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早期日本天皇處境尷尬:在宮鬥與內戰中延續千年

早期日本天皇處境尷尬:在宮鬥與內戰中延續千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本,人們稱在位的天皇爲“今上天皇”,去世後再改稱他的年號。據記載,日本第一代天皇是神武天皇,只不過,同許多國家一樣,最早的首領都起源於神話傳說。

  神武天皇,只在傳說裏

相傳開天闢地之初,日本列島還不存在,神仙們都住在“高天原”,即天上。一天,衆神俯瞰蒼茫大海,覺得美麗的海中既無海島,也無人煙,實在寂寞。於是,掌管萬物生滅的女神召來伊耶那岐、伊耶那美兄妹,命他們到下界治理海洋。女神還賜給伊耶那岐一杆長矛,用無瑕白玉精製而成,名爲“天沼矛”。

兄妹倆來到通向下界的天梯旁,兄長伊耶那岐把“天沼矛”插入海中一攪,平靜的海面頓時波濤洶涌。接着,他將長矛抽出,從矛尖取下許多鹽,這些鹽落到海里,堆積成了一個島。他們順着天梯來到島上,把一根粗大的柱子頂天而立,並在柱子後面建起一座宏偉的宮殿,稱“八尋殿”。二神沿相反方向繞着柱子轉圈,相遇時,伊耶那岐讚道:“真是一個美嬌娘!”伊耶那美也讚道:“真是一個美男子!”隨後,二神交合,並先後生下8子,也就是四國、九州、本州等8個島嶼,總稱“大八洲國”。伊耶那美生完8子,坐起身時,又生6島。接着,她又創造了島國的山川草木。

既然創造了日本列島,爲什麼不再生一個天下之主呢?於是,伊耶兄妹又生出了“日神”,即“天照大神”,她一出生就光芒四射。二神喜之不盡,將她送到天上,讓她治理“高天原”。後來,天照大神派孫子瓊瓊杵尊下凡,帶着八尺勾玉、神鏡和草薙之劍3件神器統治下界。他死後,其後代彥火火出見尊自九州開始東征,最終統一日本列島。彥火火出見尊於公元前660年登基,成爲大和民族的最高統治者,被尊奉爲神武天皇,也是“開國之神”。那3件神器從此成爲歷代天皇標榜正統的“三大神器”。

早期日本天皇處境尷尬:在宮鬥與內戰中延續千年

神武天皇的故事主要記載於公元8世紀日本皇室授意編寫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兩部史書中。由於歷史久遠,其真實性已不可考。學界基本認爲,神武天皇並不存在。這個神話模仿了中國皇權天授的故事,強調皇權神授,爲天皇血脈的正統性和“萬世一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推古女皇,首次自稱天皇

真實的日本天皇究竟起源何時尚無定論。根據中國史書記載,在南北朝時期,日本先後有5位大王來華要求冊封,分別是贊、珍、濟、興、武。贊曾於421年和425年兩次遣使南朝,宋武帝還特發詔書嘉許。這與《日本書紀》中的記載基本一致。那時,日本還沒有稱天皇,只是稱大王。

7世紀初,“天皇”的稱號正式出現了。提出這一稱號的是日本第一位女皇、第33代天皇推古天皇。推古天皇592年登基,628年去世。一般認爲,這是有日本信史可查的最早的天皇。她在位期間,中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建立起統一的隋朝;朝鮮半島上的新羅強大起來,佔據漢江、洛東江流域。周邊形勢的變化引起了推古天皇和她的侄子、攝政王聖德太子的注意。他們也試圖建立中央集權體制,開始了一系列改革——提倡佛教;從中國的佛教和儒家經典中找到“王權神授”“王道思想”的理論依據,並與傳統信仰相結合,樹立天皇是國家最高統治者的觀念;壓制大貴族勢力,給中小貴族授與冠位,培養人才;重視中日邦交,向中國派遣留學生。

在對外交往中,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的“中央集權、唯我獨尊”意識也有所體現。他們不願再臣服於中國。公元608年,推古王朝在給隋朝的國書中,首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即推古女王稱自己爲“天皇”,稱隋煬帝爲“皇帝”。這是日本在對外交往中第一次正式使用“天皇”稱號,意在挑戰華夷秩序,與隋朝平起平坐。

  中大兄皇子,用計“清君側”

公元629年,舒明天皇即位。642年,其皇后即位,稱皇極天皇。在舒明、皇極兩朝,貴族蘇我氏大興土木,勞役人民,暴虐驕橫,甚至藐視和排擠皇極天皇。朝廷上逐步形成反對蘇我氏專權,主張學習中國唐朝制度的改革集團。這個集團的核心人物就是舒明、皇極二人的兒子中大兄皇子。他求教於留學隋唐歸來的學生和僧侶,立志革新政治,增強王室權威。645年,他精心策劃了一場“清君側”的宮廷政變——

