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二戰祕聞:蘇聯強扣美軍機複製後造出超級轟炸機

二戰祕聞:蘇聯強扣美軍機複製後造出超級轟炸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關中國“竊取”美國墜毀直升機技術的話題,這兩天在西方媒體上被傳得沸沸揚揚,中國國防部對此予以嚴正駁斥。作爲全球軍事科技的領跑者,美國經常指責他國“偷竊”自己的機密技術。那麼,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美國軍事科技“資敵”的事情呢?的確存在,最出名的莫過於蘇聯扣留美國B-29轟炸機,然後仿製出能投擲原子彈的圖-4轟炸機。

美轟炸機威力令蘇聯震驚

二戰後期,美國將B-29、B-17等四引擎戰略轟炸機投入到針對日本、德國本土的空襲,當鋪天蓋地的炸彈像地毯一樣覆蓋敵國城市和工廠時,蘇聯人震驚了,斯大林斷言,在未來戰爭中,戰略空中力量將起決定性作用。

當時,美國陸軍第8航空隊的B-17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在西歐與東歐戰線間進行穿梭轟炸,這些飛機往往以蘇軍佔領的波爾塔瓦機場(今屬烏克蘭)爲中轉站,於是引來大批蘇聯軍官像逛動物園似地參觀這些海外“怪物”,並對它們讚不絕口。有一次,一位蘇聯將軍把美國飛行員送給他的充氣橡皮艇帶到克里姆林宮,這是轟炸機上供失事時使用的裝置,蘇共政治局委員們爭先恐後地在池塘裏試坐了這艘小艇。

1944年,斯大林從情報渠道獲悉,以開發原子彈爲目的的美國“曼哈頓工程”已接近尾聲,未來將用可跨洲飛行的B-29戰略轟炸機進行投擲。蘇聯也在加快研發核武器,但它的戰略轟炸機項目卻幾乎是個空白。斯大林本打算通過美國《租借法案》得到B-29,但被美國政府斷然拒絕。美方稱,蘇聯空軍力量已遠超德國,“B-29對貴國沒有價值”。無奈之下,斯大林指示情報戰線盡一切可能搞到B-29詳細的技術資料。可是蘇聯特工費盡心機,也只搞到B-29的全套駕駛說明書,對造飛機用處不大。但隨後發生的一起意外事件卻讓蘇聯人“不勞而獲”。

二戰祕聞:蘇聯強扣美軍機複製後造出超級轟炸機

“仿製,一個零件也不許改”

1944年7月29日,進行對日戰略打擊的一架美國B-29轟炸機因機械故障迫降在蘇聯遠東城市海參崴。起先,蘇聯遠東軍政當局熱情地款待這些美國來客,畢竟美蘇是共抗法西斯的盟友,但在請示莫斯科後,斯大林的答覆是:“扣留美國機組人員,沒收飛機。”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則向華盛頓發出照會,抗議美方“侵犯領空”,原因是當時蘇聯還沒有對日宣戰,蘇日1939年簽署《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遠東領空不允許用於對日作戰。隨後,美蘇展開關於歸還人員和飛機的談判,談判結果是蘇聯將美國飛行員遣返出境,至於飛機的歸還則談都不用談。美國人無奈地接受了這一結果。

緊接着,蘇聯海軍派出頭號試飛員賴德爾前往海參崴。賴德爾是蘇軍難得的飛行高手,尤其是他常年負責將從美國租賃的大批飛機開回國。藉助之前蘇聯特工搞到的駕駛說明書,再加上轟炸機上遺留的操作手冊,他和他的戰友只用幾周就弄明白了操作原理。根據賴德爾機組給蘇共中央的報告,B-29確實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其輕型鋁合金、遙控航炮、大功率發動機等都遠遠超過蘇聯航空技術水平。這份報告堅定了斯大林創建一支戰略空中力量的決心,他命令B-29立即飛到莫斯科。

1945年6月的一天,龐大的B-29緩緩降落在莫斯科東北郊的蘇聯海軍飛行試驗中心跑道上。6月22日,蘇聯航空工業人民委員會接到斯大林的手令:“必須分毫不差地仿造出一架我們的B-29。”任務下來了,誰來承擔呢?在B-29到莫斯科的最初幾天,曾設計過大飛機的圖波列夫、佩特利亞科夫、伊留申等蘇聯航空泰斗獲准把它看了個遍。最終,在戰略轟炸機研製領域進展最快,在空氣動力學、發動機製造方面也有一定基礎的圖波列夫被選中擔綱。

可是,圖波列夫的設計方案擺上斯大林的桌面,卻招致這位領袖大發雷霆,後者下了一道怒氣衝衝的命令:“仿製,一個零件也不許改!”需要說明的是,圖波列夫在方案裏強調B-29是美國在戰爭中期投入使用的產品,如果蘇聯從分解飛機、工程測繪再到依樣仿製一路走下來,再過幾年搞出來的東西就很可能成了博物館裏的展品。可是斯大林考慮的角度完全不同,他想竭力避免任何技術風險,他要的是能夠馱得住巨大原子彈的戰略轟炸機,既然美國人能夠用B-29投擲原子彈,這就是經驗的保證,現在蘇聯需要儘快具備完整的核打擊力量,哪怕這一力量是相對落後的。

催生蘇聯新一代航空生產鏈

這項B-29仿製工程被命名爲“B-4”———後來改名爲“圖-4”計劃。整個工程在莫斯科郊外具有傳奇色彩的中央機場內進行,因爲只有該機場纔有容得下B-29機身的庫房。1945年7月10日,圖波列夫再次登上B-29,然後開始按計劃拆解飛機,所有拆下來的零件均經過仔細測量和拍照,拆各種儀表和控制系統的時候,無數的線路被一一編號,貼標籤,並且記錄在案,之後押運到蘇聯各個角落,交給專門單位仿製。

不得不承認的是,像B-29這樣複雜的技術系統是不能輕率且機械地仿製的,那樣製造出來的東西肯定無法運轉,工程師們需要仔細弄清這些系統當初是依照什麼原理製造出來的。然而這談何容易?圖波列夫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裏這樣描述仿製工程的艱鉅:B-29的部件總共有10.5萬個,需要畫40萬份草圖,美國製造商的工藝制度技術與蘇聯不同,如B-29的標準鋁合金厚度爲1/16英寸,可蘇聯根本無法生產出如此薄的鋁合金。爲確保質量,圖波列夫讓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幫自己解決協調問題,後者可以最高命令的名義向蘇聯各部委下達指令。

爲了做出分毫不差的B-29仿製品,蘇聯實際上新建了一套迥異於過去的航空工業系統。爲準確複製每個部件,蘇聯專門成立新的研究所和設計局,專業方向分別是自動化控制、新工藝和新材料,新的生產廠也隨之誕生。

1947年,蘇聯終於公開自己的圖-4轟炸機,這時蘇聯新一代航空生產鏈也脫穎而出。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後來大部分蘇聯戰機上的儀表、傳感器、電機等精密部件,都能追根溯源到B-29身上。從這個意義上說,斯大林的決定無疑是一件好事。不過,等到1949年圖-4轟炸機正式裝備蘇聯戰略空軍並投擲原子彈後,它依然對美國本土鞭長莫及,而且它已不可能抗衡現代化防空火力網的攔截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