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玄琴的構造是怎樣的?和古琴有哪些區別呢?

玄琴的構造是怎樣的?和古琴有哪些區別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玄琴的韓語爲거문고(Geomungo),意爲“高句麗的琴”。漢字名玄琴則來源於以下史料:“玄琴,象中國樂部 琴而爲之。……《新羅古記》雲:初,晉人以七絃琴送高句麗,麗人雖知其爲樂器,而不知其聲音及鼓之之法,購國人能識其音而鼓之者,厚賞。時第二相王山嶽,存其木樣,頗改易法制而造之,兼制一百餘曲以奏之,於是玄鶴來舞,遂名玄鶴琴,後但云玄琴。”——《三國史記·樂志》

玄琴的構造是怎樣的?和古琴有哪些區別呢?

即:因爲演奏時玄鶴來舞,遂名玄琴。上述史料還說,玄琴是高句麗宰相王山嶽模仿晉朝的七絃琴改制而成,這裏的七絃琴便是古琴。但在外形上,玄琴和七絃琴差異較大,反而更像古代中國的臥箜篌。即:玄琴和臥箜篌都有固定的柱,而七絃琴沒有柱只有徽(白色圓點)。因此,玄琴更有可能和臥箜篌同源。至於《三國史記》的記載,有可能是後人在臥箜篌失傳的情況下,給玄琴賦予了七絃琴的象徵意義。

經歷了統一新羅和高麗時期,高句麗的玄琴逐漸成爲朝鮮半島文人修身養性的必彈樂器,朝鮮文人韓笠(約1674-1720)在其琴譜《韓琴新譜》中寫到“五不彈”,即“疾風雨不彈、對俗者不彈、塵中不彈、不坐不彈、不衣冠不彈”。

中國有專門記錄古琴音樂的減字譜,朝鮮半島也有記錄玄琴音樂的合字譜,15世紀由成俔所創制的。合字譜是用略字合成標記了玄琴左手的奏法、右手的指法、所彈弦名和柱的位置。

經歷1600餘年,玄琴至今是當代韓國最具代表的絃樂器,分正樂玄琴和散調玄琴,兩者只有大小區別,其細部構造和15世紀末《樂學軌範》中的描述並無差異。共六絃,分別是1文弦、2遊弦、3大弦、4棵上清、5棵下清、6武弦,其中第1·4·5·6弦是開放弦,安有固定音高的雁足。第2·3弦是彈奏旋律的運指弦,被安在16柱的上面,第3弦大弦最粗,第2弦遊弦最細。

玄琴構造

玄琴的構造是怎樣的?和古琴有哪些區別呢? 第2張

正樂玄琴的調律以遊弦4柱的音,和大弦5柱的音爲基準,分別是降E和降B;

散調玄琴的調律以遊弦5柱的音,和大弦5柱的音爲基準,分別是F和降B。

文弦的音高與遊弦4柱同,棵上清·棵下清·武弦的音又與大弦5柱相同。

用於演奏玄琴的小木棍約長15~17cm,被稱爲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