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法國大革命是怎麼爆發的,對法國有哪些影響?

法國大革命是怎麼爆發的,對法國有哪些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衆的衝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法國大革命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傳播了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它是一次歐洲範圍的革命,推動了歐洲的反封建鬥爭,併爲歐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期間所頒佈的《人權宣言》和《拿破崙法典》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拿破崙與封建國王或皇帝有着本質上的不同,因爲拿破崙採納了法國大革命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並將這些思想寫進了《拿破崙法典》,正式承認了這些思想,而且他頒佈的各種經濟制度,都是順應資產階級發展需要的,後來還寫進了《商法典》。拿破崙通過戰爭的形式,又將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和制度傳播到歐洲各地,嚴重動搖了各地封建國王和領主的統治基礎。所以說,拿破崙和封建國王有着本質的不同。

1. 關於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現在爭議很大,有的以“熱月政變”作爲結束標誌,有的以“霧月政變”拿破崙上臺作爲結束的標誌,有的以波旁王朝復辟作爲結束標誌,有的以“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作爲結束標誌。我國曆史界一般採用第一種說法,那個時候羅伯斯庇爾被推上斷頭臺。

2. 如果按照第一種和第三種說法,那麼毫無疑問,法國大革命是以失敗告終。但如果按照第二種和第四種說法,法國大革命沒有失敗,因爲革命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被法蘭西第一帝國和七月王朝所採納。

之所以說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資產階級革命史上最徹底的革命,那是因爲它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它又是一次歐洲範圍的革命,推動了歐洲的反封建鬥爭,併爲歐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期間所頒佈的《人權宣言》和《拿破崙法典》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法國大革命是怎麼爆發的,對法國有哪些影響?

法國大革命的起因,史書常歸於資產階級的興起和啓蒙運動對專制權威的批判。這沒錯,但不充分。至少還有四個重要原因:財政危機、農民問題、謠言與恐慌、軍隊不效忠。

大革命前的法國,深陷國家財政危機,部分因爲相對較低的人均國民財富,部分因爲稅收體制被特權精英(貴族、教士、官員和有路子的資產階級)的免稅和減稅弄得千瘡百孔。舊制度沒有統一的國庫,沒有中央財政預算,無法覈算和控制政府的收支。政府支出的大部分,不是凡爾賽宮的窮奢極侈,而是軍費。

1788年,法國政府收入的一半用於償還債務,1/4則用於軍費。債務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法國捲入美國的獨立戰爭。爲了彌補開支,政府必須對國民增稅,而大部分增稅都轉嫁到了最底層的農民身上。大革命前的法國是傳統農業國家,而非工業國家。農民占人口比例85%,農產品至少佔國民生產總值60%。巴林頓·摩爾指出,法國農業商品化的失敗,是大革命發生的結構性原因之一。農民對封建特權的反抗,鑲嵌在這一結構當中。

法國大革命是怎麼爆發的,對法國有哪些影響? 第2張

通貨膨脹和經濟不景氣使民衆的不滿如夏草滋長,謠言和恐慌則使民衆的反抗舉動升級。“匪徒將劫掠成熟的莊稼”,“貴族們密謀餓死農民”,“國王召集軍隊準備彈壓人民”,這些傳言導致民衆攻佔巴士底監獄,掀開革命巨幕。羣衆情緒的可燃性是由飢餓與仇恨、懷疑與謠言構成的。謠言是歷史鉅變中的導火索,遠不止法國大革命。辛亥革命的導火索之一即是新軍中遍傳的革命黨人花名冊泄露,革命黨人將面臨清洗的謠言。

軍隊不對國王效忠,進一步使危機失控。在前工業社會,軍官認同自己出身的特權階層,貴族精神使他們不具備向國民開槍的習慣。軍隊分化,逃兵不斷增多,只在少數地方,軍隊才鎮壓了農民。但總體上,鎮壓的軍事力量沒有協調統一的部署,從而鼓勵農民的起義和抵制在全國擴散。更重要的是,如約翰·布羅揭示的,社會進步創造了一批數量龐大、嶄新繁榮且政治上具有自我意識的新生階層,他們必須通過立憲變革以獲取公民權利並使其涵蓋到民族之中。

在1789年,貴族率先發難,通過高等法院要求召開三級會議。資產階級不滿被壓制的政治參與,於網球場宣誓,搶過反對的旗幟。隨後捲入的是因削減關稅導致大規模失業的物質匱乏的城市貧民,跟着是賦稅沉重又遭遇歉收的底層農民。

如果沒有城市貧民和底層農民的加入,這場革命很可能不會超出政治變遷的範圍,也就是說,將停留在政治革命,不會進入社會革命的範疇。而每當保守力量試圖終止大革命時,底層力量都繼續將之推動前進:1789年7月14日點燃革命火藥桶的攻佔巴士底獄,1792年8月10日導致路易十六被處決的攻打杜伊勒裏花園,1793年5月31日造成羅伯斯庇爾上臺和恐怖統治的巴黎起義,主要動力都來自城市貧民無套褲漢,並從農村獲得支持。

大規模民衆運動引發的社會革命,極易催生或強化中央集權的官僚化國家組織,以及隨之而來的暴力統治。阿克頓說得不錯,“徹底地征服社會,經常是靠暴力而不是仁慈的藝術才能做到”。大革命後的法國,國家機器比以往更直接地侵入到公民生活中去。渴望獲得自由的城裏人得到的是以自由名義實施的恐怖統治,渴望解除負擔的農民被強制徵兵,強制徵糧,並且失去了傳統的村社共同體,以及天主教的安慰。人們突然意識到,他們已經不可避免地被從自己所瞭解並且生活了一輩子的世界中拋離。

法國大革命常因其血腥爲後人詬病,一些統治者也試圖藉此建立人民對革命的恐懼。不過,這血腥有誇大成分。與後來出現的右翼極權法西斯與左翼極權國家不同,法國大革命只致力於消滅政治反對派,並未對某個階級或某個種族進行系統鎮壓和毀滅。據帕爾默估計,法國大革命中鎮壓的人合計約4萬(當時法國人口約2400萬),其中6%爲教士,8%爲貴族,14%爲資產階級,不少於70%則是農民和工人。而據StevenPinker《T heB etterA ngelsofO ur N ature》,在20世紀,政府製造的本國國民非正常死亡人數爲1.68億左右,其中極權國家爲1.38億(蘇聯模式的國家佔1.1億),威權國家爲0 .28億;民主國家爲200萬。

穿過充滿爭議的血路,法國大革命最終消滅了盤根錯節的特權———君主專制、教會特權、貴族特權和封建殘餘,建立起一個私有財產的經濟制度和一個基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制度。二者都是西方議會民主的本質特徵。大革命也將人權理念、政治參與、民主政府等新觀念傳播開來,它們至今仍是現代文明國家強有力的政治思想資源。

不無遺憾的是,在大革命隨後的60年裏,對平等的追求壓倒了對自由的追求,法國長期處於動盪局面,斷頭臺矗立,軍事強人崛起,政變此起彼伏。在1871年後,始迎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基本建立起穩定的現代民主共和政體。法國大革命爲了未來粉碎過去,作爲代價的是,它部分失去了現在。儘管歷代的人們對法國大革命不無爭議,但如托克維爾所言,它是“青春、熱情、自豪、慷慨、真誠的時代,儘管它有各種錯誤,人們將千秋萬代紀念它,而且在長時期內,它還將使所有想腐蝕或奴役別人的那類人不得安眠”。以此觀之,法國大革命或是一場“包含錯誤的正確革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