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德國在中世紀早期八面威風 爲何到文藝復興就四分五裂了呢

德國在中世紀早期八面威風 爲何到文藝復興就四分五裂了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德國的歷史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中世紀,一般代指中西歐國家的中古時期。對於歐洲人而言,中世紀早期(約公元500~1000年),可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黑暗時代”。中世紀早期,由於戰亂與民族遷徙的影響,中西歐大部分地區生產力水平低下、民衆生活困難,國家政權也往往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因此,這一時期的多數中西歐國家,普遍處於諸侯林立、派系混戰的時代。

德國在中世紀早期八面威風 爲何到文藝復興就四分五裂了呢

然而,就是在這個充滿着動盪與戰爭的年代,歐洲西部地區也出現過一些實力強大的國家。公元8~9世紀,查理曼帝國在法國北部與德國西部興起,繼而對歐洲歷史產了重要的推助作用。查理曼帝國分崩析離後,繼承帝國遺產的東法蘭克王國,又在萊茵河流域重新崛起。公元962年,奧托一世加冕爲帝,東法蘭克王國變成了神聖羅馬帝國。

德國在中世紀早期八面威風 爲何到文藝復興就四分五裂了呢 第2張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個政權就是現代德國的歷史雛形。中世紀初期,中西歐國家普遍君權孱弱,但早期的神聖羅馬帝國卻涌現出了多個勢力強大的君主,繼而不斷推動着帝國的擴張。公元11~12世紀,神聖羅馬帝國已經佔有了包括今日德國、奧地利、波希米亞、荷蘭、比利時、瑞士、意大利中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國力達到了極盛。

德國在中世紀早期八面威風 爲何到文藝復興就四分五裂了呢 第3張

然而,一個國家在進入鼎盛時期之後,往往就會走向衰落。公元13世紀起,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權力越來越小,國家逐漸趨於分裂、割據。公元14世紀《金璽詔書》發表後,帝國變成了近乎鬆散的邦聯。公元16世紀後,國家大權被哈布斯堡家族把持,帝國已名存實亡。到啓蒙時代,哲學家們如此評價這個帝國:“既非神聖,又非羅馬,更非帝國,甚至不像一個國家”。

德國在中世紀早期八面威風 爲何到文藝復興就四分五裂了呢 第4張

衆所周知,公元16~17世紀,歐洲諸國已經朝着中央集權的方向發展。在這一時期,英國和法國已經發展成爲較爲統一的民族國家,繼而開始了對海外地區的征服與殖民。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不進反退”。那麼,德國在中世紀早期八面威風,爲何到文藝復興時代就四分五裂了呢?筆者個人認爲,這其中包含着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缺少權力中心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首都具備着非常重要的意義。首都是國家元首和中央機構的所在地,爲國家的權力中心,在國家生活之中起到總攬全局的作用。而中世紀早期的德國,卻恰恰缺乏這樣一個權力中心。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德國沒有官方首都,只有國王和皇帝的居住地。同時,國家統治機構的職能也被分散到各個城市,例如雷根斯堡是議會所在地、紐倫堡是皇室寶物保管地。

德國在中世紀早期八面威風 爲何到文藝復興就四分五裂了呢 第5張

第二個原因,缺少統籌全局的族羣

神聖羅馬帝國,雖然統治者多是德意志人,但卻不完全算是德意志人的國家,因爲其境內還生活着大量的異族,例如波蘭人、波希米亞人、勃艮第人、羅馬人等(按照中世紀的族羣觀念劃分)。同時,彼時的德意志人,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觀,其內部也是各自爲政、派系林立的。帝國即便是在鼎盛時期,也缺乏一個能夠統籌全局的族羣,穩定性較差。

德國在中世紀早期八面威風 爲何到文藝復興就四分五裂了呢 第6張

第三個原因,缺少大一統的觀念

神聖羅馬帝國雖然誕生過不少強勢皇帝(諸如“紅鬍子”腓特烈一世),但同樣擺脫不了貴族和教會的干涉。皇帝的稅收、兵源需要國內大貴族的支持,而皇帝的權力則需要得到羅馬教廷的認可。在此情況下,德國皇帝不僅不敢進行集權化的制度改革,反而需要將越來越多的權力授予各個貴族。14世紀的《金璽詔書》,便體現出了這一問題。

德國在中世紀早期八面威風 爲何到文藝復興就四分五裂了呢 第7張

三十年戰爭,導致德國分裂程度加劇

總的來說,中世紀早期的德國,缺少建立大一統政權的客觀條件,雖然強盛一時,但基本是靠部分皇帝的個人魄力來維系統一。一旦有能力的皇帝去世,則國家的權力就會越來越分散,最終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面。因此,德國自13世紀後,便進入了長達600年的分裂期,直至1871年才實現統一。然而在此之後,作爲昔日德意志諸侯的奧地利,卻長期不再屬於德國。

參考資料:《全球通史》、《德國通史》、《西歐中世紀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