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琉球”是如何一步步被日本吞併的 並被日本所控制

“琉球”是如何一步步被日本吞併的 並被日本所控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沖繩,古稱“琉球”,由琉球諸島、宮古列島、八重山列島、大東諸島等60多衝繩個島組成,有“日本的夏威夷”之稱,是度假休閒的旅遊勝地。就地理位置來看,其位於臺灣與日本九州島之間,衆多大小島嶼沿中國大陸形成一個弧形。正是由於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導致了近代以來沖繩的多舛命運。

“琉球”是如何一步步被日本吞併的 並被日本所控制

沖繩在1879年被日本強行納入領土並改稱“沖繩縣”之前,始終稱琉球。而“琉球”亦是明太祖時期更名而成的。1430年,明宣宗正式賜姓琉球統治者“尚”姓,中山王名爲尚思紹,開創了第一尚氏王朝,也使得琉球正式歸爲明帝國的藩屬國。琉球通過朝貢貿易與明朝進行商業來往,並同時與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國家保持緊密的文化交流和海外貿易。

日本國內局勢趨於穩定後,以貿易爲主要收入來源的薩摩藩(九州地區)面對明朝時開時禁的對日通商政策,想到了通過控制琉球,並借用琉球的“合法身份”與明朝進行利潤極高的朝貢貿易以及其他商務活動。1609年,薩摩藩島津家族按照計劃派遣3000名士兵登錄琉球島,以閃電般的速度擊敗琉球軍隊並迫使琉球國王簽訂投降文書。

戰敗後的琉球王國雖被迫承認“琉球自古以來世代從屬於薩摩。”但是薩摩顧及到琉球宗主國明朝的反應以及“不忘初心”(通過琉球與明進行朝貢貿易以獲得豐厚的利益),允許琉球表面上仍然尊奉明朝爲宗主國保持“獨立”,但實際上則爲薩摩藩所控制並假借琉球船隻與明進行朝貢貿易。琉球自此處於“一僕二主”的尷尬地位。明清鼎革之際,琉球仍然同時與清廷和薩摩藩同時保持着宗屬關係。

經過兩百多年的“二屬”關係,到了明治維新的第五年,日本就宣佈琉球王國屬於“內藩”,琉球羣島爲日本領土,並以此爲藉口在1874年出兵臺灣,開始了與清政府之間的較量。清政府由於對近代國際法仍處於懵懂不知階段,在半哄半騙的情況下籤訂中日《北京專約》,間接承認了日本對琉球宗主權的擁有。1879年,日本正式將太平洋上的小島國“琉球”納入自身版圖和行政統治,並改名爲“沖繩縣”,將琉球國王強制移往東京,縣知事由中央政府任命,立國700年的琉球王國自此滅亡。

“琉球”是如何一步步被日本吞併的 並被日本所控制 第2張

成爲日本領土的琉球及其居民,相較於日本本土而言始終處於二等臣民的地位,與本土的關係也類似極其不平等的上下級關係。對衝繩的歧視和不屑,最終導致在二戰期間發生瞭如“人間地獄”般慘烈的沖繩戰役。沖繩之戰共造成20多萬人喪生,其中絕大多數爲平民,且多數平民是爲同胞的日軍所殘忍殺害。人們認爲,日本政府爲了儘量延遲“本土決戰”,在戰略上將沖繩作爲“棄子”犧牲掉。沖繩戰役加深了沖繩民衆“日本人總是從本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冷酷無情地無視沖繩人的巨大犧牲”的看法。

戰後,1947年4月,聯合國通過《關於前日本委任統治島嶼的協定》,將北緯29度以南的琉球羣島交給美國“託管”。戰後初期,雖短暫出現過希望在美國保護下,琉球獨立的運動,但由於美軍在琉球所實行的政策不得人心,故而獨立運動最終爲“迴歸日本”的呼聲而代替。隨着東亞局勢的瞬息萬變,1951年,日美在沒有中國代表參與的情況下籤訂《舊金山條約》,確認日本擁有琉球羣島的主權,但繼續由美國執行施政權。1972年,美國向日本歸還琉球羣島,沖繩縣再度成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