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魯登道夫攻勢:一戰德國失敗前的最後次進攻嘗試

魯登道夫攻勢:一戰德國失敗前的最後次進攻嘗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魯登道夫完全放棄了“不惜一切代價保住陣地”的作戰指導思想。他認爲,猛烈的炮火可以消滅前沿陣地的全部守軍,人被消滅了陣地也守不住,因此應該把部隊撤到遠離前沿陣地的後方,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

大限將至 當最後的大型攻勢紛紛擱淺時,德軍離最後的戰敗已經不遠了。突擊隊戰術沒能衝破盟軍的反抗,盟軍的坦克讓德軍感覺壓力沉重,士兵軍心渙散--這是德軍行將覆滅的徵兆。

但德國總理勞埃德·喬治認爲,如果英軍在新武器、新戰術的協助下仍無法在伊普爾或康佈雷獲勝,這次他們又怎麼可能有突破性進展呢?因此,在西線繼續發動損失慘重的攻勢已經大可不必,兵力最好轉移到其他歐洲戰場。於是,英國士兵被增派到意大利戰場,在佛蘭德斯和法國等地的部隊人數銳減。

德軍最高司令埃裏希·馮·魯登道夫也對局勢信心百倍。他的部隊現在對新式進攻形式已經很有經驗,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有人數優勢。此時,捲入革命的俄國已宣佈退出戰爭,東部戰場的士兵也可以轉移至西部。魯登道夫認爲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進攻機會,並在1918年春天發起了攻勢。

春天攻勢 英國和法國部隊駐紮在舊的索姆河戰場阿拉斯和拉菲爾之間的地區,魯登道夫將選擇此地作爲進攻點,決定採取突襲的進攻方式。英軍接受了保衛法軍邊境陣線的任務。3月21日,持續5小時的炮轟拉開進攻序幕。在薄霧、毒氣和煙幕彈掩護下,進攻如火如荼地展開。

魯登道夫攻勢:一戰德國失敗前的最後次進攻嘗試

在接近100公里(60英里)長的前線,英軍和德軍65個師展開了生死較量。英第4軍團慘敗,在戰線上形成了一個缺口;位於戰線北邊的英第3軍團則抵擋住了德軍的進攻。黑格促請法國當局幫他把裂口堵上--一旦陣地不保,巴黎將進入遠程大炮的攻擊範圍之內。但貝當對保衛巴黎一點興趣也沒有。德國軍隊向盟軍陣地逼進約65公里後,因等待補給而停頓下來。

儘管戰績輝煌,但首次攻勢仍讓魯登道夫付出高昂代價:25萬德軍傷亡。但關鍵的問題是,盟軍所損失的,只不過是部分最精銳的突擊隊。

4月,魯登道夫開始在伊普爾附近發起新一輪攻勢,目的是奪取運河港口,切斷法軍對英軍的支援。德軍選擇了一個由葡萄牙軍隊負責把守的薄弱點,在盟軍戰線上衝出一個缺口。幾輪進攻後,伊普爾第三次戰役的失地全部被德軍收復。英軍、比利時軍和法軍浴血奮戰,設法阻止了德軍這次勝利的繼續突破。

5月29日,魯登道夫向盟軍再次發起又一輪衝擊,這次挑選的是埃納河上的法軍。盟軍在強攻之下失利,德軍則向前推進30公里。這時,德軍受到該地區一支新軍隊-- 美軍的阻擋。6月,德軍又向盟軍陣線發動兩次襲擊,結果卻被法國和美國軍隊所牽制。當時的盟軍戰機和大炮猛烈轟擊德軍佔領的橋樑,摧毀其補給線。魯登道夫氣數已盡,他的士兵已經沒有再繼續奮戰的勇氣和意願。而在盟軍方面,每個月卻還將有30萬美軍持續增援。

德國人的“凶日” “8月8日是德國軍隊的凶日,”魯登道夫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懼怕的所有事情以及我常常受到的警告已經全部變成現實。我們的戰爭機器不再有效。”8月初,魯登道夫不再採取主動進攻--主動權已轉移到盟軍手裏,他們正準備對德國發動一場大規模突襲。羅林森的英軍和聯邦第4軍團的總人數幾乎爲德軍的兩倍,部隊在晚上行軍的消息被封鎖起來,以致大多數盟軍士兵對即將發生的襲擊都毫不知情。

8月8日朝陽升起之前,在薄霧的遮蔽下,約456輛坦克和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盟軍步兵在炮火掩護下前進,等待着穿過亞眠的索姆河南面。防守薄弱的德軍陣線很快便土崩瓦解,退後了13公里。由於士氣低落,德軍頭一天便被俘虜了1.2萬人。他們只是象徵性地抵抗了一下,接着便扔掉武器。他們已經厭倦了戰爭,戰鬥的意志已被盟軍粉碎。

由於補給和交通問題無法維繫更多的部隊,盟軍漸漸減緩了前進的速度。8月21日,英國第3軍團繼續強行往北推進,第4軍團也重新恢復了前進。盟軍同時進行的連續進攻看來是打垮德軍的關鍵。英軍把滲透戰術運用得跟德軍一樣卓有成效,確保了戰場上一往無前的挺進。

一戰終結 盟軍的反擊戰迅速展開。在潘興將軍指揮下,美國第1軍團在9月對默茲河-阿爾貢地區發起進攻。法國人收復了色當。在北邊,英軍10月5日成功突破興登堡防線。

德軍最高指揮部陷入一片恐慌。魯登道夫確信,由於德國缺乏支援,他被人從“背後插了一刀”。德國領導人開始考慮停火,英軍則在10月繼續加強進攻,突破了德軍在塞爾河的防線。德國向美國總統威爾遜尋求和平談判,但威爾遜聲稱自己絕不會跟一個軍事獨裁國家談判。10月27日,魯登道夫辭職。兩天後,德國公海艦隊發生叛亂,德國人的不滿終於爆發。

除了承認戰敗,德國政府別無選擇。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月,德國損失了超過50萬人。皇帝被迫退位,隨即逃亡到荷蘭。德國成爲共和國,並在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點宣佈停戰--在英國,爲紀念在一戰中死去的士兵,這個日子被定爲“榮軍紀念日”。德國軍隊撤回到1914年以前的邊境,第一次世界大戰終告結束。

與一戰相比,二戰似乎更具殘酷性和毀滅性,其中最大的變化是水、陸、空三軍在登陸作戰時的緊密配合。戰鬥機作爲戰鬥主力直接參戰,無線電通訊在偵察中被廣泛運用,高科技的航空母艦和原子彈也相繼問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