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漢中有什麼戰略價值?爲何蜀吳要爲此大打出手?

漢中有什麼戰略價值?爲何蜀吳要爲此大打出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經過近三年的征戰,終於平定了益州大部分地區,爲建立蜀漢帝國奠定了基礎。不過,還沒等劉備喘口氣,接連又發生了兩場令其措不及防的戰役。東吳孫權得知劉備佔據益州後,向劉備索要荊州。在遭到劉備的拒絕後,孫權命魯肅、呂蒙等人率部進軍荊州,蜀吳之間的第一次荊州之戰就此爆發。

漢中有什麼戰略價值?爲何蜀吳要爲此大打出手?

雖然雙方在這一次戰役劍拔弩張,劉備還親自率領五萬大軍進駐公安,但雙方的實際戰鬥規模並不大,雙方很快便達成了協議。這其中最爲主要的原因,是曹操率部西征,出兵張魯所佔據的益州漢中地區,此舉對劉備剛剛控制的益州造成嚴重威脅。無奈之下,劉備只得將荊州三郡歸東吳,匆匆率部趕回益州,與曹操爭奪漢中。

劉備返回成都時,曹操已經佔據漢中,張魯也歸降了曹操。得知曹軍佔據漢中的消息後,益州地區的官員及民衆非常恐慌。不過得勝後的曹操卻主動放棄了進攻益州的大好機會,率領主力返回中原,留下名將夏侯淵鎮守漢中。在謀士法正的建議下,劉備自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開始出兵漢中,並與曹操集團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漢中爭奪戰,並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佔據了漢中全境。

漢中有什麼戰略價值?爲何蜀吳要爲此大打出手? 第2張

那麼,漢中究竟有何特殊之處令劉備放棄荊州三郡轉而傾盡全力進行爭奪呢?這跟漢中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點都有很大的關係。

漢中這一地理名稱的最早出現,是在戰國末期。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秦國討伐楚國期間,在西南地區奪取了方圓六百里的土地,將其設置爲漢中郡。之所以稱之爲“漢中,是因爲該地區正好處於漢水的中游,故得名。早期漢中郡的地域非常廣泛,下設十二個縣域,包含了如今的陝西省安康市、漢中市,甘肅省的隴南市、寶雞市及湖北省十堰市等大部分地區。在後期的發展過程中,漢中地區的轄境逐漸縮小,在東漢初期裁撤爲九縣。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佔據漢中後,對該地區再次進行調整劃分,此時漢中郡的轄境即與如今的陝西省漢中市地區相同。劉備佔據漢中後,雖然在漢中地區增設縣治,但漢中市地區的轄境未做變更。

漢中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自秦代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秦末時期,劉邦以此地爲基地平定三秦,之後進入中原地區與項羽爭霸。兩漢時期,漢中又是北接雍涼、南控巴蜀、西抵抗羌胡的軍事重地。到了漢末三國時期,在魏、蜀、吳三方割據的大環境下,漢中地區的戰略地位及軍事價值顯得更爲突出。從漢中向東可以直接進入魏、吳掌控的荊州地區;向北又能深入曹魏的經濟中心關中腹地;向西可直達陰平與隴右地區;向南則可以貫通蜀漢所控的整個益州地區。

曹操控制了漢中,可以南征蜀漢、西定羌胡、東蔽孫吳。同樣,蜀漢得到漢中,則可西聯羌胡、北擊曹魏、東進孫吳。相對於蜀漢帝國而言,漢中地區顯得更爲重要。此地是整個益州地區的北部門戶,漢中的得失直接關係到蜀漢集團的安危。因此,自蜀漢建國後,一直在漢中地區駐紮重兵,並先後由魏延和姜維制定並實施了漢中的體系。

漢中地區受到秦嶺與大巴兩條山系的影響,呈現了一個東西狹長的盆地地形。北邊險峻的秦嶺猶如漢中與關中地區的一道天然屏障,僅有三條曲徑幽深的古道褒斜道、儻駱道及子午道從山間穿越。南邊的大巴山系又是漢中與巴蜀地區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有三條曲徑幽深的古道陰平道、米倉道、古蜀道從山間穿越。從地理形勢上看,從漢中北進關中地區較爲困難,而從漢中向南進入巴蜀地區則相對較爲容易。由此看來,漢中地區不僅僅處在自秦入蜀的咽喉部位,更是巴蜀地區的北方門戶,所以纔有了“失漢中則益州不保”的說法。這也是爲什麼曹操佔據漢中之後,益州軍民異常恐慌及劉備會舉全國之力爭奪漢中的根本原因。

另外,除了地理、戰略優勢之外,漢中地區本身所具有的地形特點及環境優勢也非常突出。漢中地區南北兩山相夾,是由漢水衝擊而成的一處狹長的盆地平原,南北最寬處五十餘里,最窄處僅有三四里,東西長約二百三十餘里。漢中地區依山貫水,羣山環繞,屬於一個典型的封閉式地域,這一特殊的地形,使得該地區具有天然的防禦優勢。例如:定軍山、天蕩山、陽平關、張魯城等,不僅是當時捍衛漢中安危的天然屏障及險關要隘,還是名冠後世的著名景觀。

此外,漢中地區的特殊地形也使得該地區的氣候環境非常適宜耕種,轄境內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歷來就有“小江南”的美譽。鑑於漢中地區的諸多特點與優勢,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圍繞着該地區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交鋒,在漢中地區留下了許多世人熟知的著名戰役與名勝古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