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最強帝國用六十萬大軍耗了兩年,把一鄰國活活耗死

最強帝國用六十萬大軍耗了兩年,把一鄰國活活耗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是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死人而是養人,要用六十萬大軍說的容易,其實非常困難,在別國土地上要養活六十萬人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在距離兩千年的古代落後的戰國時期來說,那時候生產能力,還有物資耗費的一定少不了。比如之前秦國伐楚的時候那一場戰爭,足足戰了兩年,要知道那時候要養活幾十萬大軍兩年是要消耗多少糧食啊

史記·王翦列傳》裏說了秦軍有六十萬,應該屬實。這個數字並非誇大,是秦軍內部高級將領共同商榷的結果。古代軍隊一般五個人供養一個人,那麼這六十萬很可能是連後勤部隊算在一起的,真實作戰的兵力只有十萬人。

最強帝國用六十萬大軍耗了兩年,把一鄰國活活耗死

楚國地界還是比較廣袤的,包括今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十萬兵力要想吞下這些地區還是捉襟見肘的,所以這個數字應該是他們斟酌後,給出的最少兵力,並無誇大。

王翦伐楚是擺出死耗着的姿態,堅壁不出,與楚軍對峙,整整一年多。在秦昭王擊敗趙軍時,曾經採取就近徵兵徵糧的方式,秦昭王下令勝者封爵,在重賞的刺激下,很多人蔘與了戰爭,也有很多人擔負起運輸糧草的職能。但秦軍這一次伐楚,卻並非採用這種方式。

也就是說,秦軍不可能再採取以他國的兵力,攻打他國的辦法,那麼怎麼辦?秦軍只能吃自己的糧食,用自己國家的兵力,那麼可以想象,這個後勤補給線就很長。

六十萬秦軍一天的口糧是驚人的。《宋書》記載,南北朝時,平均每個士兵的口糧是6升,也就是今天的兩斤左右。一個人吃兩斤,60萬人吃120斤。如此數量運輸起來應該十分麻煩,秦國是怎麼運輸糧食的呢?

古代運輸糧食是很難的,《夢溪筆談》說,每個民夫背六鬥米,士兵自己帶五天干糧,一個民夫供應一個士兵,可以維持十八天。八天之後民夫背的米就已經吃完了,再給民夫口糧讓他返回取糧食……

當然,我們不必糾結到底每個人吃六升還是兩升,主要是說古代打仗後勤工作是很難的,運輸糧食也是很艱難的。

軍隊不允許有吃閒飯的,一個軍人,需要四五個人供養他,成本太大,所以軍人必須抱着必死的信念打仗,不能浪費國家糧食。

有人問爲什麼不用牲口運輸,牲口確實運輸得比人多,也能馱更多糧食,但如果找不到放牧的地方,牲口會瘦弱而死。牲口死了,糧食也得拋棄,所以一般用人力來運輸糧食。

秦國爲了征戰,秦自從商鞅變法以後就開始修糧倉。全國農戶都要用最先進的方法耕種。在商鞅規定的律法中,耕牛是重點保護對象,跟大熊貓一樣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最強帝國用六十萬大軍耗了兩年,把一鄰國活活耗死 第2張

秦國在打仗的時候,每攻克一地,都會拿它做糧倉,秦國遷徙犯罪的人或者死囚到那些佔領地勞作,爲他們種地。

秦國在短短十幾年內發展了很多大型糧倉,咸陽、漢中、櫟陽、巴蜀,都是他們的糧倉。

秦朝滅亡後,霸上糧倉繼續供養着劉邦的大軍,秦朝的未雨綢繆還是做得很好的,部署也很嚴密。

秦國爲了打仗,修了很多路,不僅有四通八達的陸地,還開鑿黃河、渭河,擁有水上“快遞機構”,一旦有戰事發生,秦國就動用萬艘船舶走水路運輸大量糧食,同時陸路也能運輸一小部分,但不如水路運輸得多。秦國有很多水利工程師,比如李冰,在四川開鑿運河,爲後世做出貢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