那年6月12日,權臣蘇我入鹿上早朝,在殿門前遇見了一位歌舞伎。歌舞伎巧言嬉謔,使蘇我入鹿“笑而解劍”。蘇我入鹿走進宮門後,大極殿的12道大門立刻悄然關閉上鎖。大殿上的早朝如期進行,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佐伯連子麻呂等人手執武器藏在大殿旁,氣氛極爲緊張。突然,中大兄皇子率先衝入大殿,刺傷蘇我入鹿。蘇我入鹿跑近皇極天皇的御座,叩頭作揖說:“臣不知罪,乞垂審察。”皇極天皇也很驚恐,問兒子發生了什麼事情。中大兄皇子回答母親說:“蘇我入鹿盡滅天宗,將傾日位。”聽罷,女王默默退殿,不加制止,蘇我入鹿隨即被殺。

蘇我入鹿的父親蘇我蝦夷得知兒子被殺後,企圖反撲。中大兄皇子立即展開政治攻勢,宣傳“天地開闢,君臣始有”,揭露蘇我入鹿專橫跋扈、違君之道的罪行。蘇我蝦夷的部下紛紛“解劍投弓,舍此而去”。衆叛親離的蘇我蝦夷燒宅自焚而死,權傾一時的蘇我氏退出了歷史舞臺,權力重歸天皇。

早期日本天皇處境尷尬:在宮鬥與內戰中延續千年 第2張

  孝德天皇,效仿中國使用年號

清除了蘇我氏後,皇極天皇打算讓位給兒子中大兄皇子。但中大兄皇子爲避閒言,不受皇位,由舅舅輕皇子即位,這就是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是位博學之士。《日本書紀》說他尊崇佛教,“爲人柔仁好儒,不擇貴賤”。他博覽中國典籍,對遠自黃帝和堯舜,近至漢唐諸帝的治國之術頗有了解,一直想改革日本陳腐的政治。

孝德天皇上臺伊始,立中大兄皇子爲皇太子,輔佐政事。他還仿照唐代官制,任命阿倍內麻呂爲左大臣,蘇我石川麻呂爲右大臣,中臣鐮足爲內大臣,又任命從唐朝留學回國的僧旻、高向玄理爲國博士,組成了改革的智囊班底。

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佈年號爲大化,取自中國的《尚書》“施教化,大治天下”之意,這是日本第一次效仿中國使用年號。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發佈《改新之詔》,開始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廢除世襲氏姓貴族制度,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體制;廢除貴族私有的土地制度和部民制,將土地、部民全部收歸國有,成爲公地、公民;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國家每6年一次,把田地平均分給農民;統一租稅。

大化改新讓日本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天皇成爲最高權威,自詡爲神的代言者,把全國的土地和人民控制在自己手中。

但大化改新沒有給孝德天皇帶來平靜。他原本與自己的外甥、皇太子中大兄皇子關係密切,政見一致,攜手改革。但在改革過程中,兩人出現了不同看法,日漸失和。

651年,孝德天皇改年號爲白雉,第二年又將政治中心從奈良縣的飛鳥移至難波(今大阪)。這一切似乎都是爲了擺脫中大兄皇子。當時,新政不斷受到貴族和舊勢力的抵制。中大兄皇子既是爲了控制殘餘的守舊勢力,也是爲了個人的權柄,要求孝德天皇遷都回飛鳥。孝德天皇不肯接受。653年,中大兄皇子毅然率領皇室貴族和朝廷大臣返回飛鳥,大半臣子也隨他而去。孝德天皇獨自留在難波,成了“孤家寡人”,第二年就在抑鬱之中去世。

孝德天皇死後,皇極太上天皇於655年重新即位,稱齊明天皇。中大兄皇子668年正式即位,是爲天智天皇。在即位前,他頒佈了日本歷史上第一部正規法典《近江令》,將大化改新的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白河天皇,建立“院政”獨攬大權

大化改新沒能讓天皇家族地位永固。中大兄皇子登基後,賜給大化改新的功臣中臣鐮足一個姓氏:藤原。此後,藤原氏長期受天皇賞賜,擁有大量土地和財富,於9世紀下半期建立起攝關政治,開始獨攬朝政。

“攝關”是攝政和關白的合稱。天皇年幼時,由太政大臣代理行政事務,稱爲攝政;天皇長大親政後,另設關白一職,輔助天皇總攬政事。按規定,攝政應由皇室成員擔任,但自從藤原良房在866年自稱攝政後,這個職務就落入權臣手中。11世紀中葉,藤原氏的莊園已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十幾分之一。既有攝關兩職在手,又有龐大經濟基礎,藤原氏便能隨意廢立天皇了。

