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日軍發動浙贛會戰的原因是什麼?背後陰謀是什麼?

日軍發動浙贛會戰的原因是什麼?背後陰謀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2年初夏,迫不及待的日軍對浙贛地區發動了一場準備充分的戰役,而此時的國軍卻因爲英美“先歐後亞”的戰略部署而表現出消極的抗戰傾向,這無疑讓日軍的挺進行動變得稍顯順暢。

5月14日清晨,日軍第13軍第一線部隊首先開始進攻浙東地區,緊接着第70師團經由寧波向永康進軍。第二天,日軍第22師團從紹興往東陽方向挺進,傍晚時分,河野旅團經楓橋鎮向義烏方向開進。第15師團則於夜晚從蕭山附近渡過浦陽江,沿西岸南下經諸暨向浦江方向進攻。還有第116師團的原田旅團、第33師團均從富陽出發,直取金衢一帶。由此,歷時四月,兩軍共計傷亡近10萬多人的“浙贛會戰”,正式打響了。

“浙贛會戰”是日軍爲摧毀浙江的前進機場羣,防止中美戰機“穿梭式轟炸”對日本本土造成直接影響而發動的一場軍事行動。然而在戰事如此吃緊的華東地區,日軍總司令官畑俊六不顧第13軍司令官澤田茂的意見,毅然決定把部署兵力從原先的40個步兵大隊增加到87個步兵大隊,戰略升級爲“浙贛作戰”,而且三分之二的大軍都是直接發兵浙中地級市——金華。這是爲什麼呢?

原來除了摧毀浙江機場羣,打擊國軍第三戰區主力以外,日軍中央還有鮮爲人知的更深一層考慮——掠奪金華一帶的砩礦,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注:永康、東陽、義烏、浦江、武義(下文)皆爲金華轄下縣)

日軍發動浙贛會戰的原因是什麼?背後陰謀是什麼?

戰爭背後的砩礦掠奪

砩石,學名螢石,是工業上氟元素(氟化鈣CaF2)的重要來源,也是氟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是一種常見的鹵化物礦物。在現今的科技領域中,其應用已經涉足多達30餘個工業部門,包括航天、醫藥、電子、冶煉、機械等。

而在二戰期間,砩石的主要作用還只是加入到在鋼鐵工業中,利用礦石裏面的氟化鈣對冶煉產生化學反應,從而達到降低熔點、提高熔液的流動性、除去有害雜質硫和磷、增強可煅性和抗張強度的目的。作爲冶金助熔劑,砩石不僅大大提高了鋼鐵的成品率,又極大降低了鋼鐵的冶煉難易度。可是在實際工業冶煉中,卻只有氟化鈣含量在65%以上,磷、硫分別不高於0.08%和0.3%的優質砩礦纔有應用價值。

中國是世界上砩礦最多的國家之一,約佔世界儲量的35%(全世界約10億噸),其中金華一帶的砩礦不僅是全國儲量最高的地方,品質更在亞洲首屈一指,所以原來日本鋼鐵工業所需的砩石輔料,便一直依賴金華砩石礦山的供應。但是自從侵華戰爭爆發以後,全民同仇敵愾,自然而然斷絕了對日本的砩石供應。一時優質原礦的短缺,不僅極大地制約了當時日本鋼鐵工業的發展,還拖延了戰略進軍的推進,這讓日本軍方十分頭疼。

日軍發動浙贛會戰的原因是什麼?背後陰謀是什麼? 第2張

日軍原計劃在摧毀浙江機場羣和打擊浙江方面主力軍以後,於7月中旬左右開始逐步撤軍。而日參謀次長田邊盛武在會戰中抵達杭州,通知第13軍“此次作戰,中央最迫切需要的是金華一帶的砩礦以及鐵路器材”。自此,日軍決定戰期順延至8月中旬。

接到新任務的第13軍佔領江西上饒以後,便迅速迂迴浙江金華。7月28日,日軍在浙江地區的主力開始逐步撤退,並對國軍進行小股的反擊作戰。到了8月19日,日軍已經基本完成撤退,接着開始固守金衢一帶。此時的國軍才發現日軍的企圖,但是爲時已晚,日軍主力軍已於29日基本到達金華武義砩礦主礦區了。

由於國軍的戰略判斷錯誤加上敵人此次行動迅速,日軍可以說並沒有費多大力氣便實際控制了浙中地區。8月31日,日軍開始對控制區設立據點,並構建長期作戰防禦工事。9月10日,日軍第22師團順利完成對金華的全面接替任務,其他主力部隊則在月底前回到了原駐地。

儘管此後國軍對駐守日軍進行猛烈攻擊,可惜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封裔忠爲顧及其他戰區,下令停止了攻擊行動,浙贛會戰由此結束,而日軍發動此次戰爭的目的基本達成。

滴血的礦石

根據武義當地史料和戰後日本資料顯示,日軍控制金華地區以後,便迅速對主礦區——武義制定了一系列掠奪資源的部署和詳細計劃。10月15日,日本地質專家組成的從軍調查隊寫出了一份《武義-義烏螢石(砩石)產地精查報告》,對武義的石龍崗、塘裏、楊家、蔣馬洞、虎形山等14處螢石礦山進行了詳細地儲量分析。

接着的第二個月,日軍便成立了“華中礦業公司武義砩石採礦所”,對武義砩礦礦區進行全面控制。爲了加快掠奪速度,滿足鋼鐵工業的需求量,1943年春日軍華中鐵道公司在金華地區強擄勞工和技術人員,並建造了由浙贛線金華火車站至武義石龍崗礦區的簡便鐵路45公里。

根據民國檔案《武義敵僞開採碌石(砩石)地點及人工調查》以及《武義縣誌》,從1942年7月6日日軍在武義設下聯軍司令部並着手掠奪礦產,到1945年5月7日縣自衛隊光復武義爲止,武義地區合計被掠奪砩礦414310噸。而1947年民國政府資源委員會的礦山顯示,尚有3萬餘噸砩礦被遺留在礦區上,顯然是日軍未來得及帶走。

日軍在戰爭期間選擇開採的多爲最優質的礦區,並且浪費性開採對原生礦造成極大的破壞。經過後來的礦產專家調查,當地許多優質礦已被日軍掠奪一空,且有些礦區遭到嚴重破壞後也已經無法再進行開採了。

日軍發動浙贛會戰的原因是什麼?背後陰謀是什麼? 第3張

抗戰期間,日軍除了在浙中地區瘋狂掠奪砩石礦產資源外,還在山西大同的煤礦區犯下了同樣的罪惡行徑,導致合計約1400多萬噸優質煤炭被掠奪以及6萬多名礦工犧牲。當然還有對僞蒙疆地區龍煙鐵礦的掠奪等等。這都是我們今天不應遺忘的歷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