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因這塊墓碑出土讓質疑蘭亭集序的僞作消失了,爲什麼會這麼一說

因這塊墓碑出土讓質疑蘭亭集序的僞作消失了,爲什麼會這麼一說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小編提出一個問題,東晉的王興之是誰,估計沒有幾個人會知道。可是小編再問一個問題:東晉的王羲之是誰?這個小學生都知道,他就是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作者。

王興之(生310~卒340),而王羲之(生303年—卒361年)兩個人不僅是堂兄弟,而且還曾經同朝爲官。

王正是晉朝老臣,他官拜尚書郎,爲六品官,生有三子,老大王曠,老二王翼,老三王彬。

王曠的兒子就是王羲之,而王彬的兒子就是王興之。

因這塊墓碑出土讓質疑蘭亭集序的僞作消失了,爲什麼會這麼一說

王興之官拜徵西大將軍行參軍、贛令;而王羲之官拜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他們兩個人的關係如何,都有過什麼交集,這已經在歷史典籍上查不到記載了,但有一點可以判定,因爲王羲之是一位書法高人,故此,王興之受家族兄弟的薰陶,估計書法也差不到哪裏去。

1965年,我考古專家爲了保護性晉朝古墓的需要,對坐落在象山的王興之夫婦墓,展開了保護性的發掘,令人欣喜的是,從這座古墓中,出土了一塊王興之夫婦的墓誌銘碑刻。

因這塊墓碑出土讓質疑蘭亭集序的僞作消失了,爲什麼會這麼一說 第2張

這塊墓誌銘長37.4釐米,寬28.5釐米,共刻有203字。

墓碑上的書法古樸典雅,凝重挺拔,錯落有致,雖然不能稱爲第一流的書法,但也可稱爲第二流的作品。

這塊墓誌銘碑刻的出土,讓當代的書法家,見到了東晉書法真正的樣子,很快,一位姓郭的學者,就發表了這樣一篇論文《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僞》,他認爲:蘭亭序上的墨字,明顯是成熟的行書,與這塊帶有隸意楷書的墓誌銘截然不同,很顯然,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僞作。

因這塊墓碑出土讓質疑蘭亭集序的僞作消失了,爲什麼會這麼一說 第3張

這位姓郭的學者,道理很是充分,他認爲東晉書法,就應該是王興之夫婦的墓誌銘碑刻上的樣子,當時的行書並不成熟,故此,王羲之寫不出那麼飄逸的行書字體來,《蘭亭序》應該是後人的僞作。

這篇論文發表後,就好像一瓢水潑到了油鍋中,當即引發了國內書法,文化方面人士的大論戰。

有一位姓高的學者當即站了出來,他在報紙上發文,這樣道:不管任何時代,都會允許多種書法流派的存在,不能說,發現了一座帶隸意楷書的墓誌銘(王興之夫婦的墓誌銘碑刻。),就否認其他“草書” (《蘭亭序》)等書法形式的存在,說《蘭亭序》是僞作,這完全就是一葉遮目,不見森林。

因這塊墓碑出土讓質疑蘭亭集序的僞作消失了,爲什麼會這麼一說 第4張

這場大論戰中,甲派說《蘭亭序》爲假,而乙派說《蘭亭序》爲真,甲派引經據典,乙派就羅列證據,最後的結果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場論戰一直進行了10多年,1977年,隨着曹操宗室墓磚的出土,這場論戰才畫上了句話。

因這塊墓碑出土讓質疑蘭亭集序的僞作消失了,爲什麼會這麼一說 第5張

因爲安徽亳縣出土的墓磚上,刻有大量的字跡,這些字跡是絕大部分是用楷行書所寫,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墓主埋葬的年代在東漢時期,這說明,東漢時代,楷行書就已經非常成熟了,而相距了200左右年的王羲之絕對可以用“行書”來書寫《蘭亭序》之類的作品。

不爭論出不來真理。不爭論學術沒法快速前進。

因這塊墓碑出土讓質疑蘭亭集序的僞作消失了,爲什麼會這麼一說 第6張

經過書法界同人的共同研究,最後大家得出了一個結論:墓誌銘上用“銘石書”就是《王興之夫婦墓誌》上的字體,那是對亡人的尊重,而王羲之用行書寫《蘭亭序》,更可以痛快淋漓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寄情于山水的灑脫,以及遊玩於蘭亭的快意。

這場爭論之後,已經沒有人懷疑《蘭亭序》是中國第一行書,以及它的作者是王羲之了。

可是九泉之下的王羲之對這件事兒是怎麼看的?親愛的讀者朋友,您說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