早期日本天皇處境尷尬:在宮鬥與內戰中延續千年 第3張

11世紀中葉以後,藤原氏的專權日漸受到皇室和官僚的反對。1086年,白河天皇爲抵制藤原氏,讓位給年僅8歲的堀河天皇,成爲太上天皇。他在自己的住處建立“院廳”,任命官吏,挑選武士保衛太上天皇和院廳,國政事務都歸院廳處理,“院政”由此誕生。

太上天皇真正掌權的時間不長,僅有100年左右,即後三條、白河、鳥羽、後白河4位太上天皇統治時期。

  後鳥羽太上天皇,向幕府投降

在各方反對藤原氏的時候,新興武士階層登上歷史舞臺。爲了從外戚手中奪回皇權,朝廷不得不借助於武士集團的力量。源氏武士團是成長最快、最強的武士團之一。1192年,源賴朝在鎌倉建立幕府(幕府本指將領的軍帳,在日本特指權力一度凌駕於天皇之上的機構,其最高權力者爲幕府將軍),與朝廷相併立,形成了雙重政權結構。表面上天皇依然是“治天之君”,但其主要控制範圍縮小到日本西部,僅掌管身份、官職、文化、藝術等特定領域的權力,實權在幕府手中。

憑源賴朝的智謀和實力,完全可以進駐京都(794年桓武天皇遷都京都),挾持天皇,左右朝政。但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一再聲明對天皇的尊重。

源賴朝去世後,幕府實權落入他的妻子北條氏家中,他們與皇室的矛盾日趨尖銳。1221年,矛盾終於激化,京都的皇室和貴族發動了聲討幕府的“承久之亂”。當年5月15日,皇室向全國發令討伐幕府。得到消息的幕府立即進行反擊總動員,“軍中只聞將軍之令,不聞天子之詔”,迅速集結19萬大軍,由北條時房、北條泰時率領,兵分三路進軍京都。發兵的同時,北條義時還寫信給後鳥羽太上天皇說:“今派19萬大軍,請見情迎戰。若仍感不足,我將親率20萬大軍赴京都。”此時,皇室的兵力只有1.7萬騎。6月5日至6日,兩軍在杭瀨川相遇,皇室軍不戰而潰,幕府軍進入京都。後鳥羽太上天皇大驚失色,投降時推卸責任說:“此次事件並非是自己策劃,而是謀臣的計劃。”

平亂之後,幕府對皇室進行了嚴厲的懲處,廢掉了年幼的仲恭天皇,停止了太上天皇的院政,將兩位太上天皇后鳥羽和順德流放,擁立後堀河天皇登基。

13世紀下半葉,爲爭奪皇位,皇室分裂成兩個系統。以後嵯峨天皇的長子後深草天皇爲首的,稱持明院系統;以次子龜山天皇爲首的,稱大覺寺系統。兩派爭相討好幕府,以求獲得支持。

  德川家康,讓天皇跌到最低谷

1467年,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在幕府之下,出現了衆多擁有土地和武士的大莊園領主,稱爲大名。大名的出現和戰國的到來,成了搖搖欲墜的天皇家族的救命稻草。因爲,大名要在亂世中擴充勢力,鞏固地位,除了兵權和土地,還渴望獲得朝廷授予的官位和榮譽稱號,以顯得自己名正言順。爲此,大名們從經濟上紛紛資助皇室,而經濟拮据的天皇就靠着賣官鬻爵維持生計。

16世紀後半葉,兩個聲名赫赫的大名——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爲了利用天皇壓服其他大名,對天皇和皇室都表現得非常尊重。可憐的天皇對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尊皇”行動受寵若驚。正親町天皇竟然稱頌織田信長是“大宏量”“大廣智”“大無慾”“大慈悲”。1585年,豐臣秀吉被天皇任命爲關白,次年兼任太政大臣,可以利用朝廷權威發號施令。

繼豐臣秀吉之後,大名德川家康戰勝羣雄,結束了戰國時代,於1603年2月開創江戶幕府時代。此後的200多年裏,天皇的皇位繼承,除了因病、因亡者外,幾乎都受到江戶幕府的干涉。如果有天皇對江戶幕府的干涉稍稍表露出不滿,就會受到迫害,甚至被殺。比如後光明天皇、桃園天皇、後桃園天皇等人,都是死得不明不白。

在德川家族的江戶幕府統治下,天皇的自尊和權威喪失殆盡,天皇的地位跌落到了歷史的最低谷。能夠延續其血統,不被徹底推翻,已是天皇家族的萬幸。而終結這200多年低落命運的機遇,最後降臨在明治天皇身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