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意大利獨立三傑之馬志尼:意大利統一運動領導者

意大利獨立三傑之馬志尼:意大利統一運動領導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列寧眼中非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馬志尼

馬志尼(又譯朱塞佩·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1805年6月22日-1872年3月10日),統一的 意大利的締造者之一,歷史學家說:“意大利的統一,歸功於馬志尼的思想,加里波第的刀劍和加富爾的外交”。由於本身政治才幹的不足,意大利是由他的對手薩伏依王朝統一的,他對這一結果有極大的不滿,嘆息道:“我要的是一個青年的意大利,你們卻給了我一個木乃伊”。

馬志尼(1805~1872) Mazzini,Giuseppe意大利革命家,民族解放運動領袖。是意大利建國三傑之一(另兩位是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和號稱“兩個世界的英雄”加里波第)。列寧把他歸爲馬克思主義以前的非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

1805 年6月22日生於熱那亞,1872年3月10日卒於比薩。14 歲進熱那亞大學學醫,後轉學法學。1827年大學畢業後以律師爲業,併爲進步刊物撰寫文章。並希望成爲戲劇家或歷史小說家。1830年加入燒炭黨。同年11月因叛徒告密被捕。1831年被驅逐出意大利,同年 8月在馬賽建立青年意大利黨。黨的宗旨是發動革命起義,推翻奧地利封建主的統治,把意大利聯合成爲一個自由、獨立、統一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1833 年7月,該黨在熱那亞發動起義,因一軍士告密而失敗 ,馬志尼被缺席判處死刑,青年意大利黨瓦解。後提出更廣泛的革命計劃,建立“青年歐洲運動”,並協助建立“青年德意志”、“青年瑞士”和“青年波蘭”。馬志尼於1837年流亡倫敦。在不列顛博物館潛心研究,併爲幾家雜誌撰稿。雖然身無長物,仍爲僑居倫敦的意大利兒童開設學校,創辦了《人民使徒報》,在該報發表了《論人的責任》一書。

1840年宣佈重建青年意大利黨。旨在喚起意大利民族覺醒。1844年,與他來往密切的班迪耶拉兄弟因在意大利的卡拉布裏發動起義失敗被處死,他懷疑英國政府曾偷拆其信件,將起義計劃告知那不勒斯當局。很快就在英國議會中掀起軒然大波,英政府不得不承認確有此事。至1847年他創建“國際人民聯盟”時,得到許多英國自由黨人支持。

1847年創建國際人民聯盟。意大利1848年革命期間回到米蘭,主辦《意大利人民報》。他深信在帝國羅馬和教皇羅馬之後將是一個人民的羅馬。1849年2月9日羅馬共和國成立後,被推選爲共和國三執政之一,成爲政府的實際首腦。實行一系列進步的資產階級民主改革,其中包括把僧團的全部動產與不動產收歸國有,取消教會法庭,建立世俗法庭和降低進口關稅等。後因教皇籲請法國、奧地利、西班牙和兩西西里王國集體進行干涉 ,法國軍隊在意大利登陸,共和國經過英勇抵抗終於覆亡。馬志尼被迫再次流亡國外。

意大利獨立三傑之馬志尼:意大利統一運動領導者

1850年在倫敦建立歐洲民主派中央委員會;1851年建立意大利之友社;1852~1853年先後發動與組織倫巴第反奧起義和米蘭反奧起義。1857年起,把攻擊矛頭指向兩西西里王國和波旁王朝,進行兩次遠征,但均未成功。1858年在倫敦出版《思想與行動》雜誌,提出了:“思想只有付諸行動纔有價值”的觀點。爲建立統一的意大利而積極奔走,1860年支持G.加里波第遠征南意大利,那不勒斯解放後,勸說加里波第進軍羅馬,未成,被迫再次遷居國外。

1870年,他在前往西西里領導共和黨人起義途中遭捕,獲釋後創辦新報《人民羅馬報》,爲繼續喚醒國人靈魂而努力。直至1872年3月10日去世。固然,馬志尼未能親眼看到自己事業的成功,但他在意大利乃至歐洲歷史上當之無愧地佔居重要的一席之地。

