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遼代文學有哪些特點?契丹文學是怎麼受漢化影響的?

遼代文學有哪些特點?契丹文學是怎麼受漢化影響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遼代文學既是當時的北國文學,也是中華文學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遼代文學的崛起,爲多元一體、北雄南秀的中華文學提供了同北宋文學優勢互補、異軌齊驅的重要範本。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現存遼代文學作品,以詩文爲主。遼代初期的詩文傳留殊少。中期以後文化趨於繁榮,作者逐漸增加,藝術技巧日益成熟,作品開始大量涌現。而契丹族婦女文學的崛起和發展,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現象。

遼代的婦女作家以蕭觀音、蕭瑟瑟爲代表,其文采風流,不讓鬚眉。遼代的口頭文學,主要有神話傳說、民間歌謠等。遼代的神話傳說大多與契丹民族的歷史發展有關,是民族發展的曲折反映;其國土風俗歌謠純樸遒勁,指陳時弊的諷刺歌謠俚俗生動。遼代的契丹文文學,也取得了頗爲可觀的成就。

遼代文學有哪些特點?契丹文學是怎麼受漢化影響的?

《遼史·文學傳序》說:“太宗入汴,取晉圖書、禮器而北,然後制度漸以修舉。至景、聖(景宗、聖宗)間,則科目聿興。士有由下僚擢升侍從,崇儒之美。”明確指出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對遼文化發生的深遠影響。

遼代文學深受先秦以來特別是唐宋文學的影響。唐宋文學家在遼朝影響較大的是白居易和蘇軾。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東丹王耶律倍寓居後唐時自署鄉貢進士黃居難字樂地,耶律隆緒在所作詩中稱“樂天詩集是吾師”,並親以契丹大字譯白氏《諷諫集》,令羣臣誦讀。蘇軾的作品亦深受喜愛,他的《眉山集》問世不久,范陽書肆便有了翻刻本,當時人就指出:“子瞻名重當代,外至夷虜,亦愛服如此。”

契丹原本通行漢字,建國後又相繼創制了契丹大、小字,以後契丹字和漢字同時並用。寫作詩文,一般使用漢字,也使用契丹文字。遼代文學中,漢文文學和契丹文文學同時並存。近幾十年來,契丹文哀冊、墓誌和銅鏡刻詩陸續發現,解讀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績,蕭韓家奴和耶律固是寫作契丹文文章的大手筆。

寺公大師的《醉義歌》,原本是一首用契丹文字寫的長篇詩作。耶律楚材譯寫此詩在序中稱譽作者“長於歌詩,其旨趣高遠,不類世間語,可與蘇、黃並驅爭先耳”。反映出契丹文學和漢文學的密切關係,同時表明契丹詩歌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遼代契丹族婦女文學的蓬勃發展,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學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北方遊牧民族婦女的地位較高密切相關。契丹貴族婦女不僅稟有崇武尚勇的精神,也頗具工詩善文的才情。由於社會地位較高,貴族女子接受教育的機會也較多,因而她們當中不乏聰敏秀慧的詩人,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蕭觀音、蕭瑟瑟、耶律常哥以及晚近發現的秦晉國妃蕭氏等,其文采風流,便不讓鬚眉。

遼代文學有哪些特點?契丹文學是怎麼受漢化影響的? 第2張

遼朝建立以前本無文字,惟刻木爲信。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立國後,神冊五年(920年)正月命耶律突呂不、耶律魯不古始制契丹大字,其後又命耶律迭剌制契丹小字,大字以漢字隸書之半增減而成,小字則主要仿照回鶻文製成,從而改變了民族發展史上刻木爲契的狀況。

從契丹大、小字創制到停止使用,前後長達三百年的時間,此後在中亞的西遼國仍然繼續使用。

契丹文字在文學上的應用,主要是寫作和翻譯詩文。遼史中常有某某工遼、漢文字或遼、漢文章之語,都是指擅長以契丹文和漢文寫作。而耶律倍、耶律隆緒、耶律庶成、耶律良、蕭韓家奴、耶律固、寺公大師等,都是重要的契丹文作家。至於遼代今存的契丹文作品,以墓誌一類應用文字爲主;而今存契丹文詩歌,有銅鏡所存契丹文詩作。

寺公大師的長篇詩作醉義歌,堪稱契丹文化與漢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晶。醉義歌是一首吟唱醉中真義的歌行體長詩。作者的身份已難以確知,從詩序大師的稱謂看,大約是一位著名學者或僧、道宗師。作者賢而能文,長於歌詩,詩名可與蘇軾、黃庭堅並驅爭先。

醉義歌的契丹文原作,能把充沛的情感、豐富的內容和縝密的思想天衣無縫、栩栩如生地再現出來,爲讀者瞭解和認識契丹文字的表達功能提供了可靠的範例,特別是在契丹文作品傳留極少和難以解讀的情況下確使後人大開眼界。

同時,醉義歌所以能夠筆意縱橫,華實並茂,與翻譯者耶律楚材不無關係。耶律楚材不僅是元初的政治家,曾經仕爲中書令,也是一位頗有成就的文學家和詩人。

遼代文學有哪些特點?契丹文學是怎麼受漢化影響的? 第3張

遼王朝統治時期,遼寧境內各民族長期雜居,互相影響和學習,文化方面表現出了以漢族傳統文化爲主體、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時代特點。同時各民族都涌現出在文學藝術方面卓有成就的文士和文學家,各族文學藝術家的成就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總之,遼代文學是中國文學組成的一部分,遼代文學的大發展,爲中國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遼代與當時的大宋王朝抗衡很多年,文學藝術得到蓬勃發展,爲我國今天文化大繁榮做出了貢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