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相比,誰的含金量更高呢?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相比,誰的含金量更高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先來看看最先稱霸的齊桓公。齊桓公的霸權更多是在政治上的,從軍事上來看,並不算成功,連討伐弱小的魯國都被擊敗。對於南方的楚國,所謂的勝利也不過是名義上的,而不是軍事實力的碾壓。齊桓公作爲諸公子中的一個,並不是王位的唯一選擇,但是變化給了他機會,齊國君位的動盪,讓齊桓公小白登上了君位,他首先要感謝的人就是鮑叔牙,正是這位智囊的存在,讓他搶先一步回到國都,成爲了齊國國君。而曾經要置自己於死地的管仲,成爲了齊國丞相,除了鮑叔牙的極力推薦外,還有齊桓公自己的心胸和氣度。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相比,誰的含金量更高呢?

尊王攘夷是齊桓公的政治策略,那個曾經的周天子,被遺落在角落裏的王者,又被齊桓公尊崇起來,齊桓公在位期間組織了二十多次諸侯會盟,每次都要請周天子的使者參加盟會。每次行動都是秉承天子之命,履行諸侯之責,樹立了一個十分正面的形象。尊王被齊桓公發揮到了極致,至於攘夷方面,齊桓公對受到戎狄侵襲的國家伸出援手,爲他們劃撥出地方,遷移百姓到哪裏居住,這是用經濟手段來彌補軍事上的不足。用政治策略主動團結各方諸侯,用經濟基礎來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就是齊國稱霸的祕密。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相比,誰的含金量更高呢? 第2張

齊國作爲春秋首霸,得益於管仲和齊桓公這對君臣的密切配合,齊桓公的心胸和管仲的手段,是齊國稱霸的資本。當管仲病危的時候,他看到了齊國的隱患,因此對齊桓公提出了中肯的建議。齊桓公此時正寵信易牙等人,這些人都是唯利是圖毫無底線的,管仲在世時可以對他們進行威懾,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但是管仲不在了,他們就是挑起是非的禍根。對於這一點,管仲看的很清楚,但是齊桓公卻看不到這點。因此齊桓公並沒有聽信管仲的建議,結果管仲去世後不久,齊國諸公子就爲了王位,讓齊國陷入了內亂之中,直到宋襄公派兵才平定了內亂。但這個時候齊國的霸權已經被晉國所取代,這個稱霸北方的大國,接替了齊國的位置,成爲了牽制南方楚國和西方秦國的強大存在。

中原的晉國:兩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和一個能力強悍的團隊。

晉文公是繼齊桓公之後,春秋五霸中第二個吧,原本重耳在晉國內亂不斷的前提下,根本沒有這個可能。但他當上國君後不久,就碰到了兩個非常好的機會。這正應了中國古代的一句話:好運氣來了,誰都擋不住。

首先是周王室出現了醜聞。周襄王的妃子和他的弟弟私通,被周襄王發現了,他廢除了翟後的後位。結果被弟弟說服了翟後的父親翟國國君,派兵到了洛陽,把周襄王趕出了京城。周襄王此時很沮喪,這時他想到了過去他可以向齊桓公小白呼籲,但現在齊桓公去世,已經沒有霸主,他面臨的是一個絕望的局面。重耳作爲宗室諸侯,在這個時候抓住了機會,他發兵勤王,將周襄王的弟弟和翟後一同殺死,幫助周襄王復位成功。

第二件事是在周王國內亂平息後的第二年發生,楚王率領他的盟軍進攻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這是推崇霸主的一種強烈表示。晉文公重耳面臨選擇,這一次他得面對的是強大的楚國,如果他畏懼退縮,晉國就只能是個二流諸侯國,他最終權衡利弊之後,決定出兵解宋國之圍,並在與楚軍的戰鬥中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而一舉確立了晉國的霸主地位。

與齊桓公身死霸滅相比,晉國的霸權維繫了很多年。齊國的霸權建立在管仲和他的繼承者能力強悍的基礎上,而晉國的霸權依靠的則是羣體智慧的,所謂“晉國六卿”。正是依靠這個能人羣體的作用,才維繫了晉國的長期霸權,直到三家分晉結束。

西部的秦國:依靠能人百里奚,秦穆公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霸業。

提到秦國霸業,首先要提的是百里奚,對於秦國而言,他的作用不下於齊國的管仲。對於人才的重視和重用,是秦穆公能夠帶領秦國稱霸西戎的關鍵所在。用羊皮換回來的奴隸最初讓秦穆公被諸侯們嘲笑,但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讓秦國從被諸侯們鄙夷的西部蠻夷之邦,成爲了能夠攪動天下的力量。

秦穆公的霸業建立,和晉國息息相關。成就霸業是從俘虜了背信棄義的晉惠公開始,秦穆公又先後幫助晉懷公和晉文公回國,一手促成了兩國之間建立了“秦晉之好”。而秦穆公放棄向東發展的原因,也是因爲連續被晉文公所統領的晉國所敗,秦國東進的道路受阻,於是只好去向西發展,曾經嚴重威脅周天子的西戎被秦穆公所滅,緊接着秦穆公又進攻巴蜀和關西的國家,開拓了近千里的疆土。周天子任命秦穆公做西方諸侯的頭,承認其在西方的霸權,稱霸西戎爲後來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南方的楚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決心,蔑視周天子的霸氣

楚國和其他三國不同,他的霸權並不建立在尊崇周天子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自己想要問鼎中原的野心上。他自稱是蠻夷之地的諸侯,並不聽從周天子的號令,所謂問鼎中原之路,就是楚王窺視天下的體現。但是首先是齊國,其次是晉國,他們先後都阻擋在了楚國的面前,這時候的周天子當然沒有什麼號召力,但作爲尊王攘夷的堅定支持者,他們維護的不僅是周天子之威,而且是自己的霸主地位。只不過齊桓公用的是文鬥,而晉文公用的是先禮後兵而已。

楚國的野心,曾經先後被齊桓公和晉文公所阻止,讓他安心於經營南方自己的地盤。因此在南方廣大區域,建立了自己的統治。在楚莊王繼位後,楚國在與晉國的對抗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面對周天子派來息事寧人的使者,楚莊王打聽起了九鼎之事,周天子的使者只好委婉的表示:做天下之主在德不在鼎。這番話自然不能讓楚莊王放棄自己稱霸天下的想法,但是齊、晉、秦等諸侯大國的存在,讓楚莊王清楚與全天下爲敵,是不可取的。楚莊王以後,儘管楚國幾經變化但一直沒有脫離超級大國的行列,這也是秦統一天下後,就一直流傳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而項羽和劉邦都是楚人,楚人在反秦事業裏一直處於領導地位。

整個春秋時期,就是齊國、晉國、秦國、楚國四個國家之間的博弈,他們之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共同上演了一處春秋大戲,而事實上他們都不過是偏霸一方的諸侯而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