  人物生平

1805年6月22日,馬志尼生於熱那亞。當時拿破崙帝國統治着意大利,它破壞了封建制度,喚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識和民主願望,但同時對意大利實行貪婪的掠奪和剝削政策。拿破崙帝國覆亡以後,意大利處於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封建專制制度全面復辟,全境分裂成8個國家、奧地利帝國直轄的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受奧地利帝國間接控制的托斯卡納大公國、帕爾馬、莫德納和盧加三公國,在法國波旁王朝的西班牙旁系統治下的兩西西里王國,以及撒丁王國和教皇國。這種情況嚴重阻礙着意大利的經濟發展,使人民遭受着殘酷的民族壓迫和社會壓迫。‘

  燒炭黨人

馬志尼立志爲祖國的獨立、統一、自由而奮鬥終生。他從小受到愛國、民主思想的薰陶。其父在拿破崙統治時期,曾經參加過建立利古里亞共和國、捍衛意大利統一的政治活動,其母及兩位啓蒙老師都是與共和民主運動有密切聯繫的冉森教徒,他們的親身回憶和講述對形成馬志尼的政治信仰有着很大的影響。1827—1830年間,馬志尼接受了維科的觀點,讀到了蓋爾得爾的著作。這兩位法國思想家和民主主義作家關於“進步”的思想,關於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的歷史觀,以及法國史學家基佐關於意大利歷代思想家沒有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的見解,對形成馬志尼的政治觀點也具有重大的意義。正是在他們的影響下,他才提出了“思想和行動”的口號,同時參加了祕密革命組織“燒炭黨”。

燒炭黨領導人熱衷於密謀活動,他們領導的所謂“起義”,如1820和1821年在兩西西里王國和皮埃蒙特(撒丁王國的大陸部分)的起義,實際上純粹是軍事密謀性質的行動,人民幾乎沒有參加,因此很快都被奧地利軍隊鎮壓下去了。他們沒有自己的明確綱領,只等待巴黎發出起義的信號。這種脫離人民,脫離意大利現實的做法使燒炭黨陷入了深刻的危機之中。馬志尼決心改造燒炭黨。因叛徒告密,1830年11月他被捕了。3個月後雖因缺乏證據而獲釋,但當局規定:他要麼流亡國外,要麼隱居在撒丁王國的一個偏僻地方不得離開。馬志尼選擇了第一條出路

 流亡的宣傳家

1831年4月,他到達法國馬賽,這裏有大量的意大利流亡者。在他們的支持下,他致力於建立祕密的革命組織“青年意大利”及其在各地的組織網,並創辦了同名機關刊物。“青年意大利”主張通過革命的道路把意大利從異族壓迫下解放出來,建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1831年6月,馬志尼寫了《給“青年意大利”弟兄們的總指示》——《總指示》首先譴責了1820—1821年和1831年革命的領導人,指出“過去起義的失敗不是革命者的軟弱造成的,而是他們那些完全要不得的領導人造成的”。《總指示》鄭重宣佈“青年意大利”的政治目標是“使意大利重新成爲一個自由、平等、統一、獨立、主權的民族”。它特別論證了“統一”和“建立共和國”的必要性。《總指示》指出“青年意大利”的鬥爭手段是“教育和起義”,在人民中廣泛宣傳統一和獨立思想,目的全在於發動人民舉行起義。他在法國史學家基佐關於法國在歐洲雄居首位的論點影響下,產生了“意大利的首創作用和世界使命”的思想,反對燒炭黨依賴法國、實行等待主義政策。因此,他在《總指示》中強調意大利有能力自己進行革命,起義應由意大利人自己發動,而不是靠某個外國來推動。

馬志尼的宣傳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兩、三年後他的上述綱領已爲全意大利所熟知。他把統一和獨立的思想灌輸到每個意大利人的意識之中,對意大利的民族解放運動具有深遠的影響。但是,馬志尼的綱領沒有認真關心被壓迫羣衆的處境,特別未能滿足農民的要求,因而沒有明確提出解決社會問題的主張和口號,卻把參加民族解放鬥爭說成是每個意大利人的宗教義務,是上帝賦予他們的神聖使命。另一方面,以農業資產階級爲主體的意大利資產階級儘管對當時的政治制度有所不滿,但各國政府尚能保障其基本收益,因此沒有迅速改變現存制度的迫切要求。馬志尼對意大利的這種實際情況缺乏仔細的分析,他建議寫在“青年意大利”的綠-白-紅三色旗上的口號——一面是自由、平等、博愛,另一面是獨立、統一——雖然反映了意大利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但是,只有一小批愛國青年接受這個綱領,大多數人則認爲它是空想和危險的。他的綱領及其指導下的行動脫離了廣大人民,也脫離了意大利的實際形勢,所以,他發動的歷次起義實際上仍然是少數人的密謀行動。

