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法國的羊角麪包名稱是怎麼來的?竟受到了美式文化影響

法國的羊角麪包名稱是怎麼來的?竟受到了美式文化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維也納甜麪包或甜點”中,最爲遠近馳名的,就是如彎月型的“可頌”。這個如彎月型的麪包造型的靈感,傳說紛雲,最爲人所稱頌的是來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人手一把的“土耳其彎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Croissant是法式麪包,且在法語中是羊角的意思,所以大家通常以英文音譯爲“可頌“,或者叫羊角麪包。”牛角麪包“這個叫法則是受到美式文化影響而得來的。

法國的羊角麪包名稱是怎麼來的?竟受到了美式文化影響

羊角麪包最大的特點是酥脆的外皮。又香又酥,內裏質地棉柔,咬一口是滿滿的奶油香氣,一邊吃一邊掉下外皮的屑就是麪包酥鬆的證明。奧黛麗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手中拿着的那塊麪包就是香酥且奶香味十足的羊角麪包。

現作爲早餐,是法國人最喜歡的早餐之一。

對於羊角麪包(croissant)的由來,在傳說羊角麪包起源於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家糕點店,用來紀念奧斯曼帝國在中歐和東南歐地區的的撤軍。

1683年,發生了維也納戰役,因此這類西點被稱爲viennoiserie。當時,土耳其軍隊決定在夜間偷襲維也納,然而被當地麪包房早早起來的麪包師傅們發覺。他們拉響了全城警報,從而使敵方的偷襲以失敗而告終。

爲了紀念這次勝利,麪包師傅們把麪包做成了號角的形狀,這種形狀也很近似於奧斯曼帝國新月旗幟的標誌。

1770年,奧地利公主瑪麗·安託瓦內特Marie-Antoinette d'Autriche(維也納人)把羊角麪包正式帶入法國。但是有一種說法羊角麪包早在1770年以前已經存在。有歷史紀錄在1549年在巴黎皇室有羊角麪包。

現今,羊角麪包是法國人的一種傳統早點。現在市面上的層狀羊角麪包的做法最早於20世紀初。

法國的羊角麪包名稱是怎麼來的?竟受到了美式文化影響 第2張

羊角包由麪粉、牛油(黃油)、糖、雞蛋和酵母製作而成。有的會搭配各種果醬等食用。材料簡單,製作起來卻十分需要技巧,要經過三折三次、三折四次等,不同的折法決定最終成品的層次感,很考驗麪包師的功底。

羊角麪包只能用純手工製作,對烘烤的火候需要有十分精妙的把握,才能使麪包特別酥鬆柔軟。每一個縫隙都充滿濃濃的黃油香味羊角麪包,夾入果醬或黃油,再加上一杯溫暖的牛奶,這種法國人最典型的早餐形式,方便省時,營養合理。

羊角包主要的製作材料有高筋麪粉、低筋麪粉等,輔料有乾酵母、糖、蛋、植物黃油、牛奶等,口味偏甜,如“可頌”等奶油麪包卷,卻是法國人通稱的“維也納甜麪包或甜點”(Viennoiserie),有點類似甜甜圈或美式Donuts,有巧克力、果醬、奶油、葡萄乾等多種口味。

麪包中熱量最高的是鬆質麪包,也叫做“丹麥麪包”。它的特點是要加入20%~30%的黃油或起酥油,能形成特殊的層狀結構,常常做成羊角麪包、葡萄乾麪包、巧克力酥包等。

所以雖然羊角麪包口感酥香柔軟,非常美味,但因爲飽和脂肪和熱量實在太多,而且可能含有對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利的“反式脂肪酸”。肥胖者、糖尿病患者應儘量少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