵都可以爲我所用。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第8張

另一方面,古代打仗給國家帶來的負擔也是空前巨大的。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如此一來,時間一久,國家必定會被戰爭所拖累,比如隋煬帝三徵高麗,勞民傷財,導致全國經濟崩潰。

所以行軍打仗自然要奪敵人之糧、徵敵人士兵、搶敵人裝備。城池是經濟,補給中心,一切財富都可以從城池獲得。

別小看一城一池之得失,可能關乎整個戰爭的命運

上面有講到,古代城池往往會建在這些關鍵節點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尤其是佔領一國重要地位的城池,雖易守難攻,但一旦攻下來,那就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很可能關乎的就是整個戰爭的勝負。

比如當年諸葛亮和司馬懿相爭的街亭,馬謖街亭失守直接導致諸葛亮北伐的失敗。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第9張

另一方面,城池都是依水而建,大多地處水陸交通要塞,即便要做持久戰,也能夠依靠城內便捷的交通,運送補給。如果沒有攻下來,可能打不了多久,就只能灰溜溜的撤退,白白損失兵力、財力。

而拿下這種交通要塞,同時也是切斷了地方的通勤要道。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中傷敵軍。

所以說,越是難以攻克的地方,確實有攻克的價值,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信息傳送週轉點

在戰場上,除了糧草,另一個影響軍情的要素就是及時有效的作戰情報。

古代戰場上的情報都是靠人點對點傳遞,所以爲了保證情報及時有效,準確固定的情報點很重要。可是,如果軍營在外駐紮不定,今天送的情報在這裏,明天送來軍營被迫遷移幾十裏地,如果信使找不到你,那可能大本營被別人偷襲了可能都不知道。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古代打仗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搗黃龍 第10張

但是打下城池之後,各路消息自然變得靈通,一旦有變,也會提前一步得到消息、做出應變,同時明確下一步的作戰目標。這也是交戰必取城池的重大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攻下一座城池,也就離對方腹地更近一部,也是便於監控敵方動向,握住敵方咽喉。

總結

如果還是不明白,那最後再舉一個通俗的例子,《王者榮耀》玩過嗎?攻城略地是不是都得先推塔?古人不是傻子,如果真的有捷徑,那也必須是建立在穩健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在古代一座一座的攻,纔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