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苻堅爲何在重臣反對下伐晉?揭祕苻堅伐晉的原因

苻堅爲何在重臣反對下伐晉?揭祕苻堅伐晉的原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晉偏安於江南,勢力微弱,領土狹窄。北方有強大的前秦國,國力強盛,幅員遼闊,且其國主苻堅,英明神武,才略過人,自號“大秦天王”。他常懷統一天下之心,意欲一舉吞併東晉,建立不世之勳。

秦王苻堅立定此志,召集文武百官,會集於太極殿,秦王說:“從我即位以來,將近三十年了,眼下四方皆以平定,只有東南的晉國,尚未歸附。現總計我國的兵士,有九十七萬,我想親自率兵征討晉國,諸位以爲如何?”

大部分大臣都紛紛附和秦主的意見,加以諛辭,大敘伐晉必然成功。尚書左僕射權翼說:“當初商紂王無道,還有三位仁德之士在朝,周武王因此回師,不加討伐。現在的東晉雖然微弱,但沒有失道無德之事,況且謝安和恆衝二人,都可稱爲棟樑之才,君臣團結一心,上下相安。以臣的愚見,東晉是不能討伐的。”

大臣石越說:“現在木星,土星居於鬥位,福德在吳國一邊。如果討伐,上天必然降災於我。而且晉國憑據長江天險,百姓爲用,的確不可討伐啊!”

羣臣各言利害,久久難以決斷。苻堅感嘆道:“我應該自己來決斷!”

大臣們退朝後,苻堅單獨留下陽平公符融,秦主苻堅對他說:“古代決定大事的明君,不過一兩個人罷了,現在衆言紛紛,不如由我來與你決斷”。

苻堅爲何在重臣反對下伐晉?揭祕苻堅伐晉的原因

苻融說:“現在討伐晉國,有三種難處:天道不順利,晉國無大過,我軍累次戰爭之後,兵士有畏懼之心。那些大臣說晉國不可討伐的都是忠臣,希望陛下聽信之”。

苻堅見苻融也是如此回答,改變之前期待的顏色,說:“你也是這樣說,我還有何期望?今我軍強兵百萬,物資儀仗如山;我雖然不是聖主,但也非昏君,乘着屢次勝利之後,打敗將要滅亡的國家,有什麼不可呢?怎麼能留着殘餘之寇,爲子孫的後患?”

符融泣告說道:“晉國不能討伐,道理很明顯。如興師動衆,恐怕沒有萬全之計,況且微臣所憂慮的不止於此。陛下寵信鮮卑,羌人等,讓他們佔據腹心之地,這些人都是亡國之奴,是我們的仇敵。如果陛下率兵伐晉,只讓太子何數萬老弱殘兵留守京城,恐怕會有不測之變,到時就難以追悔了!微臣固然愚陋,但王景略是一時的豪傑,他在世之時,陛下常常將他比作諸葛武侯,難道不記得他臨死前說過,晉國不能討伐嗎?”

秦王苻堅始終未曾改變伐晉之志,終於在公元三八三年大舉進攻晉國……

其實,晉國不可討伐的道理真是顯而易見,古人認爲凡是王者出師,一定要觀察天道,從天象可以知道晉國不該討伐;二是觀察民心,晉國雖然弱小,但是沒有失去民心,所以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是觀察對方的將領,如謝安,恆衝都是奇才偉略之人,所以不能討伐。四是觀察地利,晉國有長江天險,天然屏障,易守難攻,也不可討伐。

而秦主苻堅只是憑藉自己強大的兵力,就想拿下晉國,殊不知再多的軍隊,也是外強中乾,不堪大用,所以在之後的淝水之戰中,秦兵毫無戰鬥力,一敗塗地。

古語云:“好戰者必亡”。苻堅用兵,違天象,逆人心,累勝之後,急於求成,故由極盛轉極衰也!強者反弱,弱者反強。強弱之勢,真瞬息而變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