失敗的暴動

1833—1834年間,在教皇國駐紮着法、奧佔領軍,而在其餘各國,政府力量都超過革命力量。就在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馬志尼決定在撒丁王國的熱那亞發動起義,派人深入到軍隊的官兵中間去組織密謀。因一名軍士告發,許多人被捕殉難,大量愛國者逃往國外。馬志尼從馬賽轉到日內瓦,計劃以遠征薩伏依的方式攻入撒丁王國,同時委託加里波第到熱那亞去策劃王國海軍起義。但是,他好不容易集合起來的200名遠征者,溜的溜,走的走,到1834年2月只剩下寥寥數人;已潛入薩伏依的那部分人被憲兵擊潰,而在熱那亞策劃海軍起義的計劃也流產了。在事態發展的整個過程中,人民羣衆和資產階級都沒有行動起來。

遭到失敗的“青年意大利”瓦解了。作爲一種獨立的政治力量它已不再存在。許多人離開了馬志尼。1837年初,馬志尼被迫移居倫敦,過着非常貧窮的生活。1839年夏,他在少數朋友的支持下,恢復了組織工作和宣傳工作。1840年4月30日,他宣佈重建“青年意大利”。

爲了擴大愛國運動的羣衆基礎,他在倫敦建立了“意大利工人同盟”,創辦了工人報紙,並在意僑中從事教育和慈善活動。他認爲,勞動和資本的聯合以及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是最理想的社會制度,因此,他反對在意大利傳播社會主義學說;主張階級合作,反對階級鬥爭。他認爲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不是互相對抗的力量,他本人的使命就是使它們團結起來追求共同的目標。他也不懂得解決土地問題和農民參加革命的重要性。結果,他在勞動者中間的活動收效甚微。

意大利獨立三傑之馬志尼:意大利統一運動領導者 第2張

羅馬共和國的滅亡

四十年代中期,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出現新的高潮,爭取獨立和憎恨奧地利的情緒在各社會階層中大大加強了。這時,馬志尼把爭取意大利的統一、獨立提到首位,而把建立共和國看作是統一以後的歷史任務。爲了加強統一、獨立運動,他準備與教皇庇護九世和撒丁國王卡洛·阿爾貝托實行妥協。1847年9月初,馬志尼致信教皇,要求他來領導意大利的獨立統一運動。而在1848年第一次反奧戰爭中,馬志尼他又準備與撒丁國王進行合作。

1849年2月9日,羅馬制憲會議宣佈羅馬共和國成立以後,馬志尼被補選爲制憲會議的代表。3月5日晚,他來到羅馬。他要求共和國把全部力量用於反奧戰爭上,而不要花在制訂憲法上。爲此,他要求加強政府的權力,但一字不提關於改善城市下層羣衆和農民的處境問題,“聽任康帕尼亞農民處於比他們羅馬帝國時代的祖先更悲慘的奴隸境地”。制憲會議根據他的建議,3月29日成立了以他爲首的、擁有無限權力的三執政政府。

羅馬共和國是在歐洲革命已經衰落,反動勢力已在許多國家擡頭的時候宣佈成立的。由於害怕革命會從羅馬擴散到該國去,法國、西班牙、兩西西里王國和奧地利決定進行武裝干涉。1849年4月25日,法國開始軍事入侵。4月30日夜裏,6,000名法軍向羅馬發起進攻。守城的共有10,000名正規軍和志願軍。經過6小時的激戰,守衛城牆的加里波第部隊擊潰了法軍,追擊敵人達20公里之遠。但是馬志尼幻想巴黎會改變自己的政策,命令加里波第停止追擊,返回羅馬。法國爲了贏得增援的時間,要求與共和國談判。這時,加里波第部隊擊退了兩西西里軍隊的入侵,一直追擊到敵人的領土上。馬志尼害怕與法國的談判會因此而破裂,又把加里波第召回羅馬。

法軍得到增援後,立即撕毀停戰協定,突然重新發起進攻。加里波第部隊不斷向敵人反擊。6月21—22日夜裏,敵人佔領了共和國的第一道防線。羅馬的士兵們已經疲備不堪了,在這種情況,馬志尼要求組織反攻,奪回丟失的陣地,遭到加里波第的反對。加里波第建議組織千把人的隊伍去襲擊敵人的後方,馬志尼又拒不採納。他們之間的分歧急劇加深。6月30日黎明,法軍發起總攻,佔領了第二道防線。雖然共和國的保衛戰是十分英勇的,但它始終沒有贏得廣大農民的支持,結果還是失敗了。

  屢敗屢戰的起義

1848—1849年革命失敗後,馬志尼估計歐洲革命的新高潮很快就會到來。爲了取得勝利,他建議全歐的民主派聯合成一個戰鬥組織。1850年,他在倫敦建立了“歐洲民主派中央委員會”,發表宣言,提出以進步、聯合、道德規律;自由、平等、友愛;私有財產的神聖性;向人民提供貸款和教育等原則,作爲全歐民主派聯合的基礎。

馬志尼的宣言受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尖銳批評。他們指出,當資產階級社會新的經濟繁榮時期已經明顯表現出來的時候,爆發歐洲新革命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他們揭露了宣言否認階級鬥爭的存在,要各個階級忘記利益的對立去求得和解的實質。事實上,馬志尼的幻想很快就破滅了。各國民主派在宣言的原則和委員會的人選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1851年12月後,這個委員會實際上已不再存在。

與建立歐洲中央委員會同時,馬志尼還建立了“意大利民族委員會”,宣佈該委員會以實現獨立、自由、統一爲目標,以反奧戰爭和召開意大利制憲會議爲手段。但是他沒有把民族解放運動與爭取社會解放的鬥爭結合起來,把實現社會革新的普遍要求擱置一旁。因此,這些主張在意大利民主派中間也受到了尖銳的批評。

五十年代馬志尼發動的幾次起義都是以驅逐異族統治者,爭取意大利獨立、統一爲目標的。1852年他決定在倫巴底發動反奧起義。奧地利警察當局發覺了密謀活動,許多愛國者被捕或遭槍殺。倫巴底-威尼斯王國境內的祕密組織被徹底破壞。在馬志尼的追隨者中間又產生了新的分歧。負責制訂起義計劃的軍事委員會批評並要求改變不考慮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從國外來領導起義的方法,遭到馬志尼的堅決拒絕。

就在這種非常不利的情況下,馬志尼支持米蘭平民舉行起義,並派人前去領導。1853年1月,他本人也到了靠近倫巴底的瑞士邊界,準備一旦起義成功,立即進入倫巴底。2月6日(星期天)米蘭起義開始了。起義者趁奧軍士兵在度假的有利時機,突然向兵營和堡壘發起進攻。計劃奪取武器庫,佔領戰略要地,號召居民起義來擊退奧軍的反撲。但是小小的起義隊伍遠不能完成偌大的戰略計劃,進攻完全失敗,二、三百名起義者被捕,不少人被判處死刑。米蘭起義失敗後,馬志尼還指示追隨者在倫巴底-威尼斯王國境內先後發動過5—6次規模很小的起義。起義隊伍少則30人,多則40人,最多的一次也不超過100人。每次都以慘敗而告終。

意大利獨立三傑之馬志尼:意大利統一運動領導者 第3張

1857年馬志尼籌集經費,決定遠征南部的薩普利,把攻擊的矛頭指向兩西西里王國的波旁王朝。第一次因中途遇到風暴,遠征沒有成行。第二次,一支300多人的遠征軍到達了薩普利,但當地祕密組織沒有響應,人民對他們很冷淡。那不勒斯當局及時採取了鎮壓措施,遠征又告失敗。

在失意中去世

從此馬志尼運動分裂了。在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中,馬志尼喪失了領導地位。他對1859年收復倫巴底的第二次反奧戰爭,1860年推翻波旁王朝的西西里遠征和1866年收復威尼斯的第三次反奧戰爭都沒有產生直接的政治影響。儘管如此,“……誰也不會否認30年來意大利革命是同他的名字連在一起的,而且在這同一時期歐洲承認他是他的同胞的民族願望的出色表達者。”

馬志尼雖然在意大利的民族解放運動中起了重大作用,但他對國際工人革命運動帶來很大的危害。當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成立之際,馬志尼試圖以他的觀點來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遭到馬克思主義者的駁斥。因此,馬志尼便同國際斷絕關係。爲了抵制國際對意大利工人運動的影響,他對國際和巴黎公社進行誹謗,反對馬克思主義在意大利的傳播。所以恩格斯對馬志尼的反動言論進行了批判,指出他反對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貫立場。1872年3月10日,馬志尼在比薩逝世,終年67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