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甲午戰爭中如果清朝全面開戰 清朝能不能贏

甲午戰爭中如果清朝全面開戰 清朝能不能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甲午戰爭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甲午戰爭的失敗,的確對清廷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不但天朝上國的帽子再也無法戴下去了,而且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與此同時,士大夫階層也開始全面反思清廷的政治制度。

甲午戰爭中如果清朝全面開戰 清朝能不能贏

事實上,當時就有人主張與日決戰,然而有更多人並不贊同這種非理性的做法,因爲軍事鬥爭是政治的延續,軍事失敗的前提是後方的政局吃緊。

政治失敗的根源在於兩場不同的改革。

清廷在1860後開始推行洋務運動,而且這場運動是由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堂等地方督撫發起的,朝廷只是給了他們政策支持。

由於洋務運動的思想主旨是“師夷之長以制夷”,當時清朝上下都認爲自己的制度是最完美的制度,只是武器不如洋人而已,根本沒有制度改革的動力和決心。

甲午戰爭中如果清朝全面開戰 清朝能不能贏 第2張

而日本從1873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卻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其思想主旨是脫亞入歐,通俗地講就拋棄以清廷爲標誌的政治治理模式,引入以英美爲主導的民主模式。

甲午戰爭就是這兩種模式的較量,清廷的失敗就是較量後的結果,因此清廷的失敗是註定的,與遷都與否沒有很直接的關係。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最終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是智者之間的較量,更是民衆素質的較量。

由於清廷奉行的依然是秦始皇的制度,而秦制又與法家思想是一對難以分割的孿生兄弟,因此法家的弱民政治仍然是清廷的統治思想。

甲午戰爭中如果清朝全面開戰 清朝能不能贏 第3張

法家的弱民理論就是要將民衆改造爲貧窮、懦弱、愚昧和毫無尊嚴的奴隸,因此當清廷在批量生產阿Q和孔乙己的時候,而日本人卻在開發民智。

清廷用阿Q和孔乙己能抵禦外敵嗎?結果不言而喻。

李鴻章在當時的列強中,被視爲唯一能夠與洋人一較長短的人,然而他的眼光和心胸並不足以讓一個古老的帝國起死回生,因爲他沒有認識到清廷的制度短板,而日本的維新人士卻清楚地認識到了清廷的致命威脅,所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之間的較量早已高下立判。

如果僅僅從軍事上來看,清廷選擇與日本決戰,其實勝負已決,日本的財政已經枯竭,根本無法支撐大規模的戰爭,只要清廷能意識到持久戰的作用,日本最終極有可能會是拖不起的一方。

甲午戰爭中如果清朝全面開戰 清朝能不能贏 第4張

然而清廷的內政並不允許這麼做,它最擔心的並不是外患日本,而是隱伏在國內可能的反對勢力,它怕有人會趁外敵入侵的機會,舉起反抗滿清統治的大旗。

這就是專制政權的必然邏輯,寧可滅亡,也絕不容許“臥榻之側,有他人鼾睡”,也是“量中華之物力,與國之歡心”,“寧與外人,不予家奴”等等變態思維的來源。

清王朝和其它王朝一樣,先天性地把國家當作八旗子弟的私人花園,把漢人當作爲滿族服務的奴隸,這種以剝奪漢民的自由和權利爲手段,以削弱漢民爲目標的政治,當然不會得到漢民的擁護。

從以上觀點來看,甲午之戰若是滿清發動全面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會拖垮貪心不足蛇吞象的日本,但自信心不足的清廷根本不敢